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阅读经典的感悟篇一:阅读经典 感悟精彩

阅读经典 感悟精彩

——走进《西游记》读书交流会

聊城市茌平县博平镇中心小学 姚春梅

教材内容解读: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深受孩子们喜欢,这本书已被定位三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让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对《西游记》这本书阅读任务的理解,体会故事情节的精彩。

2、分享《西游记》中的知识及读书感受,深化对作品的认识,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3、初步了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通过读书交流,使学生学会真、善、美,学会团结、勇敢和坚强。

重点、难点:

1、交流自己对《西游记》阅读的理解,体会故事情节的精彩和感受。

2、分享《西游记》的知识及读书感悟,深化对作品的认识,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法指导:引导启发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做游戏。(一生做动作,其他同学猜人物)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猜人物。(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

2、出示课件。(师徒四人图片)

师:师徒四人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班级,来,同学们一起呼唤出他们的名字。(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这四个人物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已经认识他们了,那么你在哪本书中已经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生:《西游记》

师:《西游记》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魔幻世界,它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二、竞赛西游知多少

这本书同学们课前都已经读了,我相信书中的内容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现在来考考大家,看谁反应快。

1、《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吴承恩)看来,这个题难不倒你们。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述了唐僧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你的概括能力很强)

3、金箍咒、九齿钉耙、禅杖分别是谁的武器?(你认真读书了)

4、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到过哪些国家?

5、西天取经路上遇到数不清的妖魔鬼怪,你能说出几个?

6、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多少难,才取得真经?

从同学们回答的这几个问题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确实用心读书了。

三、赏析人物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故事很有趣,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者在这部书里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师:你们知道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谁?(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上唐僧师徒四人的名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有关故事来交流一下师徒四人在书中的形象,交流之前咱们已经分好了小组。来,你们自报家门。(悟空组 八戒组 唐僧组 沙僧组)

哪组以万事俱备?悟空有哪些优点?

孙悟空:

1、武艺高强

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老的本领。

还有72变,能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

火眼金睛能辨出人和妖。

2、机智勇敢

能看清妖怪的真面目,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里尽管白骨精脸变成三个人物,孙悟空还是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终究没能逃出他的火眼金睛和金箍棒。

他还在《斗法降三怪》故事里,孙悟空变成一条狗,把虎力大仙的叼头走了。

有时他又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智斗妖精(如《三借芭蕉扇》)。

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

阅读经典的感悟

如《计盗紫金铃》)

他还善于运用钻到妖怪肚子里去的战术来降伏妖精(如黄眉怪)

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3、重情重义

每逢遇到妖魔抓人,总是想方设法救出师傅和师弟。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里唐僧误认为他误伤好人,要把他赶走,他走前还师傅师傅的叫着,当唐僧再遇难时,他不计前嫌,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就师傅。

我虽然喜欢孙悟空,但他也是有缺点的。比如:

1、性格急躁

(性急如火,爱冲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里,还没等师父说完就打,在这里要不及时的出手,师傅的命也就没了。

2、爱逞能

在拜师学艺故事中,他一会儿变大树,一会儿才祥云。

3、怕死

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于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

4、爱捉弄猪八戒

他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变作小鸟,上八戒头上拉鸟粪,暗中监视爱偷懒的猪八戒。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孙悟空他的魅力就在于他浑身充满着灵气和他多彩多变的性格,我们才更喜欢他。

听,有这么一首赞美孙悟空的歌曲,播放《猴哥》。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听完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八戒组的同学已经及不可待了。

猪八戒:

1、聪明

急中生智激将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去救唐僧,更能彰显出他智慧的一面。

书中第四十一回八戒为人事不醒的孙悟空按摩揉擦。

书中第四十八回用稻草包马蹄防止在河冰上滑倒。

2、勇敢

猪八戒和孙悟空并肩作战,比如流沙河大战沙悟净,火云洞斗红孩儿,琵琶洞打蝎子精,驼罗庄捉红鳞大蟒。

3、不屈服

每次被妖怪捉住,从不求饶。

4、直爽

有什么说什么,从不隐瞒自己的欲望。

猪八戒还有许多缺点:

