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浅析]德彪西为钢琴而作前奏曲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前奏曲是一种独立的器乐曲体裁,“常位于其他音乐(如赋格)之前的乐曲,或构成组曲的第一乐章和歌剧的管弦乐引子”。本文对德彪西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渊源、不同题材类别的划分、曲式结构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德彪西 钢琴前奏曲 《怪人拉文将军》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059-03
  前奏曲(Prelude)是一种独立的器乐曲体裁,“常位于其他音乐(如赋格)之前的乐曲;或构成组曲的第一乐章和歌剧的管弦乐引子”?①。在巴洛克复调大师约•塞•巴赫的时代,前奏曲虽未能独立演奏,但在体裁、织体、风格等方面与赋格形成了显著的对比。在巴赫以后的一个世纪时间里,前奏曲这种音乐体裁几乎无人问津。19世纪后,西洋歌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出现了“前奏曲”。
  提到前奏曲我们不得不提起德彪西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因为他是肖邦之后钢琴前奏曲的集大成者。德彪西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品性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钢琴音乐文献中极为宝贵的音乐财富,浓缩了他一生的思想精髓。这部作品在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上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笔者将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渊源、不同题材的分类以及曲式特点进行了分析,把在演奏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怪人拉文将军》为例,从旋律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这部曲集有更多的了解,并进而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一定意义上的把握。?
  一、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渊源?
  德彪西于1910年到1912~1913年间分别创作了钢琴前奏曲的第一集和第二集。这一时期他正处于被癌症病痛折磨的阶段,整个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都是在生病期间完成的。德彪西以他非常崇敬的作曲家肖邦的前奏曲为范本,谱写了第一集的十二首作品,其中每一首作品都有标题,但作曲家把标题写在乐曲结尾后面的括号内,旨在给演奏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暗示。
  第二集是第一集的延续,文学含义更为抽象,音乐语言更加丰富。德彪西的前奏曲较之前人所不同的是:各篇前奏曲独立化,均具有完整的曲式,音乐语言上比其他相同体裁的作品更为独特,素材选择上也较前人所引用的更广泛,取材更大胆新颖、更富于艺术特征,从标题即可窥见其艺术风格的抽象性和写意艺术手法。
  但就其音乐风格来讲,该曲集是德彪西在其个人音乐语言最成熟时期创作的,是最可以代表他的个人风格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短小精悍的音乐作品,但是从音乐语言研究来看,却是非常精致而直接,也是最能代表德彪西钢琴音乐技艺的作品。从各篇标题中引用广泛的题材、各种形态的音乐构思、当中涉及到的钢琴各种形式类别的技巧,可窥见《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不仅汇集了作曲家1910年―1913年这三年的创作,还是作曲家长期所积累的音乐随笔创作,酝酿已久的音乐凝思集结之作。他所用的题材大多来源于神话传说与诗歌文学、绘画作品与建筑艺术。德彪西赋予每首乐曲诗意般的标题以发挥出其独特性和具体性。
  这些作品的标题不像浪漫主义的标题那样具体明朗,而是具有显著的印象主义风格。印象主义的标题音乐总是给人以朦胧、模糊的感觉,倾向于隐喻性并留给演奏者以充分的遐想空间。这里要特别指出:标题在乐曲中只起到一个烘托作品的作用。德彪西说:“这也许是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因为它并没有限制于重塑自然,但却揭露自然与幻想共同存在的神秘一致”?②。真正在作品中所塑造的奇妙的幻想、模糊的音响和美妙柔和的气氛则更多的是需要靠演奏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去感觉。?
  二、二十四首前奏曲不同题材类别的划分?
  根据题材内容可将二十四首前奏曲划分为几个不同类别: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如:《帆》、《原野上的风》、《西风所见》、《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雾》、《枯萎的落叶》、《雪上足迹》、《欧石南》、《月色满庭台》等,此类题材占有较大比重,由此可见德彪西对大自然的炽爱;描写人物题材的如:《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黑人歌手》、《怪人拉文将军》等;关于古代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如:《德尔菲的舞女》、《沉默的教堂》、《埃及古壶》、《水妖》等,还有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焰火》和《交替三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年代,德彪西能将瞬间即变的场面描写得栩栩如生,而此题材所能提供给作曲家创作的范围有限,德彪西在这个范围内发挥出最高境界实为难得。据资料记载,德彪西是一位非常乐于观察大自然的细心者,常为此驻足几小时。自然界里被我们忽视的瞬间在其眼里却有无尽的艺术灵感,即使是自然界里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噪音也被作曲家视为有艺术生命。德彪西曾说:“我们从来未注意无数的自然之声,我们没有聆听自然慷慨赋予我们的音乐的富饶,它处处围绕着我们。然而我们发明了音乐,同时却又忽略了它”?③。?
