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种课程观视阈下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几种课程理论的分析提炼出了三种主流的课程观,即“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一直左右着课程的发展,如何以整合的观点看待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课程观;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需要回答课程的本质、价值、要素、结构和人在课程中的地位等问题。从课程的发展历史来看,知识、学生、社会三大客观因素制约着课程理论,因此,分别以知识、学生、社会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是至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课程。在讨论课程观的问题时不得不先提到课程理论流派。20世纪中叶以后,课程研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各种课程理论流派也发展迅速,他们关注课程的角度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理论,其中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等。
  一、 课程理论流派介绍
  (一)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表现出人本主义倾向,如马洛斯、罗杰斯,他们的主张与见解对课程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课程的目的、组织、实施、评价等几方面来看,人本主义者强调“自我实现”,即课程具有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设计这些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课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而最为人们肯定的是学校课程结构的组织要注意整合,注重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情感领域(情感、态度、价值)与认知领域(理智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人本主义者把“以人性为本位”作为认识定位,把人的发展置于一切之上,把“完整的人”的发展作为基本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课程要重视个体的发展与潜能的开发,但是仅限于理论层面,可操作性不强。总体来说,人本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当今教育观念建立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二)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机能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形成的。杜威提出的经验课程理论充分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主要包括:课程是对学生增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这种经验要与社会生活实踐相联系,“从做中学”,强调学生的主动作用,重视儿童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关注儿童的经验,调和了心理方面与逻辑方面的矛盾,使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并深深影响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课程改革。然而,逻辑和心理之间仍有一些矛盾存在,并不是所有的系统知识都能还原为直接经验,儿童也不能够理解直接经验的东西,但是他所提出的解决课程问题的思路——既合乎儿童心理水平,又能使儿童获得系统的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应用于生活经验——却是正确的。
  (三)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巴格莱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言人。他认为教育要关注那些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这些共同要素也指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要素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强调课程应以传承种族经验或社会文化遗产为中心,而不是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活动。要素主义课程理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同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占权威地位。但是这一点在现在看来,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我们所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有相悖之处。另外,要素主义课程论中,关于哪些是文化遗产要素的问题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法,这使得课程内容选择有一定困难。不过,要素主义主张以学科为中心,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这一点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四)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以布鲁纳为首的结构主义论者提出了包括学科基本结构论、螺旋形课程编制论、“发现式”学习论的结构主义课程。布鲁纳认为每一种知识领域(学科)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基本结构。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强调课程的内容就应该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并且应当尽早教给学生,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应该是以螺旋形的方式呈现的,随着课程的展开,反复地学习有关知识。布鲁纳主张通过发现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未知事物、获得新知识。不过由于以学科基本结构编写的教材难度过高,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受,同时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缺乏联系等种种原因,使得结构主义课程在美国失败了。但是布鲁纳强调知识学习,把结构主义引进课程论,重视学习者的地位,这些思想是对课程论研究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现——探究式学习对于今天的课程与教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869年斯莫尔提出了课程改造主义的课程思想。这种课程理论认为社会是决定一切的,教育要重视社会的作用。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旨在培养学生改造社会的技能,课程内容要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并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但是学校在社会上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影响的机构,它还没有在政治上强大到能通过课程促使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地步,而且统治阶级也不会允许在学校里实施这种课程。同时,改造主义反对学生中心论、强调社会中心论,这也是片面性的表现,不能把社会作为学校课程的方向,但至少应该考虑这个因素,这样才不会走极端的路线。
  二、 三种主流课程观介绍
  课程流派众多,课程理论纷繁复杂,前面仅列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从它们的课程价值取向来看,都分别侧重了“知识”“学生”“社会”这三大课程制约因素中的一种。由此可见,不论有多少课程流派、课程理论,它们都在“知识”“学生”“社会”构成的“三角”范围内,通常这些理论处于“三角”的各顶点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学科中心”,重视课程的知识体系;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提倡“学生中心”,重视学生的发展;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强调“社会中心”,关注课程的社会功用。在这里,综合的分析各流派的课程理论,也很自然的形成了三种主流的课程观,即“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

相关热词搜索:三种 高等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 观视阈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