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及其借鉴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先后产生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等模式,并逐步发展与完善,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学生工作以其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条状运行的管理机制、服务为主的管理方式以及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为鲜明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学生工作;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高等教育领域一系列改革的推进,诸如招生并轨、缴费上学、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与自主择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扩招、学分制的普遍实行及弹性学制的试行等等,都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作为市场运行机制最为充分和突出的国家,其学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与研究其学生工作,对改进我国的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轨迹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有其独特的提法――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它是一个与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讲,学术事务涉及学生的学习、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学生的认知发展等,而学生事务则涉及学生组织、课外活动、住宿生活、感情及个人问题等。因此,学生事务是对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事务的总称,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学生事务部门(division of student affairs)通常是美国高校内的一大组织部门,是校内负责学生课外教育的组织机构或单位,学生事务管理(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则是对这一职业领域的总称。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及其管理经历了史前期(约1636――1890"s)、萌生期(1890"s――1920"s)、发展期(1920"s――1960"s)和成熟期(1960"s――1990"s)四个发展阶段,并相应地形成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及“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在“替代父母制”(in loco parentis)下,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是不加区分的,高校代替学生的父母行使职责,对学生及其校园生活实行严格的寄宿制,道德上有严格的监督,行为上有严格的控制。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院及独立后至19世纪前期的州立大学均实行这种管理模式。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一方面受德国的影响,美国大学开始注重学术与研究;另一方面,《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带来了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催化下,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从学校的学术事务中分离出来,获得了独立发展的空间。高校开始建立一些对学生的服务、咨询和管理机构,也开始专设负责学生事务的院长(dean)或副校长(vice president),从而形成了“学生人事工作”(student personnel work)(也译作“学生人事服务”)模式。二战后,伴随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学生的需要也更加多样化,到了60年代末,随着高校人数增长速度的减缓,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于是催生了学生服务模式,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视为买卖双方的关系,学校树立“学生消费者第一”的思想,注重和保障学生的权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是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哲学基础,它标志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日趋完善和专业化的发展。该理论直接起源于六七十年代的学潮,加强对大学生的专门研究,诸如学生变化与发展、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学生人格的类型、各类环境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等。学生发展模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存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即提倡大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有权选择自己受教育的内容。
  在今日,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领域的术语主要有三个:“学生事务”、“学生服务”及“学生发展”。其中,“学生事务”使用得最为频繁,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囊括了学生课堂以外的所有活动及相关事务。“学生服务”基本等同于“学生事务”,其特征在于用一种重服务的理念来开展“学生事务”,反映了学生工作这一职业领域的典型特征。“学生发展”则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基础,它强调所有的学生服务、学生事务及其管理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发表的《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简称SLI)精神,学生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习,“学习”、“个性发展”和“学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通过创设有利于教育和学习的环境,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至此,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在其独立的组织体系及人员配备的基础上,研究与实践不断地加强,业已真正成为与学术事务并驾齐驱的专门领域,并越来越强化与学术事务领域的沟通与联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使命。
  
  二、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鲜明特征
  
  (一)崇尚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
  1937年和1949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两次发布《对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的报告,指出高教机构要“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智力能力和成就、感情组成、身体状况、社会关系、职业态度和技能、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念、经济能力、美学欣赏”,即“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是对他们进行智力训练”。1987年全美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NASPA)发布《学生事务观》(A Perspective on Student Affairs: A Statement Issued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Student Personal Point of View)继承了《对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的基本观点,并重申学生事务的宗旨:提高和支持院校的教学使命;通过鼓励创新精神并确定行为界限,促进共同理想、维护个人权利;鼓励独立思考和学生的联合行动。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发表了《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SLI),认为“定向于学生学习的学生事务部门”应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1996年ACPA和NASPA联合发表了《良好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for Student Affairs),制定了七条原则:①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②帮助学生发展相关价值和道德标准;③对学生学习寄予高期望;④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学校的业绩;⑤有效使用资源实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⑥联合各种教育伙伴以推进学生学习;⑦为学生建立支持性和包容性社区。
  从这些学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不难看出,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项目或计划,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其学生事务管理的七原则中,就有六条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充分体现了其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切实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在服务中体现学校的管理,实现学校的使命和价值。
  
