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云起乌蒙之巅_六盘水乌蒙大草原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斯是高原,乌蒙之巅。先民遂火,点燃于廿六万年之前,??夜郎,崛起于春秋秦汉之世。人民勤劳文化璀璨,三线建设中艰辛创业,改革开放后欢腾建市。百业俱兴,煤钢电材,远及江南岭表,四季宜人,无愧乎凉都之名。今逢盛世,六盘水,云蒸霞蔚,无量前程!――《凉都赋》
  
  历史的巧合与一座城市的崛起,不平凡的开局铺陈出30年的绚丽与奇瑰――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经国务院批复,六盘水撤地建市。
  30年,在东经104度18分至105度42分,北纬25度19分至26度55分,钟灵毓秀的喀斯特山峦,急波湍涌奔向珠江的北盘江水,巍巍耸峙的贵州屋脊,夜以继日处于能源兴奋状态的新工业谷地,日理百万吨的西南运输通道网……一片区域、一方水土终摆脱曾经的荒远沉寂,伴随改革开放的足音与旋律,伴随中华民族的新一轮崛起,在或灿烂或沧桑的底色里,喷薄而起。
  30年,六盘水,云起乌蒙之巅。
  
  财富与希望
  ――冉冉升起的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
  
  依地理而言,六盘水是贵州的西北角。
  到过贵州的人,常喟叹其山谷之险、道路之艰、土层之瘠。中科院院士叶大年就曾打抱不平:“贵州贫困和落后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老实讲,对贵州来说,老天爷是不太公平,挑战多于机遇,颇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严峻形势。”
  
  这样的不太公平,在西北部乌蒙山区就更为集中和明显。这里山体雄浑,千沟万壑,峰峦起伏,云岭相间。也许历史伟人毛泽东和势如蛟龙的中国工农红军可视磅礴高岭为滚动的泥丸,但对于身居于此的一方百姓,群山绵亘就成了脚步和视野的阻挡。
  转机伴随着历史的时刻来临。在贵州西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成熟的地区,在已有的行政区域滇之喉安顺、旧土司政治中心毕节、南明小王朝流亡之地黔西南三地皆属实际上无力覆及的边缘地,因“三线”建设及煤炭资源的蕴积,196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来到这里视察。第二年,这里成立了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六枝,旧属安顺;盘县,旧属黔西南;水城,旧属毕节。三个区域合整,一个全新的地级行政区域诞生。国家从全国各地建制抽调10万人,3800多台设备支援六盘水建设,以煤炭、钢铁、建材为特色产业的工业城市得以奠下根基。至今,六盘水人仍坚持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划的第一个圈,不是深圳,而是六盘水。
  到2007年底,六盘水市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与1978年建市时的4.01亿元相比,已是判若云渊。
  并且,随着各种有利条件的积蓄和发展环境的改善,六盘水正进入一个连续的快速增长期,人均GDP、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持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
  是什么让一片荒远的土地上催生出时代的雄健回声?是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时代鼓点的和谐交辉。
  一个区域或城市,必然会有一些与其联系最为深切的元素或词汇,如帝都之于西安,石油之于大庆,园林之于江南。六盘水的底色铺呈,六盘水人的底气构和,离不开煤。六盘水因煤而立,以煤而兴,“江南煤都”誉满天下。这一方得天独厚的乌蒙山脉里,煤炭远景储量844亿吨,已探明储量174亿吨。煤层气和浅层天然气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以上。
  六盘水区位优势明显,“四省立交”实至名归。以国道320线,省道102线、212线、307线为主轴,六盘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从黄果树到云南胜景关的高速公路通过盘县,这条高速公路在短短的70公里路段内,就为盘江几个大矿开了6条匝道。株六复线、内昆线、贵昆线,南昆铁路威红支线,水红线和西南最大编组站之一的六盘水南站,使六盘水成为省内铁路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形成了西能入滇,南可下海,东达百越,北连三秦的通衢美画。六盘水确立了在西南的“立交桥”交通枢纽地位,成为中国西部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大陆桥”和区域发展中重要的节点城市。有识之士呼吁,就地理区位而言,六盘水的现有发展规模只是开篇,它理应发挥更为突出的辐射作用,以弥补这一片雄浑山体间的城市空洞。
  
