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爱情心理学篇一:爱情心理学一些理论

爱情心理学一些理论

爱情的现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主要有两类范畴:社会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学上常见的爱情理论,在这里我们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家的爱情理论。

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

爱情心理学

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份∶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Alan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

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后,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爱情成份理论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theoryof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份;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1986)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份;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份俱无;

8.完整的爱∶三种成份齐聚于一个关系当中。

爱情心理学篇二:爱情心理学:揭开爱情的面纱

揭开爱情的面纱

你的恋爱观有错吗?为什么你每次恋爱都无法长久?为什么你越想靠近,Ta就越是远离?为什么Ta说爱你,却对你忽冷忽热?

睁大你的眼睛,擦亮你的眼镜,找到适合自己的爱人。恋爱,遇到一个对的人,便是进入了天堂,可以享受甜蜜与幸福;遇到一个错的人,就是被打入了地狱,受尽折磨。

著名心理学专家带你走进恋爱心理学,你是哪种依恋风格的人,焦虑型?回避型?安全型?同样是爱,不同依恋风格的人士表达方式完全不同,看看自己属于哪种风格,谁才是自己真正的Mr. Right ?

(据调查,依恋风格不分性别,人群中大约有50%的属于安全型,20%属于焦虑型,25%属于回避型。)

一、焦虑型依恋风格人士的表现:

1.恋爱时,喜欢亲密感

2.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拒绝

3.为抓住对方的心而玩一些感情把戏,如欲擒故纵

4.生气时采取防御行为:如不说明生气理由,让对方猜测。吵架时故意说一些伤人的话,做一些偏激的事,过后又后悔。或者提出分手来威胁对方,而内心却希望得到对方的挽留。

5.对方不高兴便觉得是自己的错。

6.总是怀疑恋人的不忠,检查对方的手机短信或是QQ

7.故意做一些让对人吃醋的事情

8.常常担心恋人不再爱自己

9.对恋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

10.一旦联系不上对方就会很焦虑

11.对恋情高度重视,心思完全被恋情占据

12.对了让对方开心,什么都愿意做

恋爱中的常见情绪:自责、自卑、沮丧、担心、生气、抑郁、不安、 心神不定

二、回避型依恋风格人士的表现:

1.对恋人若即若离,不喜欢亲密,讨厌对方缠着自己

2.发生争吵时,回避问题,或情绪火爆,从不积极解决问题

3.总是不满意现阶段的恋情,想着前任的好或是幻想前面还有更好的人等着自己

4.不愿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对方认识

5.对恋人有一些固执的看法,如必须高或瘦

6.认为独立比恋情更重要

7.和恋人分开时会想你,在一起时却想逃离

8.只看得见对方的缺点,容易忽略对方的优点

9.重视自己的需求而忽视对方的需求

10.使用压抑策略与恋人保持距离:如关注对方的缺点让其影响感情;不说“我爱你”却让对人误以为你对Ta有意思;避免身体亲近;不和恋人分享心事,保持神秘

11.恋情一旦有了进展就开始疏远对方

12.故意贬低对方的付出

恋爱时的常见情绪:自我孤立、悲观、生气、抗拒、冷漠、压抑、 怨恨、不信任

三、安全型依恋风格人士的表现:

1.喜欢亲密感

2.容易对自己的恋情感到自信和满意

3.恋爱中感觉没有什么压力

4.喜欢与恋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5.尊重和重视恋人的感受

6.吵架时,不会争论谁对谁错,积极解决问题

7.不担心对方侵占自己的个人空间

8.充分相信自己的魅力、相信恋人

9.不玩感情游戏,有话说清楚,不会故意让对方吃醋

10.不过分要求对方与自己亲近

11.大方的介绍家人朋友和对方认识

12.情感表达自如,不吝啬“我爱你”“我想你”这样的话语 恋爱时常见情绪:满足、心平气和、开心、幸福

当“焦虑”遇上“回避”,感情好像跷跷板

一方喜欢与恋人保持亲密感,一旦缺失了亲密感便会陷入压抑、紧张的危险区中,而另一方却希望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和身体距离。一方心思敏感,害怕拒绝,而另一方却忽冷忽热,常常发出拒绝信号。

一方需要爱和抚慰,而另一方总是制造距离感。一方渴望确定恋爱状态,白头偕老,一方却喜欢模棱两可的感情。焦虑人士越是努力接近,回避人越是想疏远。一个人的依恋系统越是活跃,另一个的依恋系统就越压抑,使得感情雪上加霜!最后让感情朝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陷入恶性循环...........

致焦虑型人士:

千万不可遵循流行的恋爱指南,认为要“钓”到恋人,就应该若即若离、欲擒故纵,不要表现出恋爱饥渴的样子,应该保持神秘感让对方欲罢不能。

这样的行为就等于是戴着面具找恋人,往往最容易找到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士,因为回避型人士就刚好喜欢这样子的人,他们享受你带给他们的喜悦,而不考虑你是否需要亲密。然而,焦虑型人士天生便喜欢与恋人保持亲密感,一旦哪天你不想再伪装下去,对方会立刻想到逃走。

此外,这样的行为还很容易“钓”到同为焦虑型的人士,因为他们对你这种不确定的表现常常感到焦虑,胡思乱想但又不愿轻易放弃,从而有了走在一起的机会。可双方之间太多的敏感又常常折磨着彼此,最终使得恋情不得善终。

至于安全型的人士,他们天生便具备一种能力—选择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恋人。如果他们发现有人不尊重他们的感受或对他们忽冷忽热,若即若离,他们便不会爱上这样的人。

致回避型人士:

1. 找一个安全型恋人,和他们在一起你不会在强烈地感到抗拒、想逃避或者发怒。

2. 不要冲动地做决定,当喜欢上某人后却又突然感到对方不合适时,试着思考是不是回避型特有的压抑策略在作怪?

3. 列个感恩清单,由于总是对恋人持有负面看法,你应该努力注意到恋人的优点和爱意,并将其记下以便随时提醒自己。

4. 忘掉幻影中的前任,当你发现自己将前任完美化时,要制止这种想法进一步发展。

5. 放弃梦中情人,不要总是想着前方还有更好的人等着自己,其实那一切都是假的。当你遇见那个人之后,你依然会对他感到不满,就像你目前对现任的态度一样苛刻! 时刻谨记回避人士永远都找不到心中的“完美情人”这一定律,好好珍惜眼前人。

科学界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依恋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所决定的,不同风格的人在幼儿时期的表现便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虽然后天影响(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恋爱经历)也对其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影响较小。

在了解了依恋风格的分类及形成之后,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身边的爱情。恋人对你忽冷忽热,不喜欢亲近,这并不代表他不爱你,或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学 爱情 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