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与研究创新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当代教育学应落实继承与研究创新工作,使其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但在继承教育学时,并不是简单的继承理论或思想,还要继承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教育学的内涵与本质,从而为研究创新工作提供依据,以推动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继承;研究创新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对教育事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大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究教育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与完善,从而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当代教育学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科缺少独立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学的看法及观点不一致,使得当代教育学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一些学者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并不承认教育学的地位,难以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生存。正是由于上述两种观点的存在,模糊了教育学的地位,缺少独立性,不利于继承与发展。
  1.2学科缺少创新性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加快了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使得国内学者不断加大了教育学的研究力度,并从传统的教育学科理论研究转移至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获得了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但大多成果缺少创新性,研究思想、理论等存在模仿、抄袭的问题,不利于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3学科缺少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当代教育学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理论表面,缺少实践方面的认证,使得学术研究效果受到了影响。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开来,缺少任一环节都会影响教育效果[1]。
  2.探究我国当代教育学与发展中的继承与研究创新
  2.1当代教育学的继承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教育理念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在古代,我国教育理念以师承制为主,即由师傅将知识、经验、技术传授给弟子,并逐步向下传承,使得教育成果得以延续下去。而到了现代社会,师承制已不再满足教育学理论的需求,教师的主体地位已被打破,学生在继承知识与技术时,其主体意识萌发,开始实现选择性、主动性继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继承效果,推动当代教育学快速发展。
  学生在对当代教育学进行继承时,应摆脱单一继承教育理念、思想的限制,将其他学科知识融于教育学继承中去,有利于丰富教育内涵,促使学生在哲学思想的引导下实现继承。因此,在当代教育学发展中进行继承,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育学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继承质量和效率。以应用心理学为例,其教育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教育范围比较广泛。教育者在为学生讲解知识时,应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更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继承的主动性。二是要优化继承方式,理论继承的作用有限,仅能帮助学生继承一些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继承的重要性。对此,教育者应优化继承方式,将理论继承与实践继承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学生的继承能力和发展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发挥当代教育学继承的价值[2]。
  2.2当代教育学的创新
  2.2.1创新教育理念
  我國人口数量多,但人口质量差,人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还比较差。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普及教育工作,以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改善人口质量。虽然这种教育理念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阅历,但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限制性比较强。对此,我国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满足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需求。在此理念下,学生、高校、社会认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教育效果。例如,以应用心理学教育为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帮助学生完善心理学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
  2.2.2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传统教育方法做出了挑战。目前,我国教师受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比较严重,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讲解,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使得教育内容、教学效率等存在限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要求师生认真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育与学习方法,以保障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PBL项目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地位,使其从教育者转为引导者,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例如,当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制作教学视频,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将学生从课堂、书本中解放出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自由学习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当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可做好自学记录,合理规划听课重点,以保障学习效率。同时,学生还可与教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当有不理解的问题时,可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保障当代教育学的继承与创新效果[3]。
  2.2.3创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过程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对教育质量、效率造成了影响。目前,我国很多教师仍在采用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还会破坏和谐师生关系。对此,教师应落实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对学生学习应用心理学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有利于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评价中来,对学生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障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评价工作与激励机制结合在一起,当学生的综合成绩比较好或进步较快时,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太理想时,教师也要使用激励的话语、手势、肢体动作,以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确保当代教育学在发展中得以继承与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我国迈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对教育、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积极探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与教育需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主创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当代教育学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创新型、全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侯怀银.高等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17-19.
  [2]丁邦平.比较教学论:21世纪比较教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J].教育研究,2013,34(03):12-19.
  [3]杨小微.在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危机”中寻找“转机”[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07):37-42+88.
  作者简介
  郭雨(1996年4月),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教育学 继承 当代 创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