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劳务经济的正安烙印】 贵州正安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正安县劳务产业所走过的二十多年,鲜明地折射出贵州劳务经济的艰辛历程和发展特色,在贵州劳务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率先举办“农民工节”,进一步彰显了劳务经济的人文精神,也必将在全省农村建设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引起各级各界对“农民工”更加高度的重视。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正安县作为贵州山区农业大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务输出由300人发展到浩浩荡荡的18万劳务大军,所创劳务收入,已经10倍于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安劳务产业所走过的二十多年,鲜明地折射出贵州劳务经济的艰辛历程和发展特色,在贵州劳务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正安300女青年南下番禺务工
  ――首开贵州省有组织、成规模劳务输出的先河
  
  正安是东汉儒学大师尹珍先生的故里,一千九百多年前尹珍先生“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远涉中原求学,“学成,回乡里教授”,传播人文思想,成为贵州文化教育的开山鼻祖。
  世代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正安各族人民,深受尹珍先生“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神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年,积极打破思想上的禁锢,由县委、县政府组织了298名女青年南下广东番禺务工,首开了贵州省有组织、成规模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富余劳动力的先河,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贵州日报》以《有领导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正安县300“娘子军”出师广东番禺县》为题刊出报道,《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对这一新闻进行了转载,对正安县敢为人先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正安县有领导、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送劳动力,打破了当时人们思想之湖的宁静,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迈开了大胆走出去的第一步,也使得劳务输出从个体行为上升为促进发展的政府行为,成为贵州省劳务经济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和鲜明起征点。这一事件已成为贵州省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深远的“30人30事”之一。
  
  胡锦涛同志对正安劳务输出的“5?23重要批示”
  ――指明了贵州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正安县乃至贵州省劳务经济的快速起步和壮大,得益于胡锦涛同志在贵州工作时高瞻远瞩的指导。
  1987年5月,初征番禺的正安300“娘子军”因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以及技术不熟练、工资待遇低等原因,不到3个月就返回了近200人。正安县委对此十分重视,分别向遵义地委和省、地劳动局汇报,引起了时任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高度重视。1987年的5月23日,一直关注正安劳务输出的胡锦涛同志在省劳动局办公室上报的《情况反映》上语重心长地作出重要批示:“正安县第一次有组织地向省外劳务输出,缺乏经验,出点问题在所难免。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闯出一条路子来。希望正安县一方面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协商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不要半途而废。”
  胡锦涛同志对正安劳务输出的重要批示,短短几十个字,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鼓舞人心,既指明了劳务产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又体现了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精神;既揭示了在贵州当时的情况下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艰巨性,又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前景;既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又对正安县“坚持下去、总结经验、闯出路子”寄予了殷切期望。“5?23批示”犹如及时雨和定心丸,为彷徨中的正安及全省劳务输出工作指明了方向,极大地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胡锦涛同志“5?23批示”精神的指引下,正安县委积极与番禺县委和用工企业进行协商。番禺县委明确表态,一定要稳住这支务工队伍,并责成厂方立即解决正安务工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具体困难。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到年底,正安组织输出到番禺的务工人员达630人,当年劳务收入10万元以上。到1989年已达2500人,实现劳务收入近100万元。1990年,正安成立“正安县人民政府驻广东番禺办事处”,并抽派干部驻番禺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和两县的经济交往。时至今日,正安县常年在外从事劳务人员达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16亿元以上,并被列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突出尹珍文化特色、弘扬尹珍精神的“尹姑娘?珍汉子”注册商标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贵州省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500万人,年创劳务收入达260亿元。
  同时,正安在长期的实践中,牢记胡锦涛同志“坚持下去、总结经验、闯出路子”的工作要求,整合非农技能培训项目资源和教育资源,组建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大规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务工所需的技能培训;健全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加强与用工企业和劳务市场的联系,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无业人员进行有序外输及内转;强化工会、人事劳动、司法等部门职责,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健全服务网络,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全力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学习上的帮助,解除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全面实施“凤还巢”工程和“返乡创业”大行动,加强与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和广大务工人员的联系,加大返乡创业人员的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设立创业园区,全面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反哺故土、回报桑梓。
  这一被总结为“技能培训、就业引导、维权服务、创业扶持”“四位一体”的劳务经济“正安模式”,得到了各级各界的充分肯定,成为贵州省劳务经济的鲜明特色。
  
  正安县率先举办“农民工节”
  ――进一步彰显了劳务经济的人文精神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的七个“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正安作为贵州省最先组织劳务输出的地方,历来将劳务输出作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和途径。2007年5月23日,为进一步弘扬全县“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充分凸显农民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倡导全社会进一步关心、关注农民工,促进劳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胡锦涛同志对正安劳务输出作出重要批示的20周年之际,正安县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正安首届农民工节暨劳务经济研讨会”,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有关专家学者齐聚正安,共同见证了正安的改革发展和广大农民工20年的艰辛历程,活动成果丰硕,反响强烈。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由此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农民工节”。今年,“中国?正安第二届农民工节暨创业发展大会”的各项工作也已准备就绪。目前,正安县正在向省、市呼吁,通过有关程序将每年的5月23日确定为农民工的法定节日。
  确立并举办“农民工节”, 将劳务经济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扩展,不仅是为了促进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更重要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全制度、有效落实农民工政策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更好解决。同时,“农民工节”的举办,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工的“自尊、自强、自信”意识,也充分展现了贵州农民工所传承的“务本求实、造福桑梓”的人文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时代风采,一定程度上凸显和提升了贵州以及各地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各界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农民工这一庞大阶层,广大农民工更是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意识投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说,“农民工节”的举办,进一步突显了“农民工”三个字在新时期的内涵、地位及意义,为农民工这一新兴阶层注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中国?正安第二届农民工节暨创业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坚信,正安在劳务经济上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必将在全省农村建设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也必将引起各级各界对“农民工”的更加重视,按照“以人为本”、“以农为本”的思想,探索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宽广道路。(作者系正安县县委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正安 贵州 烙印 贵州劳务经济的正安烙印 贵州正安 中观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