日出感悟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日出感悟篇一:《日出》读后感-1g

悲惨的生活是黑暗的,而等待日出是对美好的向往

——读剧本《日出》有感

当拿起《日出》的剧本,必须要整理好自己的心绪,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年代,才有办法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与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个扭曲心灵的形成,也才有办法真正体会到曹禺老先生写这个四幕悲剧剧本的真正含义。我特别喜欢读《日出》,无论它用怎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细腻与自然,也让我们现代人可以永远铭刻那段悲惨的历史。

在《日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也许就是芸芸众生的人物之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逃不过那个黑暗、悲剧的社会,当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又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甚至是努力的后果比“等着”更糟糕时,人就扭曲了。《日出》恰好就把社会上各种人的扭曲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好比如有陈白露身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几分“倔强”与对现实的妥协;有如淤泥中莲花般的方达生,有新的思维也有冲劲,就是找不到可以一起奋斗的人,最后也只能来去匆匆;有彻底悲剧色彩的“小东西”,无法看到希望与热情,只等这个黑暗的世界去吞噬她的生命??

当我读到这样一个个细腻的情节,会让我不由得佩服曹禺老先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笔下那最真实的文字,因为他通过一个四幕的剧本,通过这些错综复杂而又悲情的剧情里,让作为读者的我已经可以对那个时代感同身受了,并且对那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愤愤不平,当出现一些让我心觉痛恨的对话时,我甚至会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剧本中很少涉及欢乐的场面,我想,曹禺先生不是缺少会写欢乐场面的心,而是那个时代,再大的喜都是从悲中来,只有用浓浓的悲情色彩,更可以烘托出时代的特征。

我认为,《日出》是通过刻画人物来体现当时的社会黑暗,很贴切,因为人们的一言一行肯定会带着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的坏,他们的悲,也是在那个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而用“日出”这个名字也恰好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共同愿望,一定会冲破这个黑暗,等到日出的到来,等到美好生活的到来。

日出感悟篇二:日出读后感

《日出》读后感

文学院093班 丁晓雨 学号:09010002

在浅谈《日出》之前让我们先来谈谈曹禺先生。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可以说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艺术,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之作,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多少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在各剧团的和院校不断上演,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的社会和中国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

曹禺先生开始构思和写作《日出》是在1935年。曹禺自幼生长在天津,1934年,他第一次去上海。当时这两个殖民地化的城市,正经受着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折磨,民族工、商,金融企业大批倒闭,失业的下级职员和工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农村则因遭受着连续不断的内战蹂躏,无以为生的农民流入城市,加入失业大军,妻女沦为娼妓。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暴发户、“高级流氓”和“高级恶棍”却在吮吸着人血,滋养它们荒淫无度的生活。年轻的曹禺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梦魇一般可怖的人事”,于是他决定以此为素材写《日出》。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银行家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历来在整出剧里最让人感慨或者说是整出剧的主角就是陈白露了。陈白露本是一个纯洁的女大学生。因生活所迫,成了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她终日周旋于潘月亭、张乔治等巨商富贾身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并且似乎对这种生活极为满足。生活的奢靡与物质的满足让她渐渐远离了那个本来善良纯真的少女,思想也渐渐腐化了。直到旧时恋人方达生的出现并希望把她从这种似死的生活解救出来,才唤起陈白露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但是她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已无力摆脱奢侈的生活,她已经习惯了这样庸懒的白天黑眼颠倒的生活,那种青年时代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理想的坚持已经在这种情境下消失了,她自己很清楚,现在的自己离开了那些养着她“绅士”是不可能养活自己的。她尽管也很想和达生离开这肮脏的周围,但已经是无能为力了,或许还会连累到达生,所以她选择了放弃。但是,方达生的劝说,对陈白露毕竟还是有着极大地触动的。她也曾从流氓黑三手中救下一个小女孩——小东西,并认她做了干女儿,给她吃的喝的。她在小东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悲剧,人性与良知让她自己告诉自己不能再让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沦落到和自己一样,竭尽全力保护小东西。但小东西仍未逃出黑三的魔爪,被卖入妓院。在那里,虽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应,但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上吊自尽。或许这就是莎士比亚所说的命运的捉弄与悲剧。陈白露和方达生闻讯赶到,见到的只是破席裹着的尸体。面对号啕痛哭的翠喜,陈

白露感到恍惚和凄凉。从小东西和翠喜身上,陈白露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麻痹痛苦的心灵在复苏。而就在这时潘月亭做投机生意,栽倒在黑社会头目金八爷手里破了产,陈白露的欠帐单也越积越厚......她不愿再做上流社会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陈白露静静地吞下安眠药,带着遗憾与解脱悄然离开了人世。她再也看不到明天的日出了。

