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在促进各国政治、经济领域合作共赢的同时,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民族地区因其空间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关键发展区域。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为民族地区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理应适时做出一些调整,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优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本文尝试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一带一路;教育;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一、历史背景
  起始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是为了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为起点,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的一条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认为是连结亚、非、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1]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鼎盛。
  二、影响意义
  当今,“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2]
  三、教育为“一带一路”架设“民心桥”
  “一带一路”战略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民心相通包括,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是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可见,教育无疑是民心相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育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秩序的建立者。教育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沿线国家人们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并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可以说民心相通中,教育无疑是“一带一路”的“软联通”,是一座“民心桥”。
  四、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区域
  从地理空间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三条线路穿越的国内民族地区为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青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散居区,分布着维吾尔、哈萨克、回、彝、羌、藏、蒙古等众多的少数民族。“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散居区。广西分布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 云南分布着52个少数民族,主要有白族、哈尼族、傣族等。[3]
  以上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聚居着非常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一带一路”战略可谓是政府给少数民族同胞的“红利”,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会给少数民族带来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经济方面,会拉动沿线地区投资、消费,为经济带来新动力。同时对教育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时作出调整,以便承接这些“红利”。
  五、“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双赢战略,有利于加快、加深各国的合作、互联、互通。在经济领域合作共赢的同时,也给文化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机遇。但自古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些新机遇面前,如何把握他们,至关重要。
  (一)要有“前瞻性”眼光
  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大趋势,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带给沿线少数民族同胞的“红利”。如何培养一批有能力承接住这份沉甸甸红利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府来说,无疑也是一次挑战。
  从信息发出到产生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政策的出台到落地开花也有一定的滞后性。那么,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府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前瞻性”眼光,去赶超这份滞后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政策红利落地之前做好充分的“承接”准备,更有利于在毕业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府可以在课程规划中展开这一部分,比如職业生涯规划课上,深入介绍“一带一路”战略,让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和自己的密切联系,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关注国家大的宏观政策的变化,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二)学好语言是关键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国联系密切,政治、经济合作加强,贸易不断,所以,相应的工作岗位需求也逐步增加,这对于沿线和边境少数民族同胞来说,无疑是发展的良机。而无论是交流、工作还是贸易,语言问题都首当其冲。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的通融将会使合作更加广泛而深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都有“双语教育”的特色,但多数为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和英语的组合。为了顺应“一带一路”战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府应该开展更为丰富的语言教育课程。不仅指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和英语,而且还应该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语言。
  可以有针对性地增设一些小语种的选修科目,比如地理位置接近的合作国家的语言,或者鼓励一些民族学生学习与本民族语言接近的小语种。比如新疆与临近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在语言上就有很多相似性。很多说维吾尔语言的同胞都能听懂哈萨克语言,所以维吾尔民族的同学学哈萨克语言相比其他民族肯定要更有优势,也更容易。而且领土的接近,也代表着贸易往来会更频繁,语言的相通,不仅会拓展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更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化传递的前提。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少数民族 思考 发展 背景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