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营造世界水平的科研环境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一、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是中国高等教育特色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李志民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您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李志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原则,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我们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先后建设了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比如我们的地质、矿业、石油、电力、钢铁等独立建制的大学,这些大学在国家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这些学科群特色鲜明的大学外,我们中国大学群体最鲜明的特色是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大学的三大功能是“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我们也认为大学的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还有“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尽管东方和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但对大学的功能认识基本一致。知识的产生就是我们说的科研,知识的传播等同于我们的人才培养,知识的应用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属于广义的知识传播和社会服务。
  东西方文化对大学三大功能的认识虽然一致,但所排顺序不同。我们的大学把人才培养排在第一位,西方的大学把知识的产生(科学研究)排在第一位。例如,哈佛大学就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其13个主要学院中,只有4个学院招收本科生,其他学院只招收研究生。再比如,美国大学联合会(AAU)中的60所美国大学培养了美国45%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这些大学获得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的比例占全国的59%,而我们全部大学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经费比例还不到10%。
  一些人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水平”的参照体系就是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美国的120所左右的研究型大学基本上是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为主,而我们的具备建设世界一流基础的大学,对国家的主要贡献还是在人才培养上,这就构成了我们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特色的起点。
  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继续保持我们人才培养在先的特色,大学教授不能只注重科研指标,还要注重考核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教授不能把教学和科研截然分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讨论的结论。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包括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和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大学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通常是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学知识,成果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理论或规律,这些新成果可以及时转化到课堂,写进讲义,有利于提高培养人才质量。
  “双一流”建设不能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名次和学术论文的多少,还要关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逐步影响和发展形成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所谓高影响因子期刊、高水平论文、高被引作者、自然指数等,主要集中在部分学科领域,仅仅反映基础研究领域的少数几个学科进展情况,与我们国家的学科设置差别较大,用别人现有的评价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所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更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二、“双一流”建设要求大学教师要一岗双责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您認为“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中,高校中的教师要扮演何种角色?
  李志民:大学的本质功能可以归纳为知识的产生和知识的传播,知识的产生靠科研,知识的传播主要是人才培养。其中,人才培养是中心工作;科学研究除了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外,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应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办学理念。
  一方面,大学不同于独立的科研机构,教学始终是大学起源至今的基本职能,也是现代大学工作的中心。人力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要求大学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坚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知识传播的效率,着力于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是各学科领域获取最新知识的直接途径,是教师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完善教学方式的核心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密不可分,互相融合。教师与学生不是各自独立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止是教,学生的任务也不止是学,教师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科学研究,在知识生产的同时也使知识得到了有效的传播。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之路。大学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大学教师也兼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岗双责的重任。因此,大学教师不能把教学和科研截然分开,既要以良好的科研成就提高教学质量,又要用高质量的教学推升科研水平。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大学,更是重视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学型大学,是以科学研究为高水平教学提供支撑的大学。唯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并将最新生产的知识与教育传播相结合,培养出高水平人才,才能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实现“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三、科学精神应是教育和科研的灵魂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提到了大学的功能之一是科学研究。您认为科学人员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提升科学素养?
  李志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源于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精神的培养则需要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素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就是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应该是教育最为关注的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一定要将科学精神作为教育理念的灵魂,要将科学精神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细节。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中国 营造 科研 水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