  六盘水被喻为三线建设中火车拉来的城市,人才荟萃、南北交融,它的发展历来被寄予厚望。早在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就已经明确要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进入新世纪,六盘水成为全省唯一被定位为“西电东送”电煤基地和“黔煤外运”基地并举的地区。新农村建设、小康进程对工业化、城市化的现实需求,以及西部大开发潮声一片和资源、能源类产品的市场短缺,使六盘水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工业化把这里从沉寂中唤醒。工业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社会发育程度的标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预言,影响21世纪的将是中国的两件大事,工业化与城市化。目前,我省正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阶段,要改变欠发达、欠开发的状况,加快工业化势在必行。省领导明确提出,六盘水加快工业化步伐,不仅是六盘水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省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六盘水必须做好承接与发展。
  实际上,作为贵州重要工业经济区的六盘水已然阔步向前,做出担当和引领。煤、电、钢、材(水泥),六盘水“四大金刚”的发展就是明证。目前,六盘水年产煤量近5000万吨,占据全省半壁江山;火电装机500万千瓦,而在建的火电、水电项目到2010年全部投产时,将使六盘水市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成为贵州西电东送的主力军;水城钢铁集团钢产量突破300万吨,成为全省第一家单位企业销售收入上百亿的企业;水城水泥公司,形成了140万吨的生产能力。
  当然,一路沐浴春风高歌猛进的六盘水市,在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向新型工业化路径的调整无可回避――六盘水总体上还属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落后;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严重等。六盘水人自我剖析:“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格局仍在继续。”
  市委书记刘一民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于是,人们看到了从“煤都”到“凉都”定位的大跨度转变,这两个寓意着增长方式转变的观念意义符号,让许多对这种定位理解和不理解、赞同和不赞同的人,都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全新思维方式和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一些切实措施也在随之强力推行并成效凸显:几年间六盘水无数个土法炼焦土法炼锌炉子被坚决取缔;3200多个大小煤井被关闭、压缩为500多个;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几年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王瑞斌在对六盘水这个“国控监测区”进行全面检查后,发出由衷评价:“空气监测符合国家规范,空气质量令人十分满意。”
  在六盘水,各级干部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要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毫不犹豫地去改。
  
  把循环经济模式融入工业发展环节是六盘水向我们透出的发展观念转变的最生动信息。老鹰山煤化工基地的建设就是一例,在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上,煤化工项目具有推进贵州工业经济转型的示范意义。同时,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是煤化工,六盘水将要成为国家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电力装机240万千瓦的发耳电厂,生产流程实现了电脑全程监控。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上,六盘水善于发挥后发优势,以提升工业企业的精细化、现代化管理。
  当前,六枝电厂、水盘高速公路、火车站换边、水钢中厚板生产线、六盘水机场、双桥水库、白鹤沟水库、市中心区基础设施等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又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六盘水上顺天时,下应地理,中合民心。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资源、交通优势,焕发六盘水蓬勃生机,奠定其工业经济区的强势地位。承载超越区域发展的更重责任,向着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目标,六盘水正坚实迈进。
  
  崛起与魅力
  ――拔节成长的西部中心城市
  
  六盘水的建设,资源、企业、城市是一个次第渐生的逻辑关系。城市化,是最为集中的表达和展现。
  短短30年,六盘水给出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一条城中路,笔直延伸,两旁华灯如虹,楼群林立。从市委所在地黄土坡大街徐行而下,一座高架桥把落差数十米的两个道口连接起来。凌桥而下,就是六盘水的主街钟山大道。言及城建极大改观而眉眼生动的司机称,此路东至双水,西达梅花山脚,全长20余公里。
  
