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个性与共性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成立最初目标大多是以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结盟为主。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方,是推进经济、政治等共同发展动力与源泉的理念在全球层面达成共识的重要阵地。促进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跨国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基础。因此,研究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交流机制与合作框架等,对于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人员流动、学分转换、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阚阅教授所著《多样与统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一书,以历史与现实的发生推衍为经,以法律与制度的建立运行为纬,全面、立体地回顾和呈现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2]。该书从“多框架、多源流、多举措、多维度” 的研究视角,详尽地分析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历程、制度、计划和机制。
  以多框架厘清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历史脉络。机构是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领导者和实施者。作者从欧洲委员会的主导为前奏,经欧盟的跨越,再到“博洛尼亚进程”政府间合作的开启,厘清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脉络。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高等教育跨国合作的兴起与发展乃至一体化进程的启动与推进主要在欧洲经济和政治联合的大背景下展开[3]。欧洲委员会开启战后欧洲高等教育合作的先声,其后在欧共体/欧盟主导下欧洲高等教育合作的法律、制度和框架日趋完善,而世纪之交以政府间合作为主要方式、与欧盟各种行动计划具有很大重叠却又并非是欧盟项目的“博洛尼亚进程”则把欧洲高等教育合作逐步推向一体化的发展轨道[4]。“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在于整合高等教育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壁垒。然而,却因各个国家实施的步调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推进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于新参与国来说,由于缺乏指导和影响国内政策改革的资源与技术,其实施过程明显存在诸多障碍。
  以多源流追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法律基础。法律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顺利推进的制度保障。作者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推进的法律基础归纳为:基础性法律、派生性法律和不成文法律,并详细分析各种法律在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作者进一步强调,基础性法律是欧盟成员国之间通过多边谈判、协商而达成的关于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的基础条约和后续条约,也是欧洲联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对各成员国有直接约束力[5]。基础性法律主要通过确定欧盟的职权范围与领域、非歧视原则与公民身份以及欧盟政策与内部行动等重要的原则性和宏观性问题,进而为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及提供动力。作者认为,“软协调”的派生性法律是不足的,但却又是所要求的更强有力的积极行动[6];不成文法律则是通过“法院判例”去影响和促进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以多举措解剖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行动计划。作为蓝图的顶层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具体行动计划项目加以支撑。欧共体主导并在整个共同体层面上实施的周期性教育行动计划逐步成为欧共体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方式,也成为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7]。作者详细分析了促进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埃斯普利计划”、促进传统产业创新的“布莱特计划”和促进电信发展的“瑞斯计划”等,并总结了欧共体教育行动项目计划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就:一是促进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流动与合作;二是有助于提升欧洲的竞争力;三是增强欧共体的经济社会凝聚力;四是架设了沟通欧洲与公民的桥梁;五是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跨国转移。[8]
  以多维度分析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技术机制。技术机制是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更为细化的具体措施。作者分别以学分转换机制、资格认可机制、质量保证机制、文凭补充机制、资格框架机制及信息交流机制为例,深入分析了各种机制的内容、特点及运行方式等,并强调这些机制为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愿景、目标与理念的落地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能[9]。作者举例说明,如结合资格框架来使用学分转换体系,会使得学习项目和文凭资格更加透明,从而促进文凭的认可以及人员的流动;资格认可机制是保障具有专业资格的受雇者的自由流动的权利;文凭补充机制则增强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文凭体系的公开性、兼容性和透明度,为公民的流动、文凭的相互认可以及终身学习提供便利;资格框架实现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之间文凭资格透明、可比及认可;质量保证不仅对于促进人员自由流动,文凭、学位的相互承认,同时也是建设具有协同性、兼容性和吸引力的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核心任务。[10]
  反思一体化与“逆一体化”的新变数。挑战与机遇永远并存,当一体化深入扩展的同时,也由于经济危机、恐怖主义等影响一体化继续扩大的进程,就像作者所说:“欧盟成员国主权进一步向超国家行为体转移的‘不可逆’前景,也被成员国在危机面前的‘特立独行’和‘脱欧’剧情搞得悬念重重”[11]。今年,英国正式宣布脱欧也印证了“逆一体化”的趋势。然而,作者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继续深入推进信心满满,并强调:“欧洲一体化已成为提高政策方面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策略,这符合所有成员国的集团利益”,而对于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将继续保持两种趋势:一是教育政策越来越在欧洲层面上形成;二是这种发展形势对成员国教育政策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12]
  该书凝聚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从全书架构到具体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把握恰到好处。作为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沉醉于其“一环扣一环”的逻辑分析,驚叹于其“论据之充足”,也勾起了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绪万千”。中国与很多国家所签订的双边文凭互认协议推动了文凭学历的相互认可,但是在与就业相关的专业互认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13]。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实施推进,区域性的合作也将不断走向深入,既要跳“交谊舞”,又要跳“集体舞”,集各国智慧力量[14],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各界热议的话题。因此,该书的问世,给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关注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思考路径和借鉴范例。
  参考文献:
  [1]汪利兵,阚阅.促进大学师生跨国交流与合作的地区性平台——欧共体“伊拉斯莫计划”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46-49.
  [2][3][4][5][6][7][8][9][10][11][12]阚阅. 多样与统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13]汪利兵,阚阅. 全球化时代跨国流动和文凭互认的挑战与对策——移民与专业文凭互认项目研讨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2):89-90.
  [14]辛越优,倪好. 国际化人才联通“一带一路”:角色、需求与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4):79-84.
  编辑 王昕 校对 许方舟

相关热词搜索:和而不同 共性 高等教育 个性 一体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