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中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使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实现從技能性到研究性、从学科导向到目标导向、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质量监控到持续改进的转向。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到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等途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相衔接,全面创新建筑类研究生培养体制。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13-05
  建筑类学科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重要门类之一,主要培养城乡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本学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乡建设迅猛发展的高潮之后,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无论项目的数量还是规模都面临着缩水,进入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对建筑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和差异化。为此,反思教育现状,探讨符合当前及未来行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的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据人才需求市场的要求,提升培养水平,
  建立培养目标各具特点、培养渠道多元的教育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城乡发展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不仅关乎建筑类学科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更是事关建筑类学科教育发展的大事。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建筑类研究生培养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最早由William Spady于1990年提出。他认为,应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的必要前提。这种教育理念提出后,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推广,并获得广泛好评。在美国,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引入到高校教学中,也被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贯穿到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2016年6月,中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签约成员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具有国际权威性,加入这一协议签约成员国也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建筑类学科作为工程教育学科之一,其培养的工程类人才也面临着与国际工程市场全面接轨的问题。相应地,必须在教育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借鉴美国工程教育已普遍接受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引导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课程安排和教师授课内容都要围绕学生学习的成果导向来设计。成果导向学习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知识技能而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成果导向学习理念中的成果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通过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明确的学习结果,以及能够反映学生运用学习内容、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学习成果目标贯穿于课程设计、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培养模式的设计,包括课堂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的方式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先确定期望成果,然后再根据这个成果目标来设计相关的课程,并将成果学习的过程贯穿在课程教学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在校学习与岗位就业之间的距离。
  (二)新常态下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困境
  建筑类学科原仅建筑学1个一级学科,包括建筑、规划、风景园林等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对应的本科专业则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等。在纵向体系上,以城市规划二级学科为例,同济大学李德华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三竹节”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竹节”是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规划师和设计师;第二个“竹节”是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带领一组规划师、设计师共同工作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者;第三个“竹节”是博士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解决学科建构、学科思想和理论创新的高端人才[1]。
  2011年后,建筑类学科由1个一级学科调整为3个一级学科,且每个一级学科都分设学术型和专业型两大不同学位类别,其中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必须先行通过专业评估才能申请获得授予权。学科调整带来了学科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对复杂的学位类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新认识。
  五年来,拥有全部类别授予权的部分学校逐步明确了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型以培养设计能力为主,学术型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据此拟定的培养方案也较之前重点突出、体系清晰。但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培养,培养目标不具体、定位不明确、课程模块设置模糊、特色不突出等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个别不具有全部类别授予权的学校,培养目标定位相对模糊,也没有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目前,大多数学校研究生培养采取了以低层次的市场需要取代了高层次的以科学研究为主的人才培养。反映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面则是与本科设计能力培养存在较多的重叠,而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忽视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和设计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就培养出口而言,仅具有学术型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既要考虑高级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又要考虑通过专业评估获得专业学位授予权所需要的以设计为主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培养来源来看,由于本科专业也存在专业学位和普通工学学士学位的区别,专业学位的培养更加强调职业性。建筑学类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设计院和与设计相关的单位,因此,很多学校过多地注重了设计方案构思能力和画图技能技法的培养,而从根本上忽略了研究生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专门化的课程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设计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到位。

相关热词搜索:体制改革 导向 教育理念 学科 成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