《日出》中的人物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的,不光是陈白露这样典型的主角被刻画的极为彻底和真实,剧本里对一些小人物也会不惜工本地大加渲染,让人读来如见其人,这些小人物也同样有着艺术的魅力,丰富了戏剧艺术里的人物典型形象。拿王福生为例:王福升是个小人物,他有着典型的欺软怕硬特点,对于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向来是恶语相加,漫骂欺压无礼,剧里他碰到落魄潦倒的失业小书记,便摆出一副流氓的架势。当然,他也偶尔也会显露出对有钱人的鄙夷之情,比如他讲到顾八奶奶,便讽刺她“老来俏”,“人老心不老”。他有着那个现实时代里穷人典型的心理状态:为了能养家糊口。他一向是八面玲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旅馆里的每一个有钱人,极尽奉承献媚之本领。他能忍受来自不同主人的恶意谩骂对此还显得很是骄傲和有脸面,这样,一个小茶房两面派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了。让人不由对曹禺老先生这支生花妙笔佩服得五体投地。曹禺先生塑造了一个大众化的小人物形象,他不仅是个贯穿全剧戏份颇重的角色,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锁链,通过一个王福升写出当时相当一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心态,用他的大众化来代表那个时代的那一批人,用他们仰人鼻息、苟且度日的生活形态来衬托一个金钱至上、弱肉强食的严酷社会背景。如果说王福升的悲剧还有他自己圆滑世故的因素,那剧中的另一个小人物黄省三便是一个更鲜活的例子。他畏畏缩缩,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他失业心酸自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兢兢业业的小职员在社会中的辛酸与无奈。他善良老实,从来没干过违法乱纪的勾当一个典型的安分守己的好公民。可是,他失业了。因为没钱,他的老婆跟人跑了;家里一大堆孩子饿得直叫;付不出房租,眼看就要露宿街头;自己身上也有一大堆毛病没法治......最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用鸦片烟毒死了自己的孩子……“他幽然地进来,如同吹来了一阵阴风。他叫人想起鬼,想起从坟墓里夜半爬出来的僵尸。”“他的神色阴惨,没有表情,不会笑,仿佛也不大会哭......”黄省三疯了……再拿小东西的遭遇来说:在那样一个朝代那样一个苍白弱小的少女恰是在芳华正茂时颓败了的。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不幸以至黑三那鞭子倒像是响在我耳边甚至是扬起在我的身边的。我单单听着那蛇皮鞭子凄厉地噬咬着那个惨痛而绝望的女子却无法伸手拉过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悬死在子夜——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日出》是出悲剧。剧里的人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大多也快死,或者快疯了:陈白露自杀了;小东西自杀了;黄省三疯了,李石清、潘月亭也快了,这样的一个结局让人清清楚楚的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阴暗与混乱。

尽管这样,文中几处描写日出的语句,画面色彩极强,令人感到积极的生命力和求生的欲望。《日出》虽是个悲剧,却我们依然能透过其黑暗表面看到那不就的一轮浓烈的骄阳。

这个傍晚我特意在玉泉河边等候落日余晖,在它突然跃下去的刹那间我心里憧憬着黑暗将临,明天的日出也就不远了。

日出感悟篇三:关于描写日出的作文

关于描写日出的作文

日出是自然界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它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我很喜欢。早晨,日出时刻就要到了。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层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正燃烧着大火,而且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个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了一个半圆形,就像刚刚从铁炉里夹出来的烧得通红炽热的铁,而且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帐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拍手喊了起来。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紧接着,金光喷射,人群齐声欢呼,但见一轮火球冉冉升起,一时间,万道金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虹。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

这时,群山完全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整个大地又充满了生机。禾苗展绿臂,花儿张笑脸,小树也伸直腰杆。

我爱太阳,喜爱它那可爱的红,鲜艳的红,喜欢它那无限的光辉,喜爱它那为世界奉献的精神??面对着太阳,让我不断展开遐想,啊太阳,生命的象征。

看日出

今天凌晨,我特意早起,爬上阳台,遥望东方的天际,焦急的等待日出。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蒙蒙胧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静,偶而从远处传来几声鸡鸣。

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天地也渐渐地亮起来。忽然,在东方,天际、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锦缎——那是朝霞,大阳就要出来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悄悄窥视着人间。缓缓地,太阳一点一点地向上升起,终于,它露出了整个笑脸。

这时,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将半边天空染得通红,广阔的大地也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晨风的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歌唱着,飞上云天。此刻,寂静的村庄也醒了过来,人们开始了晨炊。红光、飞鸟、村舍、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太阳离开地平线了,红彤彤的,仿佛是一块光焰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浮动。红

日周围,霞光尽染无余,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身穿红装的少女,翩翩起舞。

过了一会儿,红光悄然退去,太阳射出万道金光。天变得更蓝了,像是深沉的大海,辽阔而明净。云儿也变了,白花花的,显得无比柔和,优美。远处的山峦露出了清晰的轮廓。近处的树木,秀美挺拔,亭亭玉立。街道上,人影点点,笑语阵阵,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

这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我仿佛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朝阳的光辉。

我想做一个好老师

我想做一位老师,这样我手下的许许多多的学生就都(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日出感悟)能够很快乐的成长。 上课时,我不会照本宣读而是让同学们自由学习,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下课时,我不会拖堂,更不会沾用同学们休息的时间,因为下课的时间是属于同学们的,老师没有权利占用,更没有权利剥夺同学们的时间 。放学时,我不会布置太多作业,因为我知道现在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要让我的同学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烦恼,抛开杂念,尽情的玩耍,在书海中遨游,让书香把同学们罐醉,沉浸在书香里能让大家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我在一一了解了同学们的爱好后还要向校长提议开设拓展型课程,丰富同学的课余时间,也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的更好.