1、贪吃

贪而不挑,猪八戒贪吃,可以说是饥不择食。书中第十八回借高太公说出他“食肠却有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吃点心,还得百十个烧饼。

在《偷吃人参果》故事里,写了他垂涎三尺囫囵吞下人参果后不知滋味却还想吃的馋相。 在西梁女国光禄寺东阁就宴,猪八戒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碌吃了个精光”。

2、贪睡

贪不择地。猪八戒贪睡书中第二十八回在黑松林化斋的路上,他寻思“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也罢,也罢,且往这草坑里睡睡”丝毫不考虑焦急的师傅。

书中第二十三回让他巡山,“他一头钻进去,使钉耙扑了个地铺,倒下就睡。”可以说猪八戒无论在怎样至关紧要的场合都要挤出时间睡觉,都能酣然入睡并鼾声如雷。

3、贪财

猪八戒贪财爱物,书中第三十八回孙悟空为了山东八戒半夜区经理打捞国王尸身,骗他有宝贝,八戒果然十分卖力的下了井龙王水晶宫。

书中第九十四回,天竺国王留下唐僧做女婿,送三个徒弟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八戒财色心重,去接了。

4、懒惰

悟空让他去巡山,走一会儿就呼呼大睡。

5、意志不坚定

尤其是每当唐僧被妖怪捉住时,猪八戒动不动就吵着分行李、散伙,闹着要回高老庄做女婿去。

书中第七十五回写狮驼岭冻窟中的三个魔王,孙悟空被吞了进去,八戒感到非常绝望,向沙悟净说道:“你拿行李来,我两个分了吧。”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给师傅买个寿器送终。”

师:八戒身上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从来没有什么坏思想,在取经路上常常能帮助悟空降妖伏魔,他是一个风趣幽默,又充满人情味的角色。他给我们带来许多快来。

除了悟空和八戒,唐僧,你喜欢吗?

唐僧组

1、一心向善

只要看到别人有难,他就出手相助。

2、意志坚定

取经路上尽管路途艰辛,但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取回真经做为他奋斗的目标。

3、善恶不分

三打白骨精之后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4、爱听八戒的挑拨

在大战红孩儿故事里,误会了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

师:唐僧毕竟是凡夫俗子,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但他执着的取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沙僧呢?谁喜欢?

沙僧组

1、忠心耿耿

任劳任怨,一路上担挑行李毫无怨言。

2、没有主见,太老实。

同学们分析的很全面,让我们对这四个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师徒四人性格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另外,我们也学会了读书时评价人物的好方法,抓住表现其品质的词语,在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三、做游戏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四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同学被评为“小西游迷”。在取经路上遇到数不清的妖魔鬼怪,比赛过程中,如果每组同学说到妖怪的名名字不能重复。如果重复,就说一句他们在书中的经典语。

四、成果展示

这本书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是与作者那生动传神的描写分不开的,相信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精彩片段。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组先来展示。

1、朗读组 有感情地朗读精彩片段。(读得要声情并茂,在评价人物特点)

2、游戏组 故事接龙。(接得又快又准)

3、背诵组 背诵精彩的片段。(背诵得要流利、有感情)

4、表演组 表演精彩的片段。(表演得要入情入景)

五、谈收获

随着我们对《西游记》的深入了解,我想,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此时此刻,

阅读经典的感悟篇二: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前言

为什么要在今天聊关于“经典”的话题,今天大家时间、工作、学习节奏非常紧张,而且是在这个时机,纷纭复杂,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读几千年前的典籍吗?我想任何阅读和需要都只有在当前有用的前提下才是被接受的,今天是什么时代,成长的话题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比任何一个时候都复杂,这个时代的标准都在变化着,每个人面临的抉择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迷盲和困惑。

一、觉悟就是见我心

我们想一想21世纪是什么意味,意味着文明极大的发达了,科技极大的拓展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多元的选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种迷失。今天你到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中,大至选择工作、买房买车,小到去超市随便买一包方便面、一管牙膏,都面临不一而足的选择,脑袋里很多广告在打架,不知道何去何从。其实所有这一切多元选择,这种迷惑在眼前,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在想,有什么才是自己幸福的标准?一个繁盛的文明一定意味着幸福指数的提升吗?一定意味着每一个人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吗?

