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的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吸收国内外各学科,特别是人文科学的经验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以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为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化进程中会产生如下影响:质的研究方法与教育现象学共同发展;重视主体间性,推动学科进展;重视学科进展的首要精神:反思与质疑。
  关键词:质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教育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149-02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亟待突破
  (一)新时期思想的复杂与多变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顾名思义是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首先要了解与把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这两个规律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个规律的研究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方向变化。因此,研究人们的思想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首要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把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看作“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状况所限制。”[1]40思想总是一定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反映,也是个体经验和主观加工程序的结果。同时,人的思想形成要经历修正原有思想、添加或生成新思想以及新旧思想的复杂演变等过程。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各种价值取向也趋于多元化,人们关注的重心又回归到了较为个人化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其思想受影响更多的是工作与生活等微观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等。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社会的态度就是在这样现实而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217。可以说,在现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不像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具有简单的政治倾向,而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错综复杂、多元交错的状态,在总体上较难把握。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现状
  我们在谈论方法时,首先要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其工作方法是该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手段与方式,而研究方法则是以该实践活动为客体的理论研究手段与方式。工作方法固然是该学科不可或缺的实践基础,但研究方法则更为直接地影响到学科的发展与成熟。本文所论及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现有的研究方法,多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相通。这些研究方法在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学科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研究方法开始逐渐暴露出了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几点,第一,为秉求客观,研究者都是作为局外人或是第三方的角度去研究,较少或没有个人情感或个人经验参与其中。第二,对于研究对象,十分明晰地把它们作为客体来对待,而较少关注或忽略与它们的互动以及在互动中可能产生的新的研究点。第三,过度追求科学化,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个人生活越来越丰富、个体存在巨大差异性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使用偏重于技术化、理性化、客观化的研究方法,与其学科化建设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质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的积极意义(以教育现象学为例)
  (一)质的研究方法与教育现象学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也被译作“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在我国人类学界通常被称为“文化人类学方法”,在社会学界通常被称为“定性研究”。然而,它与我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只用思辨方法进行的“定性研究”不同,有深入实地、收集一手资料、开展经验(实征)研究的要求。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3]12质的研究反对用客观科学的方式研究人类经验,强调实际接近人类经验,认为研究要对教育情境、经验、人际关系等进行理解与描述,并对这些描述做出解释性的分析。
  质的研究定义比较宽泛,被形容为“像一把大伞”,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分支。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教育现象学研究对我国教育学界的影响较为明显。教育现象学是西方教育学者因为不满教育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和技术主义等科学主义范式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他们认为,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教育研究,往往过分注重研究方法和技术,而忽视了教育的日常生活意义及实践性特征。因此,教育现象学研究秉承狄尔泰“我们说明自然,但我们理解人类”的精神科学传统,反对在教育研究中盲目引进自然科学方法。
  教育现象学主张以人的体验为研究起点[4]67,通过对这些体验的描述,进行分析追寻意义,也就是说它不是追求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而是这一事物对个人而言的意义。通过归纳分析出这一意义所具有的对人类而言的普适性,以这种普适意义带动教育态度与方法的调适与改进。教育现象学研究是努力克服教育研究中割裂研究与实践关系的一种尝试,研究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理解了则能够更好地实践,在更好地理解人类体验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实践教育。
  (二)重视主体间性,推动学科进展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教育者主体”思想,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将他所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那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二分的两方来分别对待,把教育过程作为单向的过程来对待,即使有教育结果的反馈,这种反馈也较少影响到原有的教育行为。这样的研究思路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呈现出效度很低的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政治 教育学 意义 方法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