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大发展催生的教学督导与课程督导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从世界范围内来考察,教学督导根源于教育督导,美国是教学督导分化最好的国家,其教学督导催生于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我国的教学督导,同样源自于教育督导,但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则是从普通高等教育借鉴而来的,脱离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原生性”和职业教育“内生性”所呼唤的教学督导,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客观现实不相匹配。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督导的研究,需要回到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则呼唤的是课程督导,即:教学督导需要向教学实施环节的两翼拓延,实施从教学的源头开始至教学效果评价的纵向督导。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督导;课程督导;督导体系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校长联席会议重大课题“职业教育教学督导新工具的开发及工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DXLHZDA003);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职业教育教学督导的过程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152)
  作者简介:贾剑方,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4-0001-06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企业界抱怨所招聘的毕业生与岗位需求相距甚远,不得不另起炉灶进行“回炉”再培训;毕业生抱怨所学课程在工作中很少用得到。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人才需求的瞬息万变和教学实施中的因素之外,也表明在课程的源头上,在培养目标的确立或教学大纲的制定或其他环节上可能存在着问题。然而,在目前的教学督导体系中,并没有植入对教學实施环节之外其他环节的督导机制,致使教学实施环节的两翼处于无监控状态。作为计划、实施、督导与监控三大支柱之一的教学督导应当发挥什么作用,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应当是个什么样子,应站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度,对之展开细致地研究,拷问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究竟为何物。
  一、教学督导由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而诱发
  纵观法、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督导”,可以说基本上仍处于“教育督导”阶段,被称作“Education Inspection”或“School Inspection”,尚未分化出“教学督导”。而且,“Inspection”一词本身也是与“权力”相关联的词汇,是“巡视”“检查”“监督”意义上的督导。严格说来,它并不具有更多“指导”意义上的督导。而美国则较早地从“教育督导”中分化出来了“教学督导”,是“supervision”意义上的带有更多“指导”“建议”意味的督导,所针对的主要地也不是“School”和“Education”,而是“teacher”和“teaching”。
  从“五月花号”走下来的第一批清教徒,他们完全是为了躲避欧洲大陆教派的迫害。因而,他们移民美洲新大陆后,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挨家挨户地窥视是否有异教思想的酝酿和传播。他们所办的教育,更为主要地也是让学生学习新教的教义和培养学生阅读、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对于教师的审查,突出地是要确保他们是否具有成熟的宗教信仰;对于教育的监控,也主要是检查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否符合宗教的教义。[1]
  随着时间的迁移,教育有了立法,对学校的监督也变得越来越正规和复杂。各地相继成立了由神职人员、家长、市民代表和市镇委员成员所组成的“学校委员会”,来专门履行这项职责。但这些人员并非教育界行家,他们对学校的监督,在性质上当属于“行政性监督”(administrative inspection);其主要任务是考查教师是否合格、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法案的规定,经费的使用是否得当等;目的是要确保教师按照法律要求对学生施予正确的教育;途径是巡视学校、检查校舍、课堂听课和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种形式的监督,所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教育的参与和政府对教育的监控。
  到了19世纪20-30年代,工业革命使得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的发展导致了职业教育的兴起,一大批技工学校、农业学校等,如雨后春笋。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导致了新课程的猛增。职业教育课程之复杂,迫使教师必须探索新的和更为复杂的教学方法。[2]同时,也使得那些非教育人士组成的“校委会”,在复杂的职业教育课程面前,感到了极度的无奈和难以胜任,再继续由这些人员对学校的运作和教学“指手画脚”,也引起了教师的极度不满。
  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冲实,导致了“校委会”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权力,而聘用教育界行家来专门代为行使对教师资格审查和教学监督的权力。但这部分教育界的行家“人微言轻”,并没有实权。在工作方式上,他们起初与“学校委员会”并无实质性区别,因而被人称作“acting visitor”(代理巡视员)。但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不断增加和课程的专业性日趋复杂化,又迫使“校委会”不得不再放弃更多的权力。[2]而这些获得了一定权力的“acting visitor”,则被称为“superintendent of school”(我国译为“学校督导长”或“学区督导长”)。学区督导长的职责是,负责全学区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的督导。他们通过进校听课、考察教学效果、召集教师开会等方式,来考察和监督教师的工作。[2]
  这些教育界的行家很快意识到,应当把帮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目的;把帮助不合格教师变为合格教师而不仅仅是去发现和解雇不合格教师,作为自己的任务。督导长“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老师,一位富有经验且能对他人的教学进行品评的行家。”[2]其主要任务,应当是整训和规范教师以使他们能更好地施教。[3]但是,由于当时的教师并非师范毕业,也没有受过另外专门训练[2],而且督导长的工作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自身也缺乏专业的训练,因而其工作不但收效甚微,而且也是极其繁重的。因为,一位督导长要负责学区内近千名的教师。
  在这种背景下,督导长又不得不在每所学校任用一名助手,称之为“head teacher”,兼管学校的日常事务,进而又让他们肩负起了“配合督导长帮助教师学习掌握最好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指导其他教师的教学”、协调教学计划、听课、与教师进行个别谈话、组织教师讨论教材和教法等一系列工作的任务。[4]这些人后来演变成为了校长。但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工种、新课程的不断出现以及学生数量的剧增,又使得校长无法兼顾行政性事务和督导教师的重任,特别是由于新增设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育课程缺少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教师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着校长的负担。在此情况下,学区只得以为数不多的这种“特殊课程”的教师到各校巡回上课,或指导训练这种课程的任课教师。[2]这部分人,后来被称为“学科督导员”(special supervisor)。

相关热词搜索:督导 催生 职业教育 大发展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