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世界近代史课程经过实践,尝试了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注重学思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价值目标取向;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结合。总之,研究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注重学思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价值目标取向
  (1)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第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好比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演员”表演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导演”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要提高“导演”的水平。学生学习一旦有了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为掌握一种知识很乐意主动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甚至会亲自尝试一些新的学习领域。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也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了,学习就犹如他们生活中一些平常事情一样,不是别人抛向他们的“包袱”。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杨凯同学这样评价道:
  这个学期的世界史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安排每一位学生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历史课件,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选取角度,进行知识要点的整理归纳。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上,每一位同学都有站到讲台说课的机会,并向大家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讲课的同时收获信心,同时又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再加工和加深理解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整理归纳并提出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观点上,课程论文不仅体现在相对其他科目论文字数的增加,而且取材于整个宏大纷繁的世界近代史。没有内容的限制和规定,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选材角度和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材,定角度,搜集和整理材料,个人独立完成,体现着每个人不一样的历史观,自由发挥个人的独特见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作为一个指挥者,而是一个引导者。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建立问题“情境”从而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发疑问,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多维研究的能力。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做教学课件,收集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这种教学民主具体体现在,一般来说,一学期的世界近代史课程要做两次作业,在布置作业时,由学生从我们的世界近代史网站上自选5道问题练习。二是采取何种考试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如在2009级教学中,在课程临近结束时,在课堂上要每个学生写一个纸条,“你主张什么样的考试方式?”我们将纸条收起来以后作了分类:一类是主张闭卷的,第二类是主张写论文的,第三类是主张开卷的人数最多。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开卷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三是补课时间征求大家的意见。有时候教师会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临时停课,回来后及时为学生补课。在什么时候补课,听取学生的意见。
  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二是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由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三是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四是课后为学生留下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式教学是教改的重要内容。这种讨论式教学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互相商量,然后进行回答。这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种,布置讨论题,由同学在课下查找资料,在集中的时间里进行课堂讨论。如在2009级世界近代史教学中,我们向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讨论题:“为什么说1500年前后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这个大动荡时期对于现代化进程具有什么意义”?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第一编,即“现代化的起源与准备”有关内容。第三种,由同学自行选题,交流课程论文心得。
  一些同学是从实践中走过来的,对参与式教学深有体会。白晓琳同学写道:
  “在老师的第一节课上,我被点名要求下节课做PPT主讲第二章《地理大发现——东西方半球文明的交汇》。我很少有上台讲课的机会,心里其实很担心,但又很想把握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锻炼自己。于是在课下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开始分工合作,首先,我负责搜集资料。当时有很多文明觉得很好的话题,但是资料又很少。于是在权衡之下最后我们选择了《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这个题目。然后另一位同学就开始制作PPT。在制作完成以后又合练了一遍。虽然在讲课那天的确出了一些小差错,但我还是很满意,至少我们大胆地走出了这一步。并且,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有意义的第一手资料,开始尝试判断信息的真伪优劣,对获得的资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与归纳,并仔细研究其中的规律。可以说我获得的不仅仅是‘鱼’,更是‘渔’。”
  刘薇同学说:
  “我准备的是《北欧国家的现代化》这一章,在选题时就考虑了很久。最后,我选了‘丹麦的农业现代化’做我自己的题目,一方面是为了能和教材相关,让大家能够前后贯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丹麦的农业对其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丹麦农业的发展就没有丹麦的现代化。在选好题目之后,我查阅了不少资料,选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合作社着重讲。这样就能突出重点。因此,在准备了这8分钟之后,我对丹麦的各方面的现代化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我认为这种‘8分钟讲课’是很好的一个特色。”
  (2)教学内容体现研究性,从现代化视角讲授世界近代史,推进课程改革,在自编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世界通史》(近代卷)的编写原则是阐明和揭示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线、工业化为基

相关热词搜索:近代史 课程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