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的深刻含义 [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从去年3月开始,细心的读者如能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一部影片的名字屡屡见诸媒体,这就是由中国导演李缨执导的《靖国神社》。这部影片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影片的发行可能对中日两国人民产生什么影响?导演李缨历经14年拍摄与筹备,会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在北京采访了纪录片《靖国神社》导演李缨。
  
  传而不宣的《靖国神社》
  
  
  李缨导演认为《靖国神社》这部影片在对外传播方面之所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宣传”的痕迹。他说,如果中国对外发行影片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和政治意图,并且由政府来资助,那么国外观众就会对影片发行的目的提出质疑,认为政府资助是不合理、不应该的,进而对其政治上的宣传性进行发难。如果有强烈的宣传性,就很难达到被日本观众接受的目的。在日本,各界人士并不认为《靖国神社》这部影片是宣传。
  早年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的李缨谈到“宣传”二字时颇有感触,他认为最有效的宣传决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允许对方进入内部取材。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宣传”作品是《马可?波罗游记》和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曾经从事对外传播工作的李缨说,以前对外传播媒体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后来允许英国电视台进入中国拍出了系列纪录片《龙之心》,涉及中国文化、艺术、民情等等方面,在国外赢得了很好的反响。李缨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开放的心态很重要,《靖国神社》能得以面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这个国家开放的心态。李缨说,我们要做的并不是通过影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真实表现日本,至于结论,观看影片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得出。
  长达123分钟的影片《靖国神社》没有一句画外音,只配有字幕。影片以靖国刀为主线,从高知县一名为日本军队做过战刀的现役刀匠的视角切入,用镜头记录了神社内外和古今。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小泉参拜的美国人、反对参拜的日本青年以及要讨回亲属灵牌的高金素梅都会出现在靖国神社冲突频现的“舞台”上,显然导演想用真实的画面说明一切。中国电影评论家王众一认为,《靖国神社》所采用的“无间道”手法,某种程度上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对外传播观念在走向成熟。
  
  寻找和发掘新的未知领域
  
  有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电影,大多倾向于反映大屠杀和受害者,对于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少有涉及。拍摄过类似传统题材的李缨认为,对于日本政府和人民,中国受害的经历已经是老生常谈,所以这样的影片对日本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们往往认为战争肯定要有受害者,不仅中国是受害者,日本也是。慢慢地,这类题材只能让日本受众麻木。李缨说,作为导演拍摄这些内容,面对哭诉的慰安妇和其他受害者,自己也会感到很难受,所以要寻找和发掘新的题材领域,而不是总去揭自己的伤疤给别人看。
  李缨说,日本左翼电影评论家在与他谈论此片时说,影片给人的最大启示是方法上的启示。如果大家永远各说各的一套道理,那么双方永远无法达成一致。如果我们不避讳矛盾,深入探讨对方的观点,用对方的矛进攻对方的盾,用再简单不过的归谬法,就可以瓦解对方,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中日之间,也适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化解。
  用李缨的话说,拍摄《靖国神社》如同设计一个房间,需要思考让房间里的人怎样在这里活动和呼吸,为此他不仅仅要胆战心惊地拍摄因反对参拜而被暴打的日本青年,还要潜心研读《靖国神社百年史》。谈到影片的影响,李缨说,随着《靖国神社》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公映,不允许普通民众出入的靖国神社被公之于众,靖国神社这一话题在日本开始从政治层面走向民间层面,从日本外交层面走向内部社会层面。《靖国神社》影片问世后,媒体对这部影片的讨论,使“靖国神社”这一词汇在媒体出现的频率超过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期间出现的频率。李缨导演认为靖国神社问题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是不是应该参拜的层面上,这样只能让大家情绪化。在中日关系开启融冰之旅的情况下,能让大家冷静看待历史问题的影片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影片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通过电影实现真正的交流。对外传播影片要在对外取得很好效果的同时,也让国内受众看到,在共同的平台上沟通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中国导演诠释“菊与刀”
  
  用日本人的语言、思维和情感来谈论靖国神社,而不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是《靖国神社》对外传播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一点《靖国神社》与《功夫熊猫》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中国观众抱着好奇的心理观看好莱坞如何表现中国的熊猫。同样,日本的受众也很想知道中国的导演会怎样表现靖国神社。李缨导演为此煞费苦心。14年的艰苦努力,甚至连他自己都难以预料影片究竟能不能问世。他说,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他一直在提醒自己要超越中国人的立场,这也是他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毕竟中国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为此,李缨不仅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还进行了实地走访,考察日本的祭祀风俗。
  目前,包括日本王室和天皇都观看了影片《靖国神社》。在日本,天皇的象征是菊花,日本最大的菊花在靖国神社的大门上,天皇本身也就象征着政教合一。李缨导演考察过许多日本宗教祭祀活动,发现这些祭祀融合很多传统,包括祭祀英灵时蛇会出现,祭祀过程中在草棚里通灵等。通过对祭祀房屋、器具、祭祀美学等多方面研究,李缨发现靖国神社中最高的祭祀美学象征就是一把刀,因为全部军人的灵魂都被浓缩到一把刀上。《靖国神社》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展示这把刀的神圣,然后再将刀的神圣性瓦解,于是李缨找到了刀和刀匠这个切入点,至此也找到了贯穿影片始终的线索――菊与刀,直到那时他才很有把握能够完成这部纪录片。谈到这些,李缨导演十分感慨,他认为中国对日本这一方面研究还比较欠缺,他看过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研究日本的专家大概100多人,日本研究中国的专家有1000多人。他认为可以通过文字、影像以及各种历史资料对日本加以研究,靖国神社的复杂性就在于需要深入了解。
  影片中导演用这样的画面来诠释菊与刀:黑白的靖国神社画面,唯有菊花文饰是彩色的;制作靖国刀的末代刀匠每每对着问题沉默,在影片临近结束时真情流露;最后直升飞机从俯瞰靖国神社的镜头摇到东京繁华的夜景。这种古代和现代文明并存的画面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寓意。日本电影纪录片导演柴田昌平对该片发表评论时说,这部影片是表现靖国神社最棒、最值得尊敬的纪录片,它如实而完整地表现了靖国神社这一充满矛盾和是非的地方,是一部高水准影片。
  李缨导演说,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导演拍摄靖国神社,揭开了两国历史的伤疤。一些媒体认为影片应该得到公映,日本《产经新闻》公开表示支持该片在日本放映。目前这部影片已经与美国、法国等地区观众见面,李缨导演很希望影片能在中、日、韩实现公映,他认为这样会有非常理想的国际交流效果。
  责编:王 眉

相关热词搜索:无声 润物细 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什么意思 润物细无声造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