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学习在教师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终身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过程。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出了终身学习观,并阐述它对于现代和未来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1994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意大利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提出了为21世纪的终身学习行动议程。
  
  一、从教师现状看终身学习在教师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
  
  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也需要终生激励,在这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应归因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目前,教师供需状况由供不应求变为结构性过剩,即小学教师相对过剩,初中教师略有富余,而高中教师则严重缺乏。由教育部人事司提供的信息:“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突出表现一是在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仍然偏低,不合格学历达24.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为0.9%。二是普通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本科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36.3%,博士占6.7%;专科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10.3%,博士占0.6%。”[1]
  上述信息说明了教师的现状是教师能力跟不上形势迅猛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特别是老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者黎开云在其《论教师的修养——从教师的职业特点看教师素质》指出: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知识结构陈旧,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外语能力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差;欠缺综合能力,特别是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更不用说文理大综合,难以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大部分教师有教育科研的意识,但无教育科研的能力。满足于‘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的教师大有人在。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似乎与之无缘;‘教一科’,‘专一门’成为教师的唯一追求,没能根据教育的整体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增强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2]
  不可否认,目前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其业者终身学习。但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教师的终身学习有着别的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他行业好比医生或律师,他们往往可以用已有的治病经验或法律条文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其继续教育的要求往往也是量上的突破,而教师所进行的继续学习要求的则是质的升华。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育对象决定的。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正在发展中的学生,他们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学生群体,他们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里降落在人间,每一批学生、每一个学生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的思想,观念往往是超前的,他们掌握和接受的知识往往比长辈们更前沿。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已形成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学生的动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新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一桶死水”成为“活水”“长流水”,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今天,面对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职业教育从专业型向素质型转轨的现实,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的业务进修、知识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不可替代性。
  
  二、从教师职业特点看终身学习在教师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
  
  由于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能力的需要,满足学生在社会发展上的需要。也由于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因而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把自己的工作起点放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中,培养自己的学生具有发现意识、更新理念、批判精神、民主作风、科研能力、创新动力等优良品质。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培养人的劳动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在这长期的时间里,要求教师的知识、技能、观念特别是职业中的教育性等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1.教师职业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
  教师是一个“双职型”的职业。这种“双职型”表现在教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上。 “教书育人”的任务目前是通过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和“育人观”。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改变的话,素质教育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一代学生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信息社会中,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是更高了,做好“双职”工作是社会赋予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双职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作为信息社会知识阶层所需的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在其所教的学科方面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在育人上又有扎实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具有这种广博、精深与扎实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才能适应“双职型”教师工作的需要。
  然而现实社会中,教师的职前培训往往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以对教师教育知识的培训为例,教师的职业训练仅限于开设数量相当有限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教育实习学时短,这难以全面体现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专业化目标要求,难以适应多变的学生的发展要求。如今,一纸文凭受用终身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代之以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如果躺在过去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取得的成果上故步自封,甚至沾沾自喜,无疑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终身学习对教师这一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终身要求。
  
  2.教师的教育性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
  时代的变化,新知识、新信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教师必须具有“示之为范”的学风。陶行知先生说的好:“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这也就是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目前在我国,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是一种奉献,没有这点精神就不宜做教师。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这一行应该是比律师、医生还要更专业,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反思性的教育专家,他应该身心健康,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而要做好、用好职业中的教育性,教师必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把“死水”变为“活水”,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要终身学习。
  
  3.教师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
  进入21 世纪,党中央提出了 “科教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重任,教师在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肩负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任重而道远。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主要靠做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理由很简单,你没有自己的观点,也不会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终身 教师职业 学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