其实我们小时候都经常听到一个词,做一个有觉悟的人,何谓有“觉悟”呢?其实我们回到中国字的本初,“觉”字头下面是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一个“吾”,觉悟这两个字我们静静的看一看就明白一个道理,所谓觉悟就是见我心,也就是你有没有这种能力,真正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想了解外界的大千世界是很容易的,上网搜一下,用GOOGLE、用百度,打一个关键词,可能就会有几百万个词条出来,但是人能看见自己的心吗?我们永远没有一个心灵搜索引擎,能够在一片喧嚣浮躁之中,让我们静静的听见心灵的愿望,而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所以是自己,不是他人,也就正好在于你自己心灵的愿望永远是不可复制的,永远是与众不同的。

所谓经典,其实是在我们找自己心灵坐标的时候,多那么一点点依据,在我看来这些几千年前的诸子典籍,他不是一个外在灌输给我们的知识,而是内在与我们心理的一种文化基因,我们今天只不过是用一种方式把他完全唤醒而已。

1

二、君子不忧不惧

我们内心到底有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论语》里面经常用到一个词就是“君子”,谁是君子,学生请教老师,你给我说说什么是君子,孔子说简简单单的4个字:“不忧不惧”,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忧思忧伤,也没有那么多的恐惧畏惧,那这个人就是君子了。学生觉得老师说得太简单,难道君子不用做更多的事吗,这就是君子了,淡淡的反问了一句话。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就是自己的内心,“省”就是反省,“疚”就是歉疚的疚,什么叫做“内省不疚”,就是当一个人叩问内心,反躬自省,觉得我了无愧疚,做任何事情上不愧于天,下不柞于人,这样的标准我们现在问问自己容易做到吗?

每个人忙忙碌碌一天过去,可能躺在床上都要反省一下,我今天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今天所有的交往、做的事情,是不是无遮无瞒,每一件事情都是光明坦荡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没有遗憾,这就叫内省不疚。当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何忧何惧”,何来那么多的忧思彷徨,何来那么多的恐惧彷徨,没有那么多,那一个人就能踏实睡觉了。

今天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夜不能寐,按医学上说,长此以往是神经衰弱,要用各种药物调理。按中国人心理上解释,就是心中的牵挂太多,有很多事情没有尽心,有很多事情抱有遗憾,有很多事情觉得担心未来,这就是忧和惧,如果忧和惧皆无的话,我们的心多坦然,所以孔子说你以为一个人做到内心不忧不惧容易吗?那要牵扯很多行为层面上的了无遗憾,没有歉疚才能做到不忧不惧,孔子说真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真君子吗?这样一个标准,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德。

三、吾日三省吾身

为什么要提出内心的反省,孔子在《论语》里面多次提到君子的自省,一个人问问自己的内心,有很多事情,你心里先做到,多做一些,外人苛责你的就相应少,所以他的学生曾子说,“君子日三省乎己”?这个“三”不是具体的三次,而是好多次,一个真君子一天要不停的反省,问自己什么事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就是为他人做事,在今天这么多社会岗位,每个人都是一个职业角色,谋事的时候你忠诚了吗?什么是“忠”,上面是中,下面是心,真正的忠诚不是你忠诚君主,忠诚于什么外在的制度、标准,真正的忠诚中心为忠,是忠诚自己内心的良知,所以“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每天你要做的每一件工作,在这个社会职业上,是不是忠诚于自己的良知,是不是每个点点滴滴都做到了,这是一个反省。

第二个反省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除了你自己的职业角色,还有社会角色,有各种各样的朋友,跟朋友的交往中,做到守信誉,“信”就是中国古人的一诺千金,跟朋友们交往的事情,做到守信誉,言必信,行必果,这一点你做到了吗?每天这是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传不习乎”?今天这个时代比起那个时候更是一个大传播时代,传的东西很多,我 2

