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万公里铁路上的中国新闻 8.6万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编者按 本期以《华尔街日报》的《一对农民工夫妇的春节回家路》和英国《卫报》的《中国情侣赶在虎年前结婚》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认为,外媒关于中国“春运”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还剖析了外媒如何运用各种报道技巧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还原。
  
  每年春节,1235条空中航线,8万公里铁路,373万公里公路,以及无数的江河,13亿人的中国,在这短短几天内完成一年一度的迁徙。
  春运,是每年重大的新闻选题之一,也正因为是年复一年的选题,已经成为记者手中越来越令人头疼的故纸堆――如何才能在这样的选题中写出好的新闻呢?
  《华尔街日报》2010年2月11日一篇题为《漫漫回家路:春节的故事》巧妙选取了新的角度,描写了春节回家对于中国人的特殊含义。
  这篇英文报道被翻译为《一对农民工夫妇的春节回家路》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的中文网站上。报道选取2009年年底获得最佳纪录长片VPROIDFA奖的纪录片《归途列车》作为切入口,用纪录片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对普通的农民工夫妇在2007-2009年间三个春节的漫漫回家路。
  纪录片《归途列车》记录的是一对40岁出头的农民工夫妇张昌华和陈素琴,一路上乘火车、坐船、坐汽车才能艰难抵达1,900公里外的四川老家。加拿大籍华人、独立电影制作人范立欣通过这组镜头展示了中国1.5亿外出务工者的生存现实。
  这对夫妇16年前去广州工厂打工,将当时才两个月大的女儿留在家里交给奶奶照看。这部纪录片的叙事在2008年春节达到高潮,张昌夫妇和女儿与另外60万名旅客一起被困在广州火车站长达5天。
  这部影片并未仅仅停留在铁轨上,而是深入到了当代漂泊的中国人身上更多的问题。他们因为生存而漂泊异乡,而这样的漂泊又给传统的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被动进入城市的下一代带来很多困惑。
  在这部影片中,女儿张琴朝父亲大吼,发誓永远不会回去上学。儿子张扬已经显示出厌学迹象。陈素琴让丈夫独自留在广州挣钱养家。陈素琴在被梯田围绕的自家屋里对儿子说,农民的孩子一定要努力读书,不然只能跟我们一样。
  影片平和陈述,却直指人心。而文章则以寥寥数笔,活生生地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字里行间充满人情味。
  “新闻”贵在“新”字,并不是说一定要有新鲜事。这世界90%都是在重复,而用外国人的陌生眼光审视重复的故事,或许就能发现崭新的故事。
  与此同时,讲述故事的方式也很重要,一个故事怎么讲直接决定了这个故事能不能够打动人。
  这个纪录片用平和的语调讲述平凡的一家人的故事,毫不夸张,毫不做作,只使用灰暗的真实的色调缓缓记述。这与对外报道的风格十分相像――用真实的笔调记录,不添油加醋,不横生枝节,也不矫揉造作,就用那些最朴素的乡音感动观众。
  而这篇报道也并未停留于表面,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
  报道称,该纪录片的导演范立欣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曾在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工作,2006年移居加拿大。在为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他经常去农村出差,亲眼目睹了那里的贫困以及与都市生活的鲜明反差。他希望以此片向农民工表示敬意。在他看来,农民工才是今天中国社会繁荣的基石,却一直没有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
  范立欣说,他之所以聚焦于中国巨大的农民工群体这一平凡的主题,是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过着优越生活的人们与中国工厂里辛苦工作、为全世界的消费者生产产品的农民工之间理解的桥梁。
  十分可贵的是,新闻的最后,记者并没有用范立欣本人的相关背景潦草收尾,而是从影片回到现实,继续讲述这对夫妇的生活。
  影片中的母亲几个月前又回到工厂打工,因为她丈夫赚的钱不足以养家。而夫妻二人仍不知道赌气离开的女儿到底在哪儿。但他们在服装厂没日没夜辛苦工作可能终于有了些回报。
  最动人之处是,文章末尾写道:
  范立欣12月在广州见到了这对夫妇,他在博客中写道,母亲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儿子张扬今年考了全班第一。
  这简短的一句话,却十分有力,击打人心。
  这篇报道至此,显得十分完整,从现实世界写到影片,再回到现实。从小处着眼,生动描写、深入探讨,又回到小处。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深入思考。
  