  南面,是原称过境南环路,现已为都市包容的凉都大道,北面,是改造前称威水路的人民路,三条东西向的干道,长度都在20公里以上,幅宽都是40米,同15条南北向干道交织,形成纵横通畅的城市路网。
  由道路的展势,这城市的气韵就冒了出来。常常是那些三天两头往六盘水跑的人发出这些话:水城的变化太快!
  很多到六盘水参加“凉都”文化节的外地客人也纷纷赞美:“很有都市味道,规划和建设都很有文化品位。”
  渐生的文化氛围,和空气中的丝丝凉意,使得更多的外地人在形容六盘水时,不约而同地用上了“魅力”二字。魅者,不仅仅在于色彩的炫目,内容的丰富,更是一种见之不忘的流连,是空气里都在飘散的风姿。
  老百姓体味的变化感性居多,但市城建局的数据把这种惊诧演绎为逻辑。从一条城市道路为1.2公里、中心城区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足5万人起步,历经城市规划三轮修编,到2007年,六盘水中心城区人口已超过36万人,建成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提前10年实现第二轮规划确定的目标。
  围绕“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小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城市建设新思路,六盘水市力求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方面下工夫,使城市向着“绿化、美化、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现在的城市中心区,城市路网四通八达,道路桥梁整洁美观,现代高楼拔地而起、高层建筑星罗棋布、多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20层以上高楼到处可见,30层以上的超高层百米高楼不断建成。古色古香的唐人街、富有地方风情的羊汤锅一条街和透着强烈现代气息的花园大酒店、沃尔玛超市等引人注目。
  城市的靓丽与宜居,在于经营者的理念和始终不渝的坚持。六盘水的城市经营者立足于打造一座生态城市,并付之于行动和坚持。中心城市峰丛地貌景观保护,水城河水污染治理及沿河的环境整治与景观建设,以街道、河流、环城绿化带、公园、广场等为重点建设中心城市的绿色廊道和板块,被列为六盘水城市建设10大工程。从凉都大道西段、水景花城、水矿集团第二生活区凉都花园、白鹤公园、海鑫广场、人民路西段改造工程、动物园、德坞水库儿童乐园、凉都公园、地质公园、帝都新城、太阳城堡、钢城花园、以朵森林公园等一路徐徐行来,富于生活气息和园林特色的城市景观透出城市对老百姓的细心体贴,却不失现代与大气。
  
  城市建设的宗旨是给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六盘水钟山区政府在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时,紧紧把拆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拆迁户划分专门区域,由政府协调做好规划、平场等前期工作,再组织拆迁户修建房屋,并以最低的价格把沿路的门面卖给拆迁户,妥善地解决了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做到了搬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机结合,当地的老百姓感慨:搬迁户,搬迁“富”!
  建设城市,钱从哪里来?六盘水的招数之一是按揭。修路盖楼建广场,银行贷款20亿。“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按部就班,成了“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主动出击。这种理念在荷城花园找到了实践的土壤。许多人说,荷城花园是这个城市的亮点,今天看来,它的建设有点传奇色彩。5万元贷款的启动资金与开发政策魔力组合,形成了吸引投资的巨大磁场,平均每天涌入30多万元的资金,投资很快就过了3亿多。
  “不用政府一分投资,把城市建设由向市长要钱变为向市场要钱。”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开发方式的变革,国有、民营、自建、联建、招商引资等多元开发模式,使城市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连创佳绩,双水、凤凰、德坞新区和人民广场,成为六盘水建设现代都市的一个又一个亮点。
  水城钢铁集团投资兴建的钢城花园和水矿集团投资建设的凉都大花园是六盘水地方比较受关注的城市建设项目,这两个项目投资超过16亿元。水钢和水矿都是“大三线”建设时期诞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办公和生活区一直处在六盘水市城市边沿,在市中心区划地给这两个大企业建办公和生活区,是六盘水城市建设的一大新举措。
  通过这个举措,大企业将生活区、行政区搬进城区,厂区生活区分开,使企业既拓宽生产空间,又有助于解决职工住房、子女就读等问题,同时中心城区得以扩大,人气更旺。两厢情愿,两全其美。当地把这一招叫做“地企共建”。
  步步精妙,完成了由县城向现代都市的完整转型;前景远大,按照省政府确立的将六盘水发展为西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目标,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已将中心城区面积由100余平方公里调整为近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以百万计。
  发展成为贵州西部甚至更广阔空间下的中心城市,于理论于实践都是六盘水不遑多让的历史使命。我们看到,“凉都”城市品牌背后的经营和转型,拓展为一座城市的靓丽身姿和角色自醒。
  