们平时翻报纸,看电影电视,再读书,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传来的知识,这个知识能不能化进你的自己的生命系统?要经过一个内在的过程,就是习,学习、温习、复习,这是一个人自我生命认同的东西,很多人道听途说,左耳进右耳出,那不算你“习”了,没有化进你的生命系统,传的东西你要习,就建设了你自己。所以孔子说人天天都问问,我在社会职业上做事是不是都尽心了,凡事做好了,忠于良知,我跟朋友的交往是不是守信誉了,不辜负他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各式各样的信息是不是认真学习、复习了,化入自己的生命,每天都问这几件事。我们今天想想,是不是还是挺有用,如果我们今天的人每天都问这么几件事,起码可以少掉很多遗憾。这就是一个反省的意味。

四、孔子人格理想

所以什么是经典?大家过去可能觉得,诸子百家的文章太难了,学了诸子百家,那都是一些藏之名山,传之后世,都是一些经典的东西,多么难!其实你仔细想一想,真正的经典告诉我们的内容永远都是最朴素的,这些朴素的东西有时候是跨越时代的,也许你今天所经历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但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需求是没有改变的,我们过去认为经典告诉我们的句子都是一些恢弘阔大的。

比如说还是这个曾子,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说一个真君子,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弘扬远大的志向,他的责任是重的,道路是远的。责任有多重,“仁以为己任”,仁爱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能不重乎。路有多远?死而后已,能不远乎,一息尚存就要这么做,到此为止能不远吗?这样看来,我们到今天还是心潮激荡的,你觉得很远大。

比如说,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的志向是永远不可丢失的,人树立了远大志向,同时要看到从脚下到达那个志向和理想有哪几步路是可行的。今天我们往往不缺乏远大理想,但是缺少可操作性的方案。就像法国曾经给大家出过一个智力题,在报纸上他们征集答案,如果现在不幸卢浮宫失火了,你只能抢救出一幅画,你抢救那幅画,大家的答案无非都集中在像《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这样少数的几幅画上,这都是价值连城的,大家公认的世界美术上成就最高的作品。没错,但是这些答案都没有获奖,最后获奖的是当时的画家凡尔纳的答案,凡尔纳说,我抢离安全出口最近的一幅画。其实给我们另外一个出路,一旦出现意外风险,我们还有心情到二楼中间拐弯大厅里去找到《蒙娜丽莎》吗?你找到之前就被烧死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理想往往被描述得美奂美伦,但是往往在实施过程中,艰难险阻,重重叠叠,我们怎么找到最可行的路,这是当下要问我们自己的问题,经典告诉你什么了?告诉你做人做事从哪里开始。

孔子带着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子路在一起谈人生,都各自说人生理想,子路说我的理想是有好东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蔽之,穿的用的东西都跟朋友共享,用坏了我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我的人格理想。然后,另外一个同学颜回说,我的人格理想就是做很谦虚的人,轻易不夸大自己的功劳,这就可以了。大家都在这里说,发现老师没有说话,他们就问孔子,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想一想孔

3

子,就是我们公认的至圣先师,他的理想是什么?孔子淡淡的说了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什么意思呢?“老者安之”,让自己的老人都能安顿好,“朋友信之”,让所有的朋友都对我有一份托福信任,“少者怀之”,年轻的孩子们觉得有这么一个人格榜样,可以经常缅怀,做到这三点我就够了。

这三句话,对于我们今天的每一个普通人来讲,仍然是一个命题,因为我们可以没有一个社会职业的地位,在名片上有重重叠叠头衔之前,每个人不能摆脱的就是跟这三种人的关系,人人都有生我养我的长辈,人人都有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人人都有自己的儿女晚辈,你身边的人真的因为你的存在而多感到一点幸福吗?

这是我们永远要问自己的一个命题,“老者安之”,做儿女的都有孝敬之心,但是我们真正就能孝敬到地方吗?我们的孝敬就真的能够让老人觉得安顿了吗?这一个“安”字,外在是让老人安其身,内在是让老人安其心。安身或许容易,有住的地方,有吃的喝的,就真的安了吗?安心很难,儿女真的出息吗?做的事情真的是对社会特别有价值吗?他父母真的觉得脸上有光彩吗?

