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执行力,贵州的竞争力]没有执行力哪有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主持人:杨骏(当代贵州杂志社总编辑)   特邀嘉宾:刘奇凡(贵州省委副秘书长)   潘荣(贵州省委组织部秘书长)   李昌来(贵州省委农工委副书记)
  朱桂云(贵阳市花溪区委书记)
  钟应兰(黔中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纪检书记)
  
  主持人: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肆虐黔中大地,抗旱救灾保民生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硬任务。这个硬任务,考虑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考验着广大干部的执行力。石宗源书记在最近三次重要会议上,对干部执行力做了深刻论述。奇凡副秘书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强调干部执行力?
  刘奇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贵州正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从表面来看,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效率的竞争;从本质和内涵来看,是包括干部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竞争。
  我们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执行力的增强!
  很多地方、很多部门、很多单位并不缺乏规划美好未来的能力,却缺乏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能力。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规划了24个项目,大概有17―18个到现在还在“拟实施”……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并不鲜见。这其实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问题。
  主持人:在管理、使用、培训干部上,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提升干部执行力?
  潘荣:抓执行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问题。事实上,在诸如推动干部工作、推动干部制度改革、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大家都感觉到执行力在“层层衰减”,总是到“落地生根”时出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除了要加强对干部执行力的培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问责。
  从省里到地方,现在都对干部问责制做了很多探索。
  省里专门出台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对干部进行专项考核的意见》。在今年抗旱救灾中,省委组织部又再次强调这个《意见》――就是要在抗旱救灾工作中了解干部的表现,考核干部的工作能力。对“执行不力”的干部,要“刺刀见血”,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前段时间,毕节地区在对干部 “双考、双评、双挂钩”考核中就对某些干部实施了问责、对某些干部进行了调整。此事对干部震动很大。
  主持人:对贵州来说,如何提高促进农业发展中的干部执行力?
  李昌来:我认为,第一应该在巩固“三农”战略地位上强调执行力。
  现实生活中,每当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就容易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每当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以各种名目对农民“吃、拿、卡、要”现象就会出现;每当出现“GDP崇拜”、“政绩崇拜”等,诸如“会议农业”、“口号农业”等现象就会抬头……
  实际上,贵州农业最需要加强,贵州农民最需要扶持,贵州农村发展也最需要加快。所以,提高“三农工作中的干部执行力”,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战略思维、行政才能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检验标准。
  主持人:是的。宗源书记在论述执行力时,就把“统一认识”作为提高干部执行力的第一要素,明确指出“要在统一认识中提高干部执行力”。
  李昌来:第二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要提高执行力。就是要从贵州实际出发,使“三农”工作为全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打基础、走前列、做贡献。
  第三,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彰显执行力。贵州农民是一个勤劳、淳朴、智慧的群体。只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我们就能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主持人:众所周知,基层干部是执行力的关键,如何才能提升基层干部、特别是区县一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朱桂云:我认为,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压力”机制,是提升干部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譬如,在建立“激励”机制上,贵阳市花溪区就注重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平台。去年,花溪在重点工程方面创造了几个过去没有的速度,如建设花溪迎宾大道只用了5个月――这在贵州历史上是没有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3年的任务,并形成了贵阳民居风格,把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等融为一体。
  主持人:不到半年时间就修好了一条路,这是干部执行力提升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朱桂云:另外,我们在干部考核中还加入了“民意测评”。对民意测评不好的干部,就算培养多年也要“摆一摆、放一放”――因为老百姓不满意。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重大民生工程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即是代表之一。钟书记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一讲,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如何提升干部执行力。
  钟应兰:对成立不久的黔中水利建管局来说,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我们尤为感到“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宗源书记“在干事创业中提高执行力”中提出的5个“干”字要求干部。
  一是带头干。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各项工作,身先士卒;二是领着干。要求领导干部领导下属做好工作;三是抓紧干。抓紧制度建设进度、工程建设进度,争取让黔中水利枢纽这项民生工程早日发挥作用;四是科学干。
  我们深知,在贵州喀斯特特殊地貌条件下,要完成这样一个“大规模、长距离”调水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精神、强有力的执行,将事倍功半,甚至无法完成任务;五是依法干。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法律进行各项招投标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监管,让有限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主持人: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导致干部执行不力呢?
  刘奇凡:首先是缺乏大局意识。很多时候,工作安排下来,某些干部总是从自身出发,先考虑个人得失。对这些人,我们应该给他们灌输一个理念:认真第一、聪明第二,接到工作任务要先考虑怎么做到位,而不能先考虑变通,考虑怎么搪塞拖延。
  其次是缺乏敬业意识。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对贵州省来说,执行力就没有阻力。应该强调的是,每一次敬业行为都是对执行力的贡献,都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三是缺乏合作精神。现实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把所有事办好。
  第四是缺乏时间观念。时间可以创造效益。拿一个企业、一条路来说,如果能够提前一天投产、通车,就可以提前一天实现效益;而拖延一天就会造成一天的损失。
  第五是缺乏准备意识。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昌来:我认为,导致干部执行力不强主要有三个“缺乏”。
  首先是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特别是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再就是缺乏工作激情。一些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有利益争着上、没有利益互相推诿”,直接导致“为人民群众多想、为工作多想”越来越少。
  此外,我们还缺乏强有力的、完善的问责机制。很多时候,那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最后事情做不成拍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甚至超过贪污腐败。怎么追究?对那些为了某些开发商的利益,强拆、强挖老百姓房屋的干部,怎么追究?对那些“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干部,怎么追究?
  我觉得,应该完善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问”出一个激励的导向,“问”出一个好的氛围,“问”出一个好的用人机制!
  潘荣:在执行层面,“庸、懒,推诿扯皮”等几种现象很令人恼火。
  “庸”,就是做不了,执行不下去;“懒”,就是不愿意做;推诿扯皮,就是有选择地做,对自己有利的抢着做,没利的能推则推、能拖则拖。
  出现类似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传统评价方式都是上级评价、体制内评价、领导评价,所以他们就会做虚假工程、表面工程。
  潘荣:有这种政绩观的干部,做事时只会想着对自己有没有利,不会想着老百姓,更不会想着如何提升执行力。
  现在,省里对干部考核增加了“社会评价”方面的内容,就是想形成一种压力机制、倒逼机制。
  朱桂云:治一个贪官很容易,我们有证据;但是治一个“庸官”、“懒官”,似乎有点难。
  今年,省委组织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工作,认真执行问责制度。我理解,这就是在“治庸”、“治懒”。
  潘荣:是的,省委组织部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这里面牵涉到“庸”、“懒”如何界定、如何评价的问题。
  我们考虑,这需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个性化的考核机制。
  我注意到,北京制定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对岗位做了明确的界定;在毕节地区,当地给市、县两级干部建立了个人档案,将其具体工作的执行情况全部记录下来,作为考核依据。这些都是对治理“庸”、“懒”现象的具体探索。(策划、录音整理:尹辉)

相关热词搜索:贵州 执行力 竞争力 干部的执行力 贵州的竞争力 执行力决定竞争力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