  
  气候与环境
  ――没有夏天的绿色之城
  
  如果你能想象,在夏天,每天傍晚一场雨是什么感觉。那么也许我可以向你描述六盘水的感觉。
  2008年7月28日,初到六盘水,即遇雨水,于是又加了一层衣服。此时,一位朋友发来短信:重庆现在热到39.2℃,实在没勇气出门。这极热和极凉,成为中国西部独特而并存的气候现象。
  和六盘水的许多出租车一样,老李的车身上也刷着“中国凉都”的字样。他开出租车已经7年了,熟悉六盘水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六盘水,空调和风扇几乎是没有市场的,很多孩子不知道凉席是什么,因为在最热的天睡觉也是要盖被子。
  2005年8月12日,中国气象学会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对这里的独特气候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六盘水市夏季有着“凉爽、舒服、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可称为“中国凉都”。会上向六盘水颁发了“六盘水?中国凉都”的荣誉证书。
  按照气象学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22度,就是夏季的标志。在气温最高的7~9月,六盘水的日平均气温才19.8度,一年的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气温13-14℃。在六盘水,过了春天不是夏天,而是秋天。
  当然六盘水还是有夏天的,这里盛产水稻。这是物候学上夏季的标志。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听说过中国有‘钢都’、‘铜都’、‘锡都’、‘瓷都’、‘陶都’,可你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凉都’吗?是的,它就是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国第一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最新版的全国《德育》教材高中一年级第15课《中国凉都――六盘水》这样介绍六盘水。
  “说起六盘水的以前啊,一句话:下雨是水城,晴天是灰城。”老李一边开着车,一边回忆。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盘县,土法炼焦随处可见,乐民、水塘、平关等地土法炼焦窑成百上千,一片火海;水城和钟山,土法炼锌遍地开花……许多人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六盘水曾是全国闻名的酸雨重灾区,如今已连续三年没有出现酸雨现象,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都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城区空气质量常年为良,名列贵州省9个市州地辖区之首。
  
  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上,六盘水人不仅靠自己的努力清洁了六盘水市,同时还创造了4个新名词:
  “全国环境友好型企业”。2004年,水矿集团公司投资6200万元,安装26台瓦斯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5万千瓦,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经济收入。2007年初,国家环保部门派员到六盘水检查环保工作时,深入到大湾煤矿考察,充分肯定水矿瓦斯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荐大湾煤矿参评今年“全国环境友好型企业”。3月28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考察团一行6人,专程到水矿中岭公司考察瓦斯利用开发项目。
  “绿色电力”。水城矿业、盘江煤电、六枝工矿等大型企业,利用矿区废弃煤矸石作为燃料,建设一批煤矸石发电厂、煤泥发电厂。水钢集团利用炼钢余热建余热发电厂。加上各大企业纷纷上马的瓦斯发电机组,发电装机突破10万千瓦。六盘水“绿色电力”在西部地区一花独秀,引起国际国内环保界的高度重视。
  “花园式工厂”。盘县电厂是贵州首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投入环保资金1亿多元,对废水、废渣、废气进行全面治理,倾力打造“绿色企业”,烟尘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每年减少烟尘排放量4万多吨,成为全省闻名的“花园式工厂”。
  “清洁生产”。地处凉都中心的水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之一。水钢人提出“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将历史欠账的环保问题纳入技改扩能重点。先后投入环保资金6.3亿元治理工业污染,取得显著环境和经济效益。工业废水排量从3089万吨减排为535万吨,外排废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和接近零排放,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8.4%,吨钢综合排放废水降至1.8吨的全国先进水平。十里钢城的环境空气质量从过去的劣五类,提升到趋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
  一组数据:“十五”期间,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8.4亿元,比“九五”期间的2.6亿元增加了近6亿元。一位环保专家这样描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般情况,随着生产总值的增加,污染物总量也会增加。而在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的同时,污染物总量却逐年减少,全市70%以上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绝大多数指标呈下降趋势。
  一系列文件――文件可以看出六盘水环境治理的决心和力度: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防治拖长江、水城河、三岔河污染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防治拖长江、水城河、三岔河污染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三岔河北盘江流域煤炭采选企业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的通知》等文件。
  2007年1月17日,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市主要领导的讲话进一步表明了一个观点――要把环境保护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抓出实效,具体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队伍建设到位。
  烧煤是六盘水人的习惯,为了改善环境,这个习惯也被改变。环保部门牵头会同7个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对1吨以下燃煤锅炉逐步取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目前市中心城区使用锅炉的单位和企业多数采用了燃气锅炉。
  所有关于“凉都”的建设和努力,以及约定和制度,流水一样深入人心.
  我从一个遥远的城市来到这里,看到的是它的秩序与洁净。黄昏的时候,我在钟山区凤凰山的几十层台阶上,俯看眼前那条钟山大道携着川流不息的繁华,在路灯下一路延展而下。远处更高的建筑背后可以看到青山的影子,以及流云和树木。
  “在柔媚的湛蓝中,钟楼盛开金属尖顶。燕语低回,蔚蓝萦怀。”这是荷尔德林的诗。
  诚如斯言,工业时代工业市区的人们更向往蓝色和绿色一些。而绿也似乎更绿一些。
  