学生曾经问孔子什么叫孝,老师你给我讲讲什么叫孝,老师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就做到有什么劳苦的事,孩子们抢着做了,有什么好吃好喝的,端上来父母先用了,这就是孝吗?我们很多人认为这还不孝吗?孔子说,比起这些事,真正难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色难”,最难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也就是说孝顺的事情。按中国老百姓的说法,论心不论绩,他要的你是的一份心意。

还有学生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有人说是“谓能养”,养活父母叫孝,孔子接着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能为孝乎?”牛马都知道养自己的长辈,如果没有敬意真能叫孝吗?所以孝敬孝敬,是你心中怀着那样一份真正的敬重,好脸色也是外在的,心中没有敬重怎么会有好脸色。而且你每天觉得多紧张,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有那么多压力,也许你上班前老太太跟你絮絮叨叨,聊几十年前的旧事,这时候你还能很耐心地听下去吗?你一下班回家,刚要打开电脑处理文件,老爷子过来,说今天下棋碰上一老头,跟他讲什么事,特有兴致地跟你说,你这时候还有好脸色听完吗?所以为什么说好脸色是无价的东西,孔子说安、孝,里面是带着深深的敬意,所以《论语》里面关于什么是孝,其实讲了很多很多,有时候经典就是这样,所谓微言大义,言辞讲得很少,意义非常深远。

你慢慢想,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觉得很难,怎么样跟父母有好脸色,不冲突,儿女有时候也觉得委屈,说跟老人冲突完全是为他好,比如老人过日子抠抠嗦嗦,趱旧东西,舍不得扔,经常买处理的菜,处理的东西,这都是经常遭儿女唠叨的事,儿女老说你看看你这习惯就是原来在农村生活时的习惯,就是原来过苦日子时候的习惯,现在为什么不想开点,这些冲突怎么来看?如果按照孔子这样的想法,你在对父母的孝敬上,要有深深的懂得,每一个人都是他历史的总和,每个人的此刻都有他所有历史的烙印。如果那没有农村生活的痕迹,没有他贫困生活的价值观,那就不是他现在这个样子了,你能尊重和

4

包容那所有的历史吗?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一定要以一种外在的方式去违背他吗?你还有什么第三种糅合的方式吗?所有这些都做到,可能才做到“老者安之”,听起来“老者安之”好像挺简单,其实挺难。《论语》里面的每句话、每个字,如果你联系整个里面讲的东西,再联系我们的生活,就都会有学生司马牛那样的感觉,听到老师一说,有那种不屑一顾的感觉,说得太简单了,君子就那么简单吗?再往下听越听越难,所以对老人要让他“安”。

对朋友一个字,“信”。我们大家可能都会说,今天就是一个信誉社会,谁不守信誉呀,在一个信誉社会,人人都是用信誉说话的,这有什么难啊?我们真正想一想,人真能做到笃诚守信,终其一生不容易,我们每一个人的信誉于心,为什么叫做中心为忠,所谓的信誉,所谓的忠诚,他都是有一个内在的深刻的标准。你一生下来,会想到多少不同的朋友呢?我们可能会想到,那些能力超群的人,声名显赫的人,财富非常众多的人,所有这些人,是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朋友?人可能终其一生,最后留在生命中,让你能想象到的,真正的会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我们可能会想到这样一些人,他从来不喧嚣在你眼前,但是他一直在笃诚的站在你身后;他可能从来不给你的生命锦上添花,但是只要你需要,他就会给你雪中送炭;这个人可能从来不会对你滚烫火热,但是他温暖恒久,能跟你终生相伴。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你会怎么评价他?你的概念里你只有一种价值,就是信任托付。所以孔子说,我就希望因为我的存在,让朋友们都有一份信任和托福。

