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壁纸软件 业界信息动态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外文局书刊“走出去”经验引起出版界关注   中国版图书杂志走出国门,一直以来是一个令出版界头痛的事。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国外文局走出了一条颇为成功的路子。2006年11月2日,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齐平景在全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中国外文局在“走出去”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齐平景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注意与普遍认同。外文局的“走出去”工作源于2004年开始的外宣书刊本土化战略。经过三年的努力,外宣期刊已先后在埃及、墨西哥、俄罗斯、日本出版发行。在本土化过程中,驻外机构积极吸引当地人才参与选题策划,期刊内容更能迎合当地读者的口味。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拓宽了发行渠道,发行量不断增加。此前,从1990年起,中国外文局就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为主要项目,计划使用多种文字出版画册、中国文学名著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图书。(中国外文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建五十周年
  2006年11月23日晚,位于京城西郊的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厅内,灯光明亮,暖意融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在这里举行。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唐家璇出席。参加庆典活动的还有部分驻华使节。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代表外交部和李肇星部长祝贺国研所生日。他说,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研所勤奋努力,开拓进取,在调研和交流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外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咨询作用,成为国内外颇有名声的国际研究机构。张业遂说,世界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深入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研究制定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的方略,是国际问题研究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在致辞中说,国研所50岁了。在这“知天命”的成熟年岁,国研所要更宏观、更前瞻地进行战略性国际问题调研,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多方位的交流,更好地为外交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直属外交部,专门从事国际问题的综合性研究,1956年创办时名为国际关系研究所,1986年12月易为今名。(本刊讯)
  
  《大羽华裳》在京城上演
  中国首部原创性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大型展演――《大羽华裳》于200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大羽华裳》用现代元素包装传统戏曲,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美结合。《大羽华裳》的名字化自唐代的《霓裳羽衣曲》,它以瑰丽的戏曲服饰为中心,融诗、乐、歌、舞、技、画于一体,是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合作进行的中国戏曲服饰艺术展演的一次首创性探索。2006年6月,《大羽华裳》在山东省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闭幕式上,作为压轴节目首次演出,引起轰动。本次在北京的演出场场爆满,华丽的服饰、优美的音乐、宏大的场面,令观众感到震撼,流连忘返。目前,《大羽华裳》已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演出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全球巡演即将启程。本次《大羽华裳》演出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中国戏曲学院联合主办,山东有线电视中心、北京龙视大羽华裳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山东文化、广电首次深度合作,携手打造《大羽华裳》这张齐鲁文化名片、中华文化品牌,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代表山东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本刊讯)
  
  第一家侨报《福建侨报》创刊五十周年
  2006年11月10日,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海外华文传媒的负责人、资深记者相聚福建福州,庆祝新中国第一家侨报――《福建侨报》创刊50周年。新中国第一张侨报《福建侨报》创办于1956年。50年来,它根植福建,积极服务于海外华侨华人和八闽归侨侨眷,长期坚持“传递侨界信息、广播八闽乡音,弘扬中华文化、联结五洲侨心”,集中展现福建与“侨”、“侨”与福建密不可分的关系,展现中国尤其是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多角度、全方位传递海外华侨华人的赤子之心和感人事迹。目前,《福建侨报》已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与海外华文传媒展开合作,在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匈牙利、美国、英国、德国和泰国落地印刷发行。 (中新社)
  
  斯洛文尼亚驻华使馆在北京举办展览
  为祝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2006年11月14日,斯洛文尼亚驻华使馆与该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伊凡.雅戈尔生平事迹展开幕,主题为“建筑师伊凡.雅戈尔:旅途及在中国的日子”。这位斯洛文尼亚裔建筑家是该国的现代建筑创始人之一,后定居美国。在旅途生涯中,他于1901年到达北京并设计重建了位于北京台基厂头条三号的原奥匈帝国驻北京公使馆。1984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迁入公使馆原址的主楼办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斯洛文尼亚国会外交委员会主席Jozef Jerovsek和驻华大使马里扬.森森(Marjan Cencen)出席了开幕式。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在致辞中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让我和其他很多国家驻华的大使及外交官在了解中国和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帮助。”(本刊讯)
  
  《汉语世界》创刊
  中国目前唯一针对海外读者学习汉语的杂志《汉语世界》2006年11月11日在北京创刊。它的出版为海外读者走近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搭起了新的桥梁。据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小健介绍,《汉语世界》由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主要面向国外发行,同时兼顾驻华使馆、商社等外国驻华机构。杂志目前为汉英双语版双月刊,汉日版和汉韩版正在筹划之中。《汉语世界》包括《流行新词语解读》《魅力汉字》《镜像中国》《百姓生活》等30多个栏目,每个栏目聘请中国汉语教学专家、一线汉语教学老师以及对汉语有相当了解的外国人主持,向读者全面介绍汉语相关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步伐的加快,“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中国境外约有3000万人学习汉语。(新华网)
  
  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2007年在中国举行
  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组委会11月9日就大会的筹备工作进程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自2006年3月举行组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后大会筹备工作的新进展和新局面。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经国务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国际期刊联盟董事会决定在中国北京举办。本届期刊大会由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国际期刊联盟主办,中国期刊协会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承办。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有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领导支持,有国内外期刊界同仁的相助,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一定将2007年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办成一个有中国气派、高质量、高水平的世界期刊界的盛会!第36届大会的主题是“杂志丰富你的世界”。世界期刊大会是国际期刊联盟(FIPP)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期刊行业大会,每届大会都有千名左右的各国期刊界代表参加会议,共同研讨世界期刊业发展中的问题,这对加强世界期刊界同行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经验、促进各国各地区期刊业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网)
  
  “2006全球华文传媒羊城合作论坛”在广州举行
  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46家华文媒体代表2006年11月24日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2006全球华文传媒羊城合作论坛”。代表们高度关注广东经济社会的
  发展。就代表们普遍关心的粤港合作问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说,粤港两地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有着密切的互补合作关系。广东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香港同胞的支持。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香港同胞在广东投资的企业累计已达8万多家,投资金额超千万亿元。黄华华还向全球华文媒体代表隆重推介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据他透露,这一广东人的盛节越来越受世界瞩目,2006年光境外旅行社就来了1000多家,嘉宾8000多名。(《华南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业界 动态 信息 业界信息动态 业界动态日本科技实力 国家图书馆业界动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