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教育学科发展若干问题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支持,也需要教育学科培养更多高层次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国教育学科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向未来,我国以原师范院校为基础的教育学科和改革开放之后非师范院校新建立的教育学科需要结合各自的基础和优势,合理定位,以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教育实践及理论问题为导向,妥善对待学科归属和学术地位的问题;广泛借鉴各学科方法和成果,切实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并重视研究成果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以跨学科、多学科的思路提升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学科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科;相关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71-02
  引言
  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并且成为推动当代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跨学科研究打破了现代学科划分形成的学术结构壁垒:一方面,填补单学科微观化后的空白;另一方面,释放学科活力、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学科在更高和更深层次上的重组。只有通过整合及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创新跨学科组织建设模式,完善跨学科发展机制体制,促进学科间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协同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一、教育学之宗旨目的:增进人类生命能力
  学习教育学,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要明了“教育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会导致教育实践路向的极大差异,甚至会形成相反相悖的结果。即使当下教育实践发展看似一致,人们都朝着应试教育之路迈进,但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家庭及社会各行业成员,对教育都多有怨言,其中虽不乏非理性的、非客观的评议,但总体上,教育实践难以满足人们对其的质量需求。而这又不仅仅是不同地区、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存在非均衡状态使然,更多是现实中,人们把教育当成一种“算计”的对象和工具后引发的诸多非良性竞争的后果或表现,形成人们利用教育来追逐名利、身份或地位,并使教育不断远离自身本质之困窘状态,以至于人们日益感觉到教育本身存在各种危机且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无疑与人们价值意识和思维心理中对“何谓教育”“教育为何”存有误解或偏见不无关系。如果将教育当作一种待价而沽的“事物”来对待,则会使教育实践“升级”为一种“军备竞赛”,相互之间以及自身会不断为了在教育中胜出而进行无休止的比拼,最终导致教育远离增益生命能力和质量之本质。所以,要学好教育学,并在实践中做好和发展好教育,必须首先为教育正本清源,让教育主体能洞察和遵循教育本质,以便其树立起正确、积极的教育意识、信念,并将之付诸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二、教育学之知识基础:多元跨学科视界
  教育学以促进人类生命能力为宗旨,而人类生命能力具有无限发展潜力,这种潜力能否得以激活且朝着积极的路向发展,与人们所遭遇的环境刺激的丰富性及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即人类的生命能力因所面临的环境差异而有着不同的表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环境刺激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人类可以通过学习来突破环境条件的局限。当然,这一过程能积极有效地展开,离不开教育的参与。一方面,教育实践活动要有意识地为教育对象提供多元、丰富的学习资源(刺激),使得人性能力发展的多向性或综合性具有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对象受趋利避害本能的影响,会使得自我的学习行为或滑向保守、泥古,或陷于排他、激进,二者共同反映出人类生命能力发展的一种偏态,这就得依靠教育給予纠偏扶正,让人类生命能力在与宇宙天地系统共生中精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生活的富足、文明、和谐。
  三、打破壁垒,探索完善跨学科组织架构和制度环境
  1.建立大类学科平台组织
  大类学科平台组织建设不等同于传统院系建设,不是简单地多建一个机构,也不完全是在院系上多增加一个管理层级,而是在传统院系之上建立一个促进院系交叉融合的平台组织,它没有自我利益,关注的是跨院系的整体学科建设,致力于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做院系单独做不了、做不好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创造联合、互利、共进的发展环境,整合同类学科资源,形成学术合力,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发展,而且也会激发传统院系学科的活力,带动学科整体发展。要保证大类学科平台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将跨学科类资源向大类学科平台组织配置,完善机制体制保障;另一方面,推动传统院系由资源“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的观念转变。
  2.支持打造跨学科学术组团
  跨学科学术组团不一定是实体机构,也不一定需要持续的人、财、物投入,可以基于课题项目和研究问题,由教学科研人员提议牵头形成比较灵活的组合,如农学学科做农村问题研究的和经济学学科关注农业经济的就有强烈的合作需求,再加上大数据和社会调查研究,很适合形成一个跨学科学术组团,在农村经济转型等领域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校需要做的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人事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必要的资源和制度保障。只要把共享平台搭建起来,把机制体制完善到位,就可以做到强强联合,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学科发展格局,规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冲突,缩短跨学科成果产出周期,降低“单枪匹马”“孤军深入”所带来的“经营”成本,避免组织臃肿而导致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实现显著的“学科规模效应”,达到相关院系学科的“共赢发展”。
  四、结语
  人们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不再迫切期待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当下,理应逐渐确立起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组成部分的自觉意识,重塑社会尊师重道之风尚,把激发潜能、启迪智慧、增进能力的教育意义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维心理之中。
  参考文献
  [1]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内部交流资料)[Z].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6.
  [2]曾天山.我国教育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愿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6):3-8.
  [3]李醒民.知识的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J].学术界,2012,(8):5-33,286.

相关热词搜索:若干问题 学科 我国 发展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