至于孩子们,他希望“怀”之,能够经常想起长辈。孩子们提起长辈,有些人格会觉得非常高大,觉得那个长辈很完美,让人高山仰止,那是最好的长辈吗?最完美的,在孩子们心中的长者,可以是庄严的、成功的、卓著的,高山仰止的那些人,未必是让他们经常想起来的,他们经常想起来的是特别朴素、特别温暖,一想那个人真好,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这样的人就是经常想的,不一定要多么完美,但是一定要非常亲和,给孩子们希望。所以孔子说我要做的就是这样的长者,让孩子们经常有所怀念。所以孔子说,说起人格,人终其一生,有过多少对于自己人格的描述,有过多少远大理想,但是真正从脚下去衡量的话,做到这三点就够了。这就是经典的价值,经典就是不管走到哪个时代,剥去这个时代所有的喧嚣,这个时代很多外在的标准,你去叩问内心,觉得还有一些价值永存。

(一)如何做到不忧不惧

我们刚才说做到不忧不惧,怎么才能不忧不惧,像今天这个时代,忧思迷惑,恐惧畏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所以学生问老师,你给我讲讲什么是真君子。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言。”孔子是特别谦和的人,他说做君子道德大概有三点,但我先说明我自己做不到,哪三点?“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一个心胸真正仁爱宽广的人,他的忧思忧伤可能少一点;“智者不惑”,一个有大智慧能够理性清明判断事物的人他的迷惑会少一点;“勇者不惧”,一个内心真正勇敢的人,他遇到恐惧畏惧来临的时候,他恐怕不那么容易畏缩。

你想想这三点,为什么要这么说?其实像忧、惑、惧,都是生活中你的负面情绪,无非是我们觉得 5

阅读经典的感悟篇三: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演讲稿

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演讲稿

(2011年9月23日新师大“昆仑名师讲坛”录音整理)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在遥远的边疆又给我提供了这个师大的讲台。天下师大是一家,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八方游学,走到各地都是住师大的。在二十四年前我就喝过新疆师大的酒,现在再来新疆师大我自己已经成了老师,再看着和我当年第一次来新疆时一样年龄的更多同学,心里非常激动。应该说,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最亲切的岗位其实还是在讲台上。因为只有在讲台上面对同学时,我会觉得心里特别的踏实。教师是一个什么职业呢,就是永远在面对成长。

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文化的发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其实就在你们呼吸的空气里,在你们眼前的山、脚下的大地里,在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新疆这个地方的文化,真是够大家去体会太多太多时间的。我为什么在二十四年前就怀着一个梦想一定要来到这方土地上,就因为这里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

大家知道“文化”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呢,是出自于《周易》。《周易》的易传上有一句话叫做:“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呢,关乎天文,就是我们要观察四时的变化,这个季节为什么来新疆的人特别多呢,因为这里的秋色特别的纯美,所以整个由热转凉的分别我们观注到了,人就能跟上天象的变化,这叫“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要观察世间百态,凝聚起来这种思想价值观,再去氤氲入今,流化生命,这叫“文而化之”。所以文化这个词大家估计都会认为是个名词,但其实是从它本义上来讲,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动词。所谓“关乎人文,化成天下”,就是让文明能够化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文化的根性去指导你当下的生活。在新疆这个地方,你们

就能够都体会到什么是“文而化之”。

我们远离新疆羡慕你们的这些人,都是从小在课本上知道:从长安开始那条浩浩荡荡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踏上一条既荒凉又辉煌的道路。中国的丝绸、药材、造纸、印刷,我们所有最古老的文明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的输出去。然后西方的皮毛、瓜果、瓷器、玻璃等很多东西顺着这条路走进来。就在这条路上,最早有多少戍边的英雄壮志,有多少悲壮的边塞诗篇,这个地方有大漠孤烟,有豪情传奇,有四时不同的风光,也有到今天还沁人心脾的瓜果,还有遍地的鲜花和风物。所以,这片地方辽阔,这个地方离天很近,离我们俗世很远;这个地方的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其实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怎么样能在今天这个时代“文而化之”,让这种“文”照耀滋养我们的人心,一直能够融化到今天的生活里,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