  (二)实行一级管理、条状运行机制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实行校一级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设置及其权限划分只在学校一级进行。一般来讲,学校领导层有一位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副校长下设学生事务处作为专司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能机构,并由一名学生院长(Dean of Students)或数名学生事务负责人(the Chief Student Affairs Officer)负责,在学生事务处下再设立各种中心或办公室,并配备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具体从事某一方面的学生事务。如德州农业大学,该校有一位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下有副校长助理和助理副校长各一名负责领导和管理相关的学生事务。其中副校长助理下辖五个部门,分别是学生住宿部、学生纪念活动中心、休闲体育中心、多元文化服务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助理副校长下辖四个部门,分别是大学艺术收集和展览中心、学生生活研究中心、大型特别事件及设施中心、学生健康服务中心。
  在具体怎样管理如此庞杂的各项学生事务上,有人总结出四种模式:经费来源模式(The Revenue Source Model)、服务相关模式(The Affinity of Services Model)、职员协会模式(The Staff Associates Model)和直接监督模式(The Direct Supervision Model)。其中,经费来源模式主要适用于对诸如住宿管理、学生会、健康服务、饮食服务和书店等辅助性服务的管理;职员协会模式允许学生院长对各种小组和协会进行统一领导,是针对庞大官僚机构和组织计划呆板的直接管理的折中方案;而传统的直接监督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学生事务管理。相对地,服务相关模式是美国高校最为普遍的一种运行机制。该模式根据服务项目的相关性对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将各不相同但目的相似的服务项目用一定的标准加以划分。例如:通常的划分是这样的:一是入学服务,包括学费、档案管理、经济资助、注册和入学教育;二是学生生活,包括学生活动、纪律、住宿生活项目、学生组织咨询;三是学生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就业安置、留学生服务、补习服务等;四是辅助性服务,如学生住宿管理、学生会管理、健康服务、书店经营等。负责上述各项服务的专家都要向学生院长报告工作。各类专家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定的自主权,学生院长依据各分支机构的地位提供建议以保证相互间的合作。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学生工作的条状运行机制,各类机构独立设置并由专家队伍提供窗口式的服务。
  
  (三)囊括丰富多彩的内容,采取服务为主的方式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几乎囊括了学生学术活动以外的所有范畴。例如,有专家认为,与学生事务相关的部门或服务项目包括:住宿生活、交通服务、毕业生服务、招生、新生定向、经济资助、咨询中心、建议中心、领导力发展、学生活动、学生会联盟、社区服务、就业指导、纪律及仲裁事务、校友联系及发展、对残疾学生的服务、发展性学习服务以及各种辩护与支持项目(如针对有色学生、同性恋、双性恋、变性学生、服役军人、妇女、国际学生、成人学生等特定对象的特殊服务)。诚然,各高校因自身历史传统及现实校情的不同,其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讲,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招生(Admissions)、注册管理 (Registration)、定向教育(Orientation)、行为规范和纪律(Student Code of Conduct and Student Discipline)、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Housing and Residential Life)、经济资助(Financial Aid)、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Student Centers)、健康服务(Health Service)、咨询服务(Counseling)、就业指导(Career Planning and Placement)。
  在美国学生工作领域,提及较多的是“学生事务(students affairs)”和“学生服务(students services)”,而极少贯之以“管理(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的说法。在具体的学生事务上,使用最多的是“项目(program)”一词。这说明,学生工作的内容多为形形色色的服务项目,诸如新生定向教育、住宿生活服务、经济资助、健康服务、咨询服务、就业指导服务等。相应地,学生工作主要采取咨询、辅导、服务为主的方式。当然,美国高校学生工作也包含对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住宿生活等的管理。但在具体的管理操作中,视学生为平等的一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对违规学生作出处罚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其过程模式为:原告申诉和举报→学生管理部门调查→专门委员会听证并作出处罚决定→被告申诉→校长仲裁→实施处罚。
  
  (四)配备专职的学生工作队伍,促进其专业发展
  在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已成为一种职业方向,管理人员走的是一条专业发展的道路。首先,美国高校设有培养学生事务硕士、博士的专业,并将学生事务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早在191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就推出了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发展到目前已有一百余所大学设有学生事务硕士或博士层次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其次,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聘任、提升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程序。通常申请进入学生事务领域工作的需要具有心理咨询、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学位。这些人员若要取得中层管理职位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晋升高级职务的还特别强调其过去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最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从专业发展的类型来看,有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专业发展;从专业发展的形式或层次来看,有个人的(个人以获得文凭或充实自身为目的而参与的各种活动,如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短期课程培训班、参与专业协会提供的工作坊、两人之间的相互指导等)专业发展、小组或项目的(具有共同兴趣或专业职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或增进专业的兴趣,如具有相同兴趣的一群人参加一场座谈或出席同一课堂,甚至包括茶餐厅人们的交谈等)专业发展、事务领域内的(服务于同一类事务范围的人员针对具体事务的交流和讨论,如从事学生资助的人员为研究联邦政府出台的新的资助法案而举行的研讨会等)专业发展、部门间的(为着同一目的,不同部门间人员开展的研讨或集中,如多部门联合贯彻上级的某一指示等)专业发展和专业协会促成的(包括当地的、地区的、全国等不同层次的专业协会,既有针对具体事务、兴趣领域的专门协会,又有囊括大多数学生事务范围的综合性协会)专业发展等。
  