下课时,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和同学打成一片。要是有同学不高兴了,被欺负了,我会主动和他们谈心,安慰他们,我还要和他们交朋友。

当然我的同学要是范了错,欺负别人,我也不会帮着他们,虽然他们是我的同学,但是我也要批评他们,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就让着他们。

总之我会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让同学们喜欢的好老师

怎样做一个好老师

13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地感受到做一名教师容易,做好一名好教师却非常不容易。因为,对教师来讲,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拥有普通教师有你必须有,他们没有你也要有的标准,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就我个人认为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名声和地位,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当教师就要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的干扰,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然而,我们一旦从教,那么必须为之奋斗,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好教师呢?

第一,你要通晓你所教学科的知识,就是说你不能有知识上的欠缺,说一句通俗的话,就是你要会,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你要能够把握你所教的学科,这个有难度,就是你要明白你教的学科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点怎样找呢?首先要学习大纲(课程标准),上面的要求很清楚,但是这还不够,你还要分析几套题,就高中来说,由于是全省统考,要分析省里的几年的试卷,本来一套试卷题目不很多,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如果某知识点经常考,说明很重要,如果某知识点连续三年都不考,估计今年也不会考,经常考的就是重点,偶尔考的是次重点,永远不考的你可以不学。关于难点,老师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是不行的,你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学生的错误要分析原因,记住,看看怎样他容易理解。教了第一遍,下次要吸取教训,有的老师教了好多年没有进步,就是不

总结的原因,不思考。这点,经验就很重要。

第三,你要表达能力强,就是要把你的意思简明的表示出来,讲课的时候,重点难点要放慢速度,突出出来,多练习,但是不要罗嗦,不要故意显示自己水平高而讲的过多,学生讨厌这样的老师。

第四,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你能够更加幽默,希望你能和学生搞好关系,这样学生喜欢你,进而愿意学习,自己还要以身作则,做正派人,这样学生佩服你,更容易听你的话。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必须做一定的练习,不要害怕别人说你题海战术,要知道,目前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做题是绝对必要的,只是别太多,但是少了绝对不行,不要相信捷径。如果你用极少的时间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你将是全国最著名的教师,这样的人全国没有几个,既然我们是普通人,就用普通人的法。

只要做到以上四点,你肯定是受目前大众欢迎的老师。

怎样做一个的好老师》

我一直都在苦苦思考:怎样做一个孩子喜爱的老师,怎样做一个了解孩子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一、不断自比,努力进取

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看到这些,我想到开始分配到乡下上班时,由于大家都没有工作的热情和上进心,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我也和大家一样,总感觉做老师没意思,没前途,收获很小。后来来到了县城,怕自己落伍,就不断钻研教学理论,又接触到一些优秀的老师,特别是看了优秀的作品特别是李镇西的讲课实录,对照自己的讲课方式,不断反思总结,受到很多启发,只要每天争取多读书,多反思,希望能够比前一天有进步,心里就很高兴了,觉得和李老师又靠近了一步。西巫帕有这样的名言:既然我们不是樱,那就不要抱怨什么,只要美丽就行了,富士山只有一座,并非其它山都失去了意义!”

二、关爱孩子,胜似自己

李老师是一位很有耐心的和爱心的人,他经常耐心地给调皮的孩子做思想工作,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记得书中《走出教育误区》这一节,读了任安妮、王红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就被感染了,其实那些孩子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缩影,但一般的老师都没这种耐心,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不是言语刺激,就是软处理,结果是自己和学生成了对立面,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理,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书中

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他的爱是种大爱、博爱,是海纳百川的爱,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关心孩子,使一些思想有问题、不爱学习的孩子都不断受到感化,转变成一位很懂事的孩子。比起李老师,自觉很惭愧,总以为对孩子不错,给予他们很多关爱,比起李老师老说真是小巫见大巫,我们应该学习他春风化雨的关爱,水火相容的爱,海纳百川的爱!

三、勤奋钻研,不断创新

他读陶行知学到了“真教育”的叮咛,读叶圣陶学到了“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的提醒;读苏霍姆林斯基,学到了“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的忠告。正因为他不断钻研,进步很快,也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书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 苏霍姆林斯卡娅 曾经称赞他: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教书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写出来,读者读起来是享受,我相信他写书也是享受。把教学当作享受,同时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老师,是好老师。 ——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用他的话来说“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位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是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是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读了这本书,我再次感悟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有意义的,它还是---美的!我们要向这种美进发,做最好的自己,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相关热词搜索:日出 感悟 海上日出感悟 日出作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