大家在新疆师大,这应该是一个全疆排名非常优秀的大学。我们这里有最好的一些设备和这样一些讲坛。但是大学究竟是干什么的?所有这一切是为的让我们孕育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有多高这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有多少大的思想。我认为一所大学就要有大人格、有大胸襟、有大气魄、有大的眼界,这一切才是大学之大。一个人从小长大,走到大学这个阶段的时候,就要走到社会上去了。工作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说某某人有局限性。何为局限?局限就是一个人格局太小,所以为其所限。大家都知道下棋时,在一个棋盘上歩局最重要。一开始拥有一个大格局,以后就不会为其所限。所以怎样在大学里给自己一个大格局呢,带着这个格局再去走世界上的千山万水,你就能够去谋篇,就能够去摆布自己未来的理想。所以我想在西部、在新疆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风物之中去锻造和酝酿一种真正雄阔的大人格、大气魄,这应该是我们的大学时代真正该完成的。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会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们同样有很多的压力和焦虑。怎么样去面对这个时代机会,怎么样去应对这个时代的挑

战,这就看你在大学的时候能够带走什么,你自己从这片文化里面能够吸取到什么叫做精神的力量。

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西部到底了解了什么?我自己的心中,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感动?我最早来新疆的时候,其实是因为知道西部有很多传奇,所以就和几个同学相约结伴而行。那时候,几百块钱就是可以闯新疆的。记得我当时只带了二百块钱。一路上我们就坐着火车一站一站的走。在进新疆之前我们在偏僻的柳园站下车,去探访过一个地方——敦煌莫高库。那是我第一次来闯大西北,在炎炎的八月里,眼前一片枯黄的大漠,那种情形真的是激动人心。在黄色的大漠映衬之下,你能看到西北的天空有多么蓝。每天我们都在敦煌莫高窟的洞里流连忘返,听解说员在讲那些洞里每一个石窟的画像。石窟每天关得很早,下午四点半以后就关了。八月天,每天到晚上十点钟的时候自然光还没有收尽。我当然就很想进沙漠,所以每天我都说我要进沙漠,但是我那些师兄们就特别不屑地跟我说,“你现在不能进去,沙漠里有好多危险,等到哪天咱们看完了这个洞,找一个早晨咱们再进去。”但是有什么危险呢?其实也没有跟我详细说。我那些师兄呢,每天背着摄影包去摄影。他们就觉得我是一个小孩,没有人爱带我,他们经常会洗一盆大白杏,把我一个人往屋里一搁,说你自己在这吃杏啊,乖乖地等着我们回来。我每天就在想为什么不能进沙漠,天还这么亮呢,去沙漠到底有什么可怕呢?后来我想他们可能是怕沙漠里会天黑。我就去找了那个讲解员,她有一个特别大的手电筒,装好几节大号电池,我说,“你能借我手电筒用用吗?”。那个小讲解员也就真不知道危险,就把手电借给我了。回来以后,我发现自己装备还很全,就捏了一把英吉沙短刀,带上一条毛巾,斜跨着一壶水,背后背着那个大手电筒。记得当时我穿着一条牛仔短裤、一个纯棉小背心,戴着一个大草帽,太热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进沙漠了。临走的时候,我给师兄们留了一个纸条,“你们别担心,我带手电了。”我当时真的不担心,我就想有了手电还怕什么呢。然后我就勇往直前,奔向沙漠了。我记得下午五点之前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大把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下来,像一把一把的金属粉

末,落地无声,融进那个金黄色的的大漠里,山和沙丘的线条如同刀切斧刻出来一样,真的是太让人动心了。

我一个人往上爬,经常是爬几步就滑下来一截,再爬几步,再滑下来一截,等到了沙丘的另一边就可以连滚带爬地滚下去。我当时就感觉这个沙漠是如此古老,而我却如此年轻。心中激情澎湃,豪情壮志奔袭而来,古往今来的诗篇开始在脑子里飞旋开来。

