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中高职“3+2”分段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现实探索和重要举措,课程衔接则是实现中高职“3+2”分段有效衔接的基础与核心。近年来,我国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不断改革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高职院校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界定不够明确清晰、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课程设置重复、衔接缺乏特色等。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实现中高职“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3+2” 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3-0054-05
  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缺口比较大,缺口数量超1 000万以上。世界范围内,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功,高级技工占50%,日本占40%,而我国仅占5%。因此,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为迫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显得尤为重要。中高职“3+2”分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1]。因为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要通过开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匹配企业用人标准、满足专业建设需要、适应个体职业发展诉求的课程来实现。职业院校课程能否做到有效衔接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研究聚焦当前我国中高职“3+2”分段的课程衔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中高职“3+2” 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3+2”分段是指中高职三二分段制,学制为五年,由部分重点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省相关部门批准下合作举办,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参加考试。通过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两年,高职院校毕业后,获得省教育厅验证的大专文凭,若未通过高职入学考试,则获得中专文凭。
  目前,我国很多中高职院校都已开始实行中高职“3+2”衔接模式。根据2017年天津市教委发布的天津市中高职“3+2”分段招生计划,其中有40所中专和职业高中院校实行中高职“3+2”分段招生计划,分别与专业对口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其中的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2002年首批试点中高职“3+2”分段试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录取45人,环境监测专业录取40人,經过十几年的发展,合作院校涉及天津职业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院校。十几年招生人数累计近4 000人,可见中高职“3+2”分段衔接模式运行比较成功,招生规模增大,这离不开中高职“3+2”分段课程的有效衔接。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在对比传统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贯彻和遵循“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的原则[2]。可以理解为,高职的课程知识技能是中职提升的方向,中职的课程知识能力是高职的基础。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更加具备了新的特色,如加大公共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设置更加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等。一些中职院校在第三学年专门为学生们进行文化基础课的补习。以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中职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文字录入与图文混排等课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职业概念等,高职阶段开设C语言等提升职业技能的课程,是中职阶段课程学习达到的效果的提升和加强。
  二、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存在问题
  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加大公共文化课比例,专业课设置方面更加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升,但是课程衔接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目标衔接不够清晰,中高职课程内容设置重复以及更新滞后,缺乏特色等。
  (一)中高职“3+2”分段课程目标界定不清晰
  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对比以往的课程体系,有了新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保证学生建构相关知识结构外,还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能力本位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的养成。从课程衔接角度看,中职阶段的和高职阶段的课程目标要注意保持连贯性,但也要有相对独立性和明确的差异性。但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着课程目标界定不清晰的问题,部分对接的中高职院校专业目录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不具有统一的制定标准。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职阶段开设这一课程以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目标,高职阶段开设这一课程以高职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目标。由此可见,中高职课程目标差异性不显著,界定不清晰。还有一些中职院校的课程目标注重实用性和工具性,而其对接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创造性和技术性,虽体现出目标层级递进,但一定程度上缺少必要的关联性、连贯性,中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界定上出现了脱节,未实现有效的整合。
  (二)中高职“3+2”分段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设置重复
  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应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出时代性、及时性、创新性等特点。但目前一些学校、一些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飞速,很多新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若书本知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疑课程内容是滞后的。信息技术融入了众多领域,包括教育领域,课程内容突破了传统书本单一的形式,网络技术、远程教育在课程内容丰富方面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在部分职业院校在网络课程,电子图书建设等方面不太全面,信息化资源不足,导致课程内容相对滞后。除此之外,还有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不容忽视。课程之间若衔接相对松散,就会出现课程内容层次,区分度上的模糊。中高职课程重复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少和降低,同时不能突出中高职教育的顺序性和递进性[3]。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高职阶段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此相对接的专业在中职阶段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学生在中职学校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在进入高职院校又重复学习,浪费时间[4]。

相关热词搜索:分段 衔接 高职 对策 现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