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烤坏烟的产生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19-08-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纵观烤烟发展史,自从种植烤烟以来,每年都有烤坏烟的产生。本文主要从烘烤方面全面分析了产生烤坏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从而在烘烤过程中规范操作,防止烟叶向不利的方向转化,确保烟叶质量通过烘烤而得到体现与改善,使烟叶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烤坏烟 产生 防治
  
  烤坏烟在每户烟农每炕烟叶中都有,严重影响了烟农的收入,但烟农却没有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有这些烤坏烟的产生,而又该如何去解决。以2005年合水烟叶站9个收购点为例,下、低等烟占有大部分比例(见表1),当然这些下、低等烟不全是烤坏烟,但至少有一部分是烤坏烟,影响了烟农的收入。本文就各类烤坏烟的产生原因做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使烟叶向有利的方向转化,确保烟叶质量通过烘烤而得到体现与改善。
  1、烤青烟
  烤青烟又叫青黄烟、青烟,是指烤后烟叶的叶面或烟筋含青程度超过规定限度的原烟(非现行烤烟分级标准所指青黄烟),青黄烟又分为死青和活青两种。叶片呈现深绿色、青绿色或青中带青,这种青黄烟称为活青,活青烟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适当变黄。按照含青度大小,活青包括黄多青少、浮青、黄片、青筋、里青等。根据含青部位,青烟又可分为全叶青、青尖、青筋、青基、青背等。烤青烟内在化学成分转化分解是不完全的,糖含量低、氮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见表2),香气质差,香气量少,刺激性强,青杂气增加,整体质量较黄烟差。随着烟叶含青度的增加,质量愈加变差,可用性变低。
  1.1 产生烤青烟的主要原因
  (1)采收烟叶成熟度不够,更多的是采收烟叶成熟整齐度不一致,而且绑烟不分类,使不同成熟度烟叶一起编竿烘烤,造成变黄困难,烤后烟叶有青有黄;同时成熟度低的生烟叶也很容易烤青。
  (2)变黄阶段初期起点温度高,升温急,导致叶片未充分变黄就失水干燥;或者烤房底棚过低;或者烟叶在变黄中期通风排湿过畅;或者烤房地洞关闭不严,造成漏气。这些方面原因都会造成青尖或底青,这两种烟都属于杂色烟。
  (3)烟叶在变黄阶段变黄程度不够,过早转火定色,而且转火后升温过快,叶基和叶背易烤青,造成浮青、青筋或整个叶片微带青色,这几种烟叶都属于低等烟青黄组(GY)。
  (4)定色阶段升温速度过快,特别是在45℃—50℃范围内烟叶未达到黄片黄筋,排湿过急,较厚烟叶表面呈黄色而深层面未彻底变黄,形成浮青、青筋、青背、回青(是指烟叶表面变黄,干燥后又呈现青黄色)或里青。定色前期升温快造成的烤青,在生产中较为普遍。
  (5)含水量少,叶片厚的上部烟叶,在变黄阶段温度偏高,湿度低,烟叶变黄不充分而造成烤青。
  1.2 防治烤青烟产生的方法
  (1)在采收烟叶时应使烟叶达到采收成熟度,且采收成熟度应一致;在绑烟时要分类,做到同质同竿,同质同炕;同时装烟前检查烤房的严密性,尤其是天窗地洞是否漏气、是否通风顺畅,做到烤房万无一失。
  (2)变黄阶段起点温度不能过高,而且升温不要过急,使烟叶达到充分变黄后转火进入定色阶段,转火后升温不宜过快,控制在2—3小时升温1℃,同时在定色阶段排湿不宜过急,在45℃—50℃范围内使烟叶充分达到黄片黄筋。
  (3)针对含水量少,叶片厚的上部烟叶,在变黄阶段温度应偏低、湿度应偏高,烟叶应充分变黄后转入定色阶段。
  2、挂灰烟