就这样一路走着走着,忽然就觉得身上开始冷了。沙漠里一旦冷的时候,气温就像坐着滑梯一样“唰”的一下就到底了。真是冷啊,任何长衣长裤都没有办法,我估计太阳一下去温度突然之间就可能已经到了10度以下了。在沙漠里非常冷,我想那可怎么办啊,四周一看,已经找不着来时的路了。四面全一样,那一刻终于明白什么叫“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因为就像一口锅一样,四周沙丘都是一样的。天越来越黑了,我想我不能再走了,可是太冷了,能怎么样呢,得生火。也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一种植物——骆驼刺。沙漠里只有骆驼刺,不长别的植物。这时候,我就觉得那把英吉沙刀还是挺有用的,我用那把刀刨骆驼刺的根,手就往外拽。我的双手被滑得鲜血淋淋,终于弄出了一堆骆驼刺。我在沙丘里扒了一个坑,掏出火柴去点。但是太难点了,怎么也点不着,划了半盒火柴,都快没火柴了。,最后,我只得在那个坑里面煳上毛巾,把骆驼刺包在里面,终于把它点着了。点着了以后可就不能再灭了,再灭就没有引子了。所以,只要冷了我就继续去掏骆驼刺,就这样手里握着一把刀不停地在砍骆驼刺。

我一个人坐在沙漠的中心,看着天空,等待着天亮。西北的天即使到了最黑的时候都是墨蓝墨蓝的,天空上的云彩一朵一朵的镶着那种紫黛色的亮边,疾走如飞,真叫天马行空。我就在那里一会去刨点骆驼刺,烤烤火,一会看看天空。几个师兄就打着手电,满世界找我,天快亮时,他们老远看到了一堆火,终于找到了我。找到了以后,大家痛骂了我一顿,“你进沙漠。你知道沙漠会降温吗?”我说,“不知道,那真是不知道。”“你知道沙丘里有狼吗?”“不知道沙漠里有狼啊,从来没听说过。”“你知道沙丘会平移吗?”“不知道。”“你听说

过沙尘暴吗?”“不知道。”那个时候都不知道。他们说,“啊,给我们留张纸条,说你带手电了,你那手电有用吗?”我一想,身上的火柴、毛巾、水壶都有用,最没用的还真就是手电。后来他们说,“真是傻丫头!”就把我带回去了。

后来,我们就进了新疆了,走进了乌鲁木齐,向北又到了吐鲁番、哈密,向南去了库尔勒。坐车,一战一站的走,路上遇上火车抛锚,没有水、没有吃的,就这样游整个新疆。

回去以后,我继续读书。那些大师兄们都比我大很多,他们早早的毕业了,都出去建功立业了。很多年后,我也走到社会上,才开始知道社会有太多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社会有它的规则,一个新新人类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是会不断碰壁的。所以,刚工作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情绪非常沮丧。而我当年的那些师兄有的出国发展了,有的去了很远的地方海南,他们到了不同的地方。刚好有一个师兄到北京来看过我之后,又去海南的一个师兄那里。到那里后,就和他说我现在的状况不太好,说当年那么不知忧愁的小丫头现在工作以后好像情绪挺低落,还觉得有点不适应。过了几天我就接到我的海南师兄给我寄的一封信。我很奇怪,那时候没有E-mail,也没有手机,大家逢年过节会寄张贺卡写封信,但平时都是不通信的,为什么非年非节给我写封信呢?我打开信封抽出来,是一张白纸,没有排头没有落款,正中间只写了一行字:我什么都不怕,我带手电了。看到那句话时,我突然就明白那次西北之行在我的生命之中到底留下了什么。

等到你们长大以后也会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则。人为什么会胆怯呢?很多时候人是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吓住了,被别人的传闻吓住了,所以我们就收敛了那种年轻的近乎荒唐的青春梦想,开始学着去适应,我后来的害怕不过是知道这个社会的沙漠中会有很冷的降温,会有狼,会有沙丘的平移,也会起沙尘暴,所以当人心知道胆怯的时候,你首先自己的心怕冷就输给了自己。而我当年闯沙漠的时候,是年轻到近乎荒唐和无知的,但是无知也是一种无畏的勇气,仅仅是为了一个青春的梦想,就可以去闯过一切,带着手电就闯沙漠。多年之后,到我的师兄给我写那封信的时候,我才明白当年最没用的那只手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经典 阅读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征文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答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