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二十二)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与沿线各国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探究高等教育双边合作机制和模式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梳理蒙古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中蒙两国交流合作的经验成果,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蒙两国交流路径,探求高等教育合作的最佳契合点,为与沿线其他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多边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二十二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蒙古
  一、蒙古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蒙古是地处东亚,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的主权国家。蒙古国土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18大陆地国家,人口超过300万。作为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蒙古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被视为有助于加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高等教育体系及院校
  蒙古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本科教育通常为四年,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后可攻读硕士学位,学制通常为一年半;取得硕士学位后可攻读博士学位,学制通常为三年。
  蒙古2002年公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蒙古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University)、学院(Institute)、专科院校(College)三类。其中,大学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学院可授予毕业文凭、学士、硕士学位;专科院校可授予毕业文凭、学士学位。
  蒙古国共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751所,其中高校113所,包含国立高校16所、私立高校92所、外国高校分校5所[1]。国立高校主要包括蒙古国立大学(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蒙古农业大学(Mongolian State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蒙古国防大学(Defense University of Mongolia)、蒙古卫生大学(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ongolia)、蒙古国师范大学(Mongolian State University of Education)、蒙古文化艺术大学等。私立大学中有65所被国家教育科学部承认学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伊赫扎萨克大学、奥特根腾格尔大学、乌兰巴托学院、蒙古商业学院、鄂尔浑大学等。
  (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指在18~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50%则表明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2006-2015年,蒙古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上升趋势,从47.53%增至68.57%[2],达到较高水平。由图1可见,蒙古已于2009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3]。学生国际化是反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随着蒙古高等教育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学在蒙古成立相关领域的合作院校。根据政府间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蒙古与50多个国家交换学生[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蒙古国共有1060名留学生在中国的102所高校里学习,学习地点覆盖了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为每年180人。
  二、中蒙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共建共享交流平台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交流源于1952年[5]。经过60余年的发展,当前,两国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例如,双方高校签署了多方面的合作计划,拓展了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6];两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签署了针对学历学位互认的协议,并于2010年修订和完善;21世纪以来,我国孔子学院总部陆续组织并选派优秀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蒙古从教,2014年我国汉办与蒙古国教育科学部签订的协议书搭建了漢语教学的平台;为吸引蒙古国高层次学历生来华留学,我国设立了专项奖学金体系,同时以无偿资助的方式培养蒙古留学生,鼓励其毕业后为中蒙两国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近些年,中蒙两国通过共同举办教学展览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实现了双方高等教育机构的深度交流;此外,两国高校间交流平台的共建共享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自1992年8月始,蒙古国立大学与我国高校共签署了24项交流与合作项目;1993年起,蒙古国师范大学也先后与我国的高校订立了12项交流项目(见表1)。
  (二)实现合作共赢
  第一,合办孔子学院。目前中蒙双方已经在蒙古建成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2007年6月山东大学与蒙古国立大学联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和蒙古国师范大学于2015年9月建立的孔子学院,以及新疆职业大学和科布多大学合建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联办,对于开展汉语教研、培养汉语师资、学术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学术交流逐步深入。内蒙古大学蒙药化学研究所于2002年与蒙古传统医学研究院开展一系列合作,其成果获得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在蒙古顺利投产。此外,内蒙古大学和蒙古国立大学、蒙古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在多领域开展了合作研究并取得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9]。第三,联合培养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蒙古国科技大学在可再生能源等多领域开展了“1.5+2.5”或“2+2”的联合培养方案,共同培养相关领域的优质人才。[10]
  (三)提升蒙汉双语教学水平,促进文化交流
  蒙汉双语专业最早由内蒙古民族大学于1989年创办,之后中央民族大学等5所高校也陆续设立,目前已累计培养数千名蒙汉兼修的语言人才[11]。当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设英汉、蒙汉双语或蒙语授课的专业,如内蒙古农业大学采用英汉双语授课的专业共18个,蒙汉双语授课的专业共14个[12];赤峰学院于2013年被授予国内首个蒙汉双语教学硕士点[13]。随着中蒙关系的日益加深,如今,蒙古国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汉语专业,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14]。2008年,蒙古国声望最高的私立大学——伊赫扎萨克大学专门设立了“汉语言文化学院”,学院在设立之初仅有20名师生,目前已有400余名师生。[15]

相关热词搜索:二十 高等教育 沿线 发展趋势 现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