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就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和保障。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有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探讨加强省级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路径,整合已有数据资源,挖掘、发挥大数据潜力,建立职业信息库,推动就业信息化内涵式发展,有助于洞察大学生就业规律,把準大学生就业脉络,提高高校和大学生使用就业信息平台的积极性,促进大学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同时,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13-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应用创新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升级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世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加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采取重大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1]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从教育部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到现在已经建成国家、省(市、区)、高校三级就业网络服务平台,摆脱了过去完全依靠人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完全或部分的就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发展转型以及人们就业期望提高等因素使就业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人工智能的兴起、互联网提速降费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利用、依赖信息资源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多需求。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三级就业网络服务平台,但由于共建共享、资源融合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地区差异依然明显,特别是省级就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规模化效应难以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就业信息平台进行改进,加强省级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区域内信息资源,以期利用整合后的信息资源洞察大学生就业规律,探明大学生就业形势,把准大学生就业脉络,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管理水平,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二、加强省级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既定战略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包括就业在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要加快推动电子政务,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包括大学生就业在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提出的“互联网+就业”是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省级就业信息化平台最直接的依据。
  2.有利于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2018年,全国有普通高校毕业生820万人,2019年将增至834万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尚未完成,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大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劳动力供给过剩等因素,将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要完成大学生就业的目标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更多措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这其中最重要就是就业信息化服务。就业信息化能冲破时空的局限,为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搭建联系的桥梁,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从2018 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的“抢人大战”就可以得到充分证明。从历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毕业生是在生源所在地的省份就业,以四川省为例,2016-2018 届毕业生在川内就业的比例分别为 76.19%、76.46%、75.43%。[4]为了留住人才,吸引更多外来的高水平人才资源,各省各地更有必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就业信息化水平,为各类人才资源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
  3.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就业监测与分析预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各省要构建高等学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和毕业生就业监测反馈系统,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反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反馈结果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经费安排等适度挂钩,动态调整高校招生规模,对办学条件不足、水平持续低下、就业状况较差的高校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省级就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高校毕业生签约数据的及时上报、汇总,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及时向企业推送未就业毕业生简历,促进大学生就业;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全省已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对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分析,加强对就业和需求趋势的预测,有效评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三、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再到高校层面的就业网络,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毕业生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现实状况,当前的就业信息化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1.就业信息数据融合程度不高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代 信息化建设 路径 大学生就业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