  三、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改革的借鉴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改革所需,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除了传统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外,新增了经济资助、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越来越接近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借鉴美国的经验,改革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落实“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经历了职业教育、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专业教育、全人教育的演变历程。在批判过于狭隘的专业教育和继承自由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回归人本身,追求全人教育的目标。当前,“以人为本,培养协调发展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观的核心。为此,高校学生工作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是基础,关心学生是关键,服务学生是方式,发展学生是目的。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工作者放下架子、抛弃权威,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人与人”的生活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情感关系。关心学生即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给学生“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主动去研究、去理解学生,及时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等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等。服务学生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变管教为服务,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真正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并以服务的方式做好对学生的成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发展学生即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以生为本”管理的最终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一级管理、条状运行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基本实行的是校系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在校一级,以学生工作处(部)为学生工作的专门机构,同时还有团委、宣传部、保卫处、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兼管部分的学生工作。在系一级,也有类似的机构设置。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机构庞杂而且效率不高,同时,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以系为重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将不复存在。因此,改革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宜构建校一级管理、条状运行机制。即:在校领导中设专司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一名,依托职能机构学生工作处全面领导与协调校内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处分设多个中心和办公室,直接面向学生开展相应的工作。
  具体来讲,学生工作要包括招生、就业、课外活动、学生组织和社团、勤工助学和经济资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思想品德教育、军训、奖惩、宿舍管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咨询等。在明确所有的这些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学生工作处(部)、团委、招生办、学籍管理科、就业指导办、宿管办、武装部、校医院等部门和科室有机重组,建立直属学生工作副校长领导的多个中心和办公室。如招生注册办公室(包括学籍管理)、学习指导中心(学风建设、学术咨询)、住宿生活服务中心(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行为指导中心(学生行为训练和纪律管理)、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安置)、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健康服务中心(健康预防、医疗保险)、学生活动中心(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生组织和社团)、经济资助中心(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党团工作中心、学生工作常务办公室(日常事务、入学教育)。如果考虑管理幅度的限制,也可以借鉴美国“服务相关”的模式,将上述各中心分为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活动三类(基本对应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的职责范围),分别设立类似美国的学生事务副校长助理或助理副校长分管。
  
  (三)改进学生工作内容,增强服务功能
  学生工作要确立“服务至上”的观念,通过直接面向学生的各中心和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遍面临着大学生活的调适问题、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部分人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疾病等。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在校生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严峻的就业压力,给他们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咨询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资助服务
  缴费上学以来,针对现实存在的大量“特困生”,学生资助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通过改革原有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和困难补助制度,并将勤工助学纳入学生资助体系,从而构筑了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和勤工俭学相结合的学生资助体系。然而,学生资助仍不乏“杯水车薪”之感,还需强化其服务功能。
  3.就业指导服务
  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由于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就业指导服务应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实行全程、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实现向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的转变。
  4.住宿生活服务
  住宿生活服务是对原有的学生宿舍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培养,实现了管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住宿生活服务的工作重点,要从过去后勤部门单纯的对房产、家具、水电等的配置维护,转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使学生服务、管理和文化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的综合目的。
  
  (四)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推进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日益分化和渐趋复杂,学生工作的职业化倾向愈演愈烈,迫切需要我们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推进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首先,高校应尽快设立学生工作专业,为学生工作培养专门人才。我国虽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及硕士培养点,但其培养目标和内容与学生工作专业口径并不一致。考虑到学生工作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以及我国已有的专业设置基础,我们可以吸收具有广泛专业基础的人攻读学生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为学生工作培养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样,就能改变我国学生工作队伍单一的党政干部构成,形成一支以学生工作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为带头人,拥有相应学历、层次分明和学科知识背景互补的专家队伍。其次,明确承认“学生工作”是一种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为“学生工作”系列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如设定学生工作岗位的准入标准,规定达到相关专业的一定学历层次才能从事该项职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绩效评估及奖励机制等。最后,重视培养、提高,提供各种专业学习及培训的机会,促成学生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学生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应贯穿从入口到退出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在工作的不同阶段都要有培训时间、内容等的具体安排。
  
  参考文献?
  [1]赵平.美国高校学生工作[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2]蒋威宜.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5).?
  [3]赵庆典.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4]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2,(1).?
  [5]Dr.Patrick Love.Considering a Career in Students Affairs.?http://www.省略/c12/career.htm.?
  [6]Robert A.Schwartz, William A.Bryan.What 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no.84, winter1998, Jossey-Bass Publishers.?
  [7]袁广林.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全人教育[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借鉴 高校学生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及其借鉴 高校学生工作 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