  三、独立的体裁与凝练的曲式结构?
  19世纪后,前奏曲第一次以独立的小品形式出现在音乐作品范畴中。它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将原有的短小、即兴的特点保持至今。德彪西非常敬重肖邦。受肖邦前奏曲的影响,德彪西赋予每篇前奏曲以独特的艺术个性,侧重于单一的音乐形象描绘,绝大部分乐曲结构非常紧凑,较少出现乐曲内部形象的对比。每首乐曲都是表现手法新颖的钢琴小品,篇幅虽不是很长,但艺术性却很强,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音乐家的艺术构思,篇篇均为精品,精雕细琢,可见作者技术手法之高明。二十四首题材各不相同的前奏曲,犹如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汇展。前奏曲流露出作曲家的一种愿望,就是以最简短的形式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从德彪西前奏曲的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虽是表现自然与神话等题材,但实际上所要表现的是更深的寓意,似乎作曲家再现所见景色与所讲述的神话仅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其本质的目的是揭示其经历过的复杂的感受与情感。由此可见,景、人、物仅是德彪西反射内心的中介手段。
  德彪西的作品中通常采用单三部曲式,将凝练的乐思融入到微型曲式中,同时积蓄了作曲家各种最为凝练而高超的创作技术手段,使每首小品都成为浓缩而成的乐思。这种创作手法涵盖了作曲家“继承”与“创新”的音乐体现,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现代音乐家们的创作。斯特拉文斯基曾意味深长地感叹道:“我和我们这一代音乐家们都应该深深地感谢德彪西”?④。
  德彪西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也像巴赫和肖邦一样,以二十四首为一套。第一集的十二首是以十二个不同的调性写成的,但是第二集的十二首却没有按照其余的十二个不同的调性来写,其中有些调是重复的,有些调是没有的。德彪西本人曾谦虚地说:“它们并不都好”?⑤,而且德彪西本人并不主张将它们作为一套完整的曲目来演奏。但第一集或第二集中的选曲总是受到钢琴家们青睐,成为音乐会中经久不衰的曲目之一。
  前奏曲所显现出的音乐织体是非常多样化的。德彪西钢琴音乐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总能找到富于个性的表现手段来创造富于个性的音乐形象。前奏曲中的钢琴织体完全能体现作曲家音乐内容的表现和风格的需要。听众可以从具体的织体来领悟其中作曲家要表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
  四、以《怪人拉文将军》为例?
  《怪人拉文将军》是一首充满节奏动感的乐曲,曲中描绘的主人公拉文将军是舞台上的小丑,穿着非常夸张的衣服,走路时蹦时跳,时而还会摔跤以供大家取乐,姿态滑稽可笑。德彪西的创作灵感来源不限于法国的民间音乐,甚至不限于音乐本身。在《怪人拉文将军》中有一段引自于美洲黑人歌曲――《康城赛马歌》(源自豪尔特R•Howat和埃尔菲CL/HELFFER的著作)?⑥。“它取材于巴黎的杂耍剧场上曾上演的木偶戏《拉文将军》,拉文将军在他的节目里表演了源于美国黑人,名为步态舞(CAKE WALK)的一种新舞蹈”?⑦。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被认为是近似漫画的幽默情景,所以曾在杂耍剧场附设歌舞表演的酒家风靡一时。
  (一)节奏韵律中的不规则重音是《怪人拉文将军》的音乐特点之一
  古典浪漫时期的节奏律动形式以每小节第一拍上重音为特点,仅为这种单一的节奏形式已不能确切表达德彪西在创作《怪人拉文将军》中新颖多变的性格与音乐构思,从而打乱了节拍的固定重音。缘于观看美国黑人歌舞剧所受的启发,德彪西对切分节奏也有偏爱。重音呈切分形式的划分,打破重音在第一拍的规整形式,重音按照非原谱规定的节拍处出现,出现在次重节拍或弱起节拍上,由此,重音意外地分布在各弱节拍使音乐的节奏动力加强。
  (二)短小的旋律主题动机是《怪人拉文将军》的音乐特点之二