  
  人文与历史
  ――游走在2000年前与2900米高处的六盘水
  
  2000多年前,《史记》里留下了这样的句子:“夜郎者,临?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据专家考证,六枝境内的北盘江便是古代的??江。而六盘水人也一直认为古夜郎国的都邑所在地就在茅口镇。在这里,关于夜郎的传说,多如六枝的山头。
  六枝县城东南40公里,打铁关。关上打铁寨后的悬崖上即刻有“岩疆锁钥”四字。这里就是传说中进出夜郎国的必经之地。
  一条古驿道。据说在1936年前,这条古驿道每隔三年要修整一次。在运输繁忙时,为方便路人、马帮夜间行走,关内外数十里路上还置有油灯照明。这些油灯用巨型铁锅为盏,灯芯有四五寸粗,点燃时光焰冲天,山川通明如白昼。
  九层山,山峰连绵不断,据说共有100座。传说夜郎兴起后,夜郎王希望在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他见九层山峰峦重叠,云遮雾绕,颇有帝王之势,遂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但数来数去只有99座,却忘了脚下的一座,于是便将国都建在了??江畔的茅口一带。
  郎山,海拔2227米,耸立于风烟云雾中。绝壁上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山洞叫月亮洞,据说洞中埋有某代夜郎王和王妃。传说夜郎国兴盛之时,夜郎王多同某夜出宫巡视,遥望郎山,忽见千寻绝壁上出现一个形如明月的山洞,正吐出层层云雾,若隐若现,遂立下遗嘱。前些年有关部门请了多名攀术甚高的消防队员进入未果,最后找了一位当地采药者攀上后放下绳索,使他人爬上。人们发现洞中确有坟墓,还拾到人的遗骸以及白玉桥、陶釜等生活器用。
  ??寨。寨子后面现在还保存有夜郎时代的“石婆婆”。这是一块形似女阴的石头,传说这是古夜郎人们的女阴图腾崇拜,每到重要节日,附近的村民都会到此焚香挠纸、斟酒舀肉以祈保佑。
  茅口,坐落于老王山脚,北盘江滨。全乡人口近万,主要有汉、布依、苗、彝等民族。乡政府驻地人口有两三千,主要街道也只有数百米长。传说中的茅口远比现在繁华得多。传说夜郎王定都茅口后,为使国运永固,运用五行说命名各大城池,定茅口为金城,今天当地布依族仍称茅口为金城,六枝郎岱仍为木城,水城即今天贵州水城,火城为六枝中寨火坑,土城系贵州盘县土城,以金城为中心,各城正好护卫在都城周围。
  王子坟。在茅口街上南面的田坝中。传说王子一顿能吃一斗二升米,力大无穷,可提着牯牛到河里洗澡,在一次战斗中被诱杀,葬于此。墓周以青石镶砌而成,整座墓直径约30米,高2米有余。是否真是王子坟?没有碑文,亦没有其他物什可以证明。
  风烟弥漫,暮色苍茫。火车从田间的玉米地里穿驰而过,划破西部高原的清旷。那些关于夜郎的传说,在荒烟蔓草中升腾,逐渐随风远去。
  这几天,六盘水市正举办全国围棋赛,街上到处悬挂着赛事的横幅,许多宾馆也已爆满。更多的凉都人在谈论着每场赛事,言谈中止不住的骄傲。
  当气候资源成为经营城市新的重要元素时,围绕“凉都”开展的城市建设、旅游推介、文化体育活动就呈铺天盖地之势。
  从2004年夏季六盘水市举办了第一届“消夏文化艺术节”之后,这个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4次。主办单位并不担心活动冷场,而是担心食宿方面的接待能力。这是前两次文化艺术节留给他们思考的问题。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戴矿工帽,右手拿一小伞,左手提着饭盒,脸上充满自豪与喜悦。这只是一件煤雕,名为《爸爸又加班》。2003年7月30日,煤雕艺术作品展。原来煤不只能用来做燃料,那些黑乎乎的煤渣经过艺术家神奇的双手后,竟然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苗家妇女、煤矿工人,这让凉都百姓啧啧称奇。
  
