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当前,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走到了相近的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合作势在必行。“亚洲校园”计划是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中的一个创新性品牌项目,通过分析该计划的产生条件、发展路径、成功经验、面临困境等,可以为未来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 亚洲校园; 学生交流; 评估
  中图分类号:G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8)11-0063-06
  2018年3月21日,第二次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林芳正、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金相坤共同出席会议。会后,三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第二次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联合公报》。公报提出,三国将“通过扩大‘亚洲校园’计划”,推动建立东亚高等教育共同体[1]。
  尽管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在中日韩合作中属于起步相对较晚的一个领域,但其发展速度快、受重视程度高、未来潜力巨大。其中,尤以“亚洲校园”计划作为品牌性合作项目,为深化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打造中日韩高等教育共同体探索了有益经验。
  一、“亚洲校园”计划的产生
  “亚洲校园”计划(CAMPUS Asia),全称为“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该计划旨在促进学生在亚洲校园间的自由流动,增进三国学生的相互了解,为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亚洲下一代接班人才作出贡献[2]。
  (一)中日韩领导人共识是“亚洲校园”计划产生的政治保障
  “亚洲校园”计划的提出,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是倡议期。2009年10月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就推动三国青少年交流、加强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达成一致,并围绕加强三国大学合作提出了实施“亚洲校园”的设想。
  二是论证期。为落实上述领导人共识,中日韩三国教育部门牵头成立了由政府部门、高校、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产业界代表共同组成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委员会”,并在委员会下设“大学交流工作组”和“质量保障工作组”两个工作小组,围绕联合开展大学交流项目展开多轮磋商,先后通过了《中日韩有质量保障的大学交流合作指导意见》和《中日韩大学交流“亚洲校园”计划框架》等两个指导性文件。
  三是确定期。在上述文件的基础上,中日韩三方围绕试点项目参与院校范围、交流小组及学生数量、试点项目实施期限、政府及大学对项目给予的支持等事宜进行深入探讨,于2011年11月共同发布了“亚洲校园”计划试点项目名单。2012年5月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三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亚洲校园”计划启动仪式,标志着该计划正式进入试点实施阶段。
  (二)三国间双边教育合作是“亚洲校园”计划产生的坚实基础
  如前所述,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起步不足10年,但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即推出“亚洲校园”计划这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项目,原因在于中日、中韩、日韩间已有深厚的合作基础。
  1.留学生交流成为主要合作形式。据统计,2012年中国在韩留学人员总数为7.1万人,韩国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6.3万人;当年中国在日留学人员总数为11万,日本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2.1萬。尽管在这之后,三国关系因政治原因一度陷入低谷,但留学生交流规模依旧保持稳定发展。2017年中国在韩留学人员总数约为7.2万人,韩国来华留学人员总数约为6.4万人;当年中国在日留学人员总数约为10万人,日本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1.47万人。中韩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源国,中日互为对方在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2.高校积极参与搭建平台。在政府部门推动下,北京大学与东京大学于2000年10月发起建立了“中日大学校长论坛”机制,每两年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10届。“中韩大学校长论坛”自2007年首届在韩国高丽大学举办以来,每年由中韩两国高校轮流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9届。在有关平台基础上,中韩、中日高校围绕推进本地区高校发展战略研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联合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3.语言教学合作增进彼此了解。截至2012年,日本已建立了12所孔子学院和7所孔子课堂,韩国已建立了19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另一方面,当年中国已有近500所高校设置了日语本科专业,有超过100所高校设置了朝鲜语(韩国语)本科专业。上述交流不仅培养了大批熟悉对方语言的人才,而且为了解对方文化拓宽了渠道,为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交流搭建了通畅的桥梁。
  (三)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浪潮是“亚洲校园”计划产生的客观条件
  包括教育在内的人文交流在国与国关系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呼声愈发强劲。以“伊拉斯谟”计划为代表的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为世界其他地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也成为中日韩制定“亚洲校园”计划的直接参考对象。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通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原为1983年签署的《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地区公约》,2011年重新签署并更名)、东盟—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高官会议通过《东盟—中日韩(10+3)教育合作行动计划(2011—2017)》以及东亚峰会教育部长会议、高官会议达成的有关共识和合作实践都为“亚洲校园”计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亚洲校园”计划的发展和成功经验
  (一)试点阶段
  2011年11月通过的“亚洲校园”计划首批试点项目共10个,涉及中日韩三国共26所知名高校。三国计划在为期5年的试点阶段中,每年各派遣和接收100名交换学生。此间,中国教育部指导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与日韩质量监控机构合作,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对10个试点项目进行了质量监控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发展方向 中日韩 合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