  《怪人拉文将军》的旋律动机更为琐碎,旋律中的重音频繁并不规则地出现,主题动机中带有前缀装饰的单音执著有力,以弱拍起始的三度级进的系列三和弦勾画出怪诞幽默的人物歌舞表演画面。此动机连续重复了两次,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怪”。作品中处处为不间断的、即兴性的音乐流动,表面上看似支离破碎,具有片段性、随意性,很少有一根明确的旋律线,从谱面上看,很少以长连线来划分乐句,多以一小节或单位拍为划分依据,旋律多由一些短小的动机组成,并多次出现,这种音乐动机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自由流动的状态。较浪漫派的李斯特、肖邦的主题,德彪西的主题较短小,甚至仅为一种音型,这种音型仅为绘画的某些线条,画面的描写不需要像浪漫派的主题经历逻辑上的发展与音乐思想上的进化。
  (三)“不协和音响”与“演奏者的听觉习惯”之间的平衡是演奏技巧要点之三
  在演奏《怪人拉文将军》这首作品时应意识到:大量不协和音响导致了演奏者的听觉概念发生变化,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以往的古典浪漫派音响听觉习惯。不协和音响也从“必须解决”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各类和弦不存在协和与否的分别,都是大自然万千种色彩中的一种。协和与不协和都要有其自然的发声方法来发声。“我们的耳朵对于协和与不协和之间的基本对抗作用,反应丝毫没有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美学趣味而已,现代作曲家想比他们的古典前辈使用多得无法比较的不协和音,并改变其用法。这里最重要的是,不协和是一种音乐现象,而不是一种听觉现象。不谐和纯粹是针对紧张状态的。它有时可能是不协调的,即使人感到不舒服的音响,但也常常具有美的、悦耳的效果,这主要取决于作曲家的意图和表达的艺术”。?⑧
  (四)丰富的力度、表情记号标记的演奏法是技巧要点之二
  在景物描写的乐曲中,强音多为表现音色的浓与厚或强调其余音的延长,在印象派的音乐情感表现中,加长特定音符的余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这符合印象派音乐家用音色唤起听众的理解与想象之创作初衷。
  在本套作品中,f、sff、ff出现了很多次,但每次出现都不会为时过长,大多是较短暂的、限定性的。德彪西为了用钢琴的音色来表现拉文将军木偶般的机械、僵硬动作,运用了很多很生动的表情记号,如开头几小节中出现了:striden(尖锐的)、secco(干脆的、枯燥无味的)、spirituel el discret(机警而慎重的)等等,暗示了拉文将军的性格。另外德彪西还在力度记号前面加上了限制性的表情记号,如:p secco(短促的弱奏)、sff secco(短促的突强)等等,此处可以捕捉到主人公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对于演奏者本身来说,演奏本曲要有干净利落的触键、细致入微的音色变化,才能控制好力度的变化,从而把握住音乐的风格特点。
  ??[注 释]?
  ①〔英〕迈克尔•肯尼迪,〔英〕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音乐大辞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4版,第916页。?
  ②〔法〕让•巴拉凯著,储围围、白?、宋杭译,冷杉审校:《德彪西画传》,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109页。?
  ③④〔英〕保罗•霍尔姆斯著,杨敦惠译,萧韶审校:《德彪西》,江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84、1页。?
  ⑤〔美〕汤普森著,朱晓蓉、张洪模译:《德彪西》,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版,第247页。?
  ⑥〔法〕马塞尔•比奇著,龚晓婷译:《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二册第14页。?
  ⑦〔法〕皮•桑刚著,史大正整理:《谈德彪西的24首钢琴序曲》,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第39页。?
  ⑧〔奥〕雷蒂著,郑英烈译:《调性、泛调性、无调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收稿日期]2010年5月19日
  ?[作者简介]张笑: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前奏曲 浅析 钢琴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浅析 德彪西钢琴曲月光赏析 德彪西前奏曲第二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