  据考证,煤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从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就发现了多种煤雕制品。随之陕西省西周古墓中出土的煤精雕刻圆环和煤炭雕琢成的块更是印证了煤雕的源远流长。但历代史料对于煤雕的记录都是凤毛麟角,在我国最古老的工艺鉴赏典籍《考工记》里,称之集“天时、材类、工巧为一绝”。随后的历史岁月中煤雕便销声匿迹,失传飘零了。至今为止,史载尚无一件雕制精美的煤雕工艺品出土问世。
  首届六盘水煤雕艺术展工作组副组长高志新说:“六盘水市在数百年的煤炭开发利用的历史中,积淀了非常厚重的煤文化,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对煤的开发利用规模宏大。文化方面,结合六盘水自身的资源特点,利用煤雕艺术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市煤炭工业的文明程度和城市特点。”
  8月5日,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称:“在继冰雕、沙雕、根雕等较为独特的雕塑表现形式之后,中国西南的贵州六盘水市举办了首届煤雕艺术作品展,其用煤作为原料的创意甚为独特。”其他众多媒体也惊叹:“以煤为原料,大规模的创作雕塑作品在国内可谓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汽车拉力赛、全国桥牌邀请赛、全国围棋甲级联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煤钢艺术、现代艺术、大众艺术,夜郎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文化这个词已渗入六盘水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民众心中。这些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词句,不是莫测高深的书本,它已融入生活,关照着每一个人或者说是每一种层次居民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感情。
  现代魄力和古远人文底蕴在此完美结合。
  煤都钢城的浑厚,高山大河的凝重,在西部高原上绽放美感。
  六盘水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美丽的景致,很长一段时间不为外人知晓。除了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天生桥、天生湖、佛教圣地丹霞山、高山牧场等,最值一提的是北盘江大峡谷和“贵州屋脊”――韭菜坪。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也许只有这句诗才能形容北盘江大峡谷的地势。
  考察资料上说:北盘江大峡谷发源于云南省曲靖马雄山,流经水城境内河长79公里,有大小支流11条,水势变化无常。北盘江大峡谷集峰林、溶洞、怪石、伏流、花滩、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于一体,既有长江三峡的秀丽峻险,又有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壮美,峡谷中,有远古壁画、古城遗址等夜郎文化之迷以及铁索桥、摩岩石刻、古驿道、布依村寨等景观。峡谷内峰林怒拔,崇山峻岭依岸对列,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在300~700米。
  “山顶入云端,山脚到河边。隔河喊得应,相会要半天。”当地有这样一首民歌来形容北盘江峡谷之峻险雄奇。
  高山与江河相守盘旋。“盘”之一字,尽得其精妙。
  路途壮丽,无法言说。青色山脉和深谷河流间,重重山峦,云层厚重流连。一路可见大大小小的瀑布,白练一样悬挂在绿色山峦中,只能欣赏不能靠近。此时,天地向你敞开,人与自然彼此相对。这种旅行,在高山与深谷间穿行,类似某种修行,须保持内心宁静,方能抵达。
  不只是北盘江大峡谷,整个六盘水市的平均海拔就在1830米。绵延起伏的高山和低回盘旋的深谷,浓墨重彩,纵横捭阖。所谓“乌蒙磅礴”,大约就是这种“风来千山过,云去万壑平”的气势吧。
  “不登韭菜坪,枉为贵州行。”许多人这样说,慢慢地传成故事。
  韭菜坪是乌蒙山的主峰,亦是贵州最高峰,海拔2900余米。这里是世界最大的连片喀斯特地区。
  名为韭菜坪,乃是因了山上蔓生的成片成片的野韭菜。到开花季节时,只见遍野的紫色花丛与天际白色的云丛相应,构成绝美瞬间。在贵州,似乎这样的高度更应衬一个响亮的名字,谁知它竟如此平实。虽为贵州屋脊,终是知道天地自宽,高低有度。因此一坪数方,清静自守,仿佛独立于时间与空间之外,只有大片紫色的韭菜花,自开自败。
  借天光一隅,掠过群山,照见高峰一峙,流云数丛。
  在贵州的2900米高处,有云,有花。
  
  结语:
  采访结束的时候,在六盘水市中心广场看到一座铁塔,高30余米,似通昊宇――号曰:“乌蒙铁塔”。塔上镌刻着那首《凉都赋》。
  在这里,在中国的西部高原上,六盘水人以铁的坚硬、塔的气势,发出宣言:“我六盘水,云蒸霞蔚,无量前程!”(报道组成员:孙明强顾海凇杨威张玲玉罗 翔秦涛执笔:顾海凇张玲玉)

相关热词搜索:之巅 六盘 云起乌蒙 六盘水,云起乌蒙之巅 六盘水乌蒙 六盘水乌蒙大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