  【文章实例】一对农民工夫妇的春节回家路
  
  中国春节近在眼前,中国8.6万公里的铁路沿线又一次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挤得满满当当,大家都要赶回家过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预计,在1月30日至3月10日的春运高峰期间将总计发送旅客25.4亿人次,差不多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往返一趟。中国春运也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迁移行动。铁路运送旅客预计达2.1亿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外出务工者,回家与家人进行一年一度的团聚。
  一对40岁出头的农民工夫妇张昌华和陈素琴是纪录片《归途列车》(Last Train Home)记录的对象。这部纪录片去年年底获得最佳纪录长片VPROIDFA奖。
  这部纪录片由加拿大籍华人、独立电影制作人范立欣制作,讲述了张昌华夫妇在2007-2009年间的三个春节从打工地广州回到1,900公里外的四川老家的艰难旅程(一路上乘火车、坐船、坐汽车)。夫妇二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1.5亿外出务工者的阴郁现实。这对夫妇16年前去广州工厂打工,将当时才两个月大的女儿留在家里交给奶奶照看。
  多年来,夫妻俩在制表厂辛苦打工。供女儿张琴和小儿子张扬读书。然而张琴却与父母日渐生疏,也越来越叛逆。她于2007年退学去了广州,跟父母一样成了外出务工者的一员。
  这部纪录片的叙事在2008年春节达到高潮,当时张昌华夫妇想带女儿回家,劝她回去上学。由于那年华南大部分地区暴雪,三人与另外60万名旅客一起被因在广州火车站长达5天。
  然而,父母的努力最终换来了女儿的激烈反抗,十几岁的张琴当时已在广州一家做外贸牛仔裤的工厂打了半年工,她朝父亲大吼,发誓永远不会回去上学。在纪录片末尾,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广州省大多数工厂,陈素琴决定回老家照顾儿子张扬,当时张扬已经显示出厌学迹象。陈素琴让丈夫独自留在广州挣钱养家。
  陈素琴在被梯田围绕的自家屋里对儿子说,农民的孩子一定要努力读书,不然只能跟我们一样。
  该纪录片的导演范立欣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武汉人,曾在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CCTV)工作,2006年移居加拿大。他说在为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他经常去农村出差,亲眼目睹那里的贫困以及与都市生活的鲜明反差。他希望以此片向农民工表示敬意。在他看来,农民工才是今天中国社会繁荣的基石,却一直没有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
  该纪录片近两三个月一直在加拿大和美国公开上映,去年12月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期间也曾对少数中国观众放映过,但该片尚未公布在中国大陆的上映计划。
  该纪录片获得约100万美元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金融和广播公司。该片在海外获得了质量高、具有时代精神的赞誉。但中国的一些观察人士对范立欣在中国拍摄如此令人不快的影片的动机表示质疑。
  范立欣辩解说,他之所以聚焦于中国巨大的农民工群体这一平凡的主题,是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成为在发达国家过着优越生活的人们与在中国工厂里辛苦工作、为全世界的消费者生产产品的农民工之间理解的桥梁。
  影片中的母亲几个月前又回到工厂打工,因为她丈夫赚得钱不足以养家。
  现在,夫妻两人不知道女儿张琴到底在哪儿。
  但他们在服装厂没日没夜辛苦工作可能终于有了些回报。范立欣12月在广州见到了这对夫妇,他在博客中写道,母亲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儿子张扬今年考了全班第一。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新闻 铁路 8 6 8 6万公里铁路上的中国新闻 热点新闻事件及评论 热点新闻2018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