  烤后烟叶表面局部呈现灰色、灰褐色细微斑点或斑块的现象称为挂灰,俗称“灰脸”、“挂黑子”等。中上部或厚的烟叶易产生挂灰烟,下部薄叶很少出现挂灰烟。根据挂灰程度可分轻度、中度、严重挂灰三种。叶片正面分散为深灰色小斑,为轻度挂灰;挂灰斑点连成大斑点,颜色较深,能透过叶背,称为中度挂灰;斑块大而棕黑且透过叶背,为严重挂灰。按形成原因可分为熟挂灰、过黄挂灰、湿挂灰、热挂灰、冷挂灰。一般轻微挂灰对品质影响不显著,商品等级稍有降低,但因杂色面积影响烟叶等级,一般都在副组定级。
  2.1 产生挂灰烟的主要原因有
  (1)烟叶营养和成熟采收方面:主要是烟田营养不协调和上部叶成熟时环境湿度及土壤水分过小,顶叶一次性采收叶片数量过少,还有则是田间成熟度问题,采收烟叶过熟,如叶尖叶缘发白,或成熟不一致,成熟度高的烟叶变黄快,内含物消耗快。干旱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烟叶和较厚的上部未熟叶,细胞结构紧密,水分不容易汽化蒸发,变黄期不容易出汗,烤后挂灰严重,尤其是采收最后顶部只留1—2片叶且片厚时,更易挂灰。
  (2)绑烟时两片烟叶顺着重叠起来(不是背靠背),从而烘烤时叶片在蒸发水分干燥过程中同方向卷曲,互相包卷,导致包在外面的叶片正面水分蒸发不出来而产生挂灰。
  (3)变黄阶段低温(35℃以下)时间过长,造成烟叶变黄过度,烟叶干物质消耗过度;或温度不稳,忽高忽低,使干尖叶处在高湿条件下易引起叶尖挂灰。
  (4)定色阶段烟叶含水量较多,升温过快,排湿不畅,易引起“热挂灰”,其表现是叶片中基部挂灰;定色阶段严重降温,相对湿度增大,形成“冷挂灰”。同时在这个阶段烤房内冷空气侵入,使烤房内大幅度降温,使水蒸汽凝结在烤干的叶面上不能迅速排出而形成挂灰。
  (5)施肥数量过多,造成叶片肥厚,从而导致烟叶烘烤困难而形成挂灰。
  目前,烟叶烘烤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挂灰现象,挂灰程度不等,这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防治挂灰烟产生的方法
  (1)在移栽烤烟时应选择肥力、水分适中的土地,使烤烟在田间达到营养协调。采收烟叶时应成熟采收,且一次性采收顶叶数量要控制在3—5片。
  (2)绑烟时两片烟叶应背靠背,这样在烘烤时叶片不会同方向卷曲,从而有利于水分的蒸发。
  (3)变黄阶段低温(35℃以下)时间不宜过长,在烟叶变黄适度时转火。同时应稳温,不应忽高忽低。
  (4)定色阶段应保持2—3h升温1℃的速度升温,同时不能降温,保持烤房通风排湿通畅,但在这个阶段不能有冷空气侵入烤房。
  (5)在生产过程中施肥应严格按照一套肥料一亩地,但应根据土壤肥力而定,不要多施,也不要少施。
  3、烤黑烟
  烤黑烟是一个总的名称,根据烟叶烤黑的程度,可以分为严重挂灰、糟片、蒸片、花片等。
  (1)糟片:又叫黑糟烟、桐叶,是指烟叶由干物质消耗过度而形成烤后烟叶呈现黑褐色或深褐色的枯焦现象。糟片烟叶片薄、重量轻、无油分、弹性差、易糟碎、无使用价值。
  产生糟片的主要原因有:①鲜烟叶含水量特别大,尤其是底烘叶、雨季烟、嫩黄烟等,同时鲜烟素质较差的烟叶,烤后也容易黑糟。②采收的烟叶假熟,尤其是下部烟叶,呈黄白色或营养不良,叶片薄,内含物消耗过度,极易烤黑糟。③绑烟、装烟过密,烟叶变黄时间过长,造成变黄过度,转火过晚,通风不及时,造成叶内养分过度消耗而烤成糟片。④烟叶变黄程度过高,失水少,不发软,烟叶含水量多而形成“硬变黄”,在47℃前未脱水50%以上,在47℃—50℃时就会很快烤黑。定色期不能及时排出烟叶中过多水量,随着时间的延长,烟叶继续变黄而形成黑糟烟。⑤烤房排气窗与进风洞设置不合理,开口小,导致排湿不畅。烘烤时间过长,尤其是定色期烟叶内物质消耗过度,形成“闷炕”,都会烤黑烟叶。⑥由于病原物的危害,使烟叶局面受损变坏,出现带有病原病班的花片,甚至有些情况是烟叶继续发病,烤后出现褐色斑点、斑块等。带有赤星病菌的烟叶,在烘烤前期,由于烤房内温湿度适宜,赤星病菌大量而快速繁殖,病症一出现,烤后烟叶就出现赤星病斑。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防治 烤坏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