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愿走的外国人 让外国人来记录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记”系列丛书(中、外文版),立足于全方位展示中国城市特色,一座城市一本书,讲述中国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记录生活在这些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立体化地介绍中国。
  
  外国人写中国城
  
  为了提供与众不同的视角,“中国城记”选择了让外国人来记录中国的城市。  来到一个原本陌生的城市,老外的眼睛是兴奋的,总能看到一些我们中国人不曾关注的细节。在《悠悠秦淮》的作者鲍博跟中,南京让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刻有工匠姓名的城墙砖:“正是这些毫不起眼的块块城砖,铸造了坚固的中华门城堡和至今仍旧保存完好的明城墙,为世人所赞叹。”令他难忘的,还有那些“吃起来咝咝作响的牛肉锅贴,宛如弯弯的月牙,又恰似熠熠发光的金锭”。这些在中国人眼中稀松平常的事物,在鲍博笔下却平添出不同的趣味。  陪鲍博到南京采访,一路上,他会在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景物前专注拍摄,即使是道路上一块鹅卵石、角落里一片斑驳墙壁,他也会好奇地用镜头仔细记录,还原南京城一种独特的韵味。而看着他在街头小吃摊前流连忘返,手里端着一小碗鸭血粉丝汤,边吃边逛夫子庙,我不得不惊叹于一个外国人竟能如此喜欢中国的小吃。讲到南京的特产盐水鸭,作为外国人,鲍博起初感觉街上拎着真空包装鸭子的人们很奇怪,但在离开南京时,他也拎起了同样包装的盐水鸭。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你第一眼看到某人提着一大包鸭子时会笑出声来,而当你品尝过后,也会不由自主地将鸭子塞满自己的旅行箱……”
  虽然老外的视角是新鲜的,但是他们并没有错过他们所采访体验的那座城市的精髓。《昆山轨迹》作者艾那?唐根先生,是一位经济、金融专家。选择他来记录昆山这座城市,也是考虑到昆山的经济特色与他的经济背景不谋而合。最初,我们也曾担心一个外国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座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缩影”的城市的精髓,但最后,这种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 唐根虽然只在昆山生活了半个月,却用最短的时间用心观察、感悟和了解了这座城市。他在书中写道:“在昆山,你时刻可以感受到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碰撞:朝代更迭留下的文化遗迹和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古老农业文明和城市现代制造业的融合,理想主义的开创宗旨和实用主义的做事准则一脉相承……”离开昆山时,他说:“我不知道,在下次再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又会有怎样巨大的变化在等待着我?”唐根真正理解了昆山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果说,一位外国作者写一座中国城市已经产生东西文化碰撞的火花,那么,当来自五大洲的十位摄影师齐聚无锡,用镜头记录他们眼中的城市时,就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与艺术盛会了。《遇见无锡》(中英文对照版)就是这一盛会的产物。这些西方记者、摄影师的镜头是那么独特,尤其当不同文化背景下十位摄影师的作品在同一本书中汇聚时,无锡的历史印迹、城市表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最完整而特别的呈现。
  
  国际化的中国书
  
  西方人的视角和笔触,只是在内容表达、阅读习惯上使“中国城记”具有了西方思维。而德国知名设计师刘扬的设汁,更是让这套丛书全方位地国际化了。  这是一位有着东方血统、曾获诸多国际大奖、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及参加国际设计展的没计师,她曾是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LoGo的没计者。
  设计本无定论,关键是看能否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老外阅读”是“中国城记”的最终需求,所以,一位具有国际背景的设汁师担纲设计,相比国内没汁师则更能贴近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无论封面设计,还是开本确定、版式设计、字体字号选择.都决定着这套书的整体视觉效果。在这些方面,设计师在了解“中国城记”策划创意主旨后,又参考了国际上许多同类书籍,一个一个方案进行尝试。  为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设计师以外大多数外国读者的审美需求,我们将设计方案通过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送给许多外国读者,征求他们的意见。外文出版社聘请的封面设计顾问、英国知名出版人马安德先生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了他非常赞赏、认为“无可挑剔”的一种。而他选择的,也正是大多数外国读者认可的,即今天“中国城记”呈现给读者的最终面貌。
  “中国城记”设计上的特殊性在于,她的中文版图书面对的是大量中国读者。因此,一套设计方案如何能满足中西方共同的审美需求,这也是出版者和设计者共同考虑的。同样,“中国城记”设计方案也征求了许多中国读者的意见,在不断碰撞与磨合中我们发现,东西方文化理念中确有许多普适性内容,包括审美需求。
  
  当地政府来引导
  
  外国作者的采访和创作,需要那些关于这座城市丰富的背景资料做基础,需要非常了解这座城市的人做引导。而各地外宣办就充当了策划、创作、编辑、出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引导者。
  “中国城记”每个项目从运作开始,都是与当地政府深入沟通、共同策划的。在外国作者视角之外,他们提供自己的见解并与外国作者的思维相沟通、相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火花。
  当外国作者在当地采访时,地方政府进行接待,协助设计行程、安排采访,确保老外每一天都能了解到城市的一些主要特点,掌握到关键性信息。  比如,《昆山轨迹》一书,就是为了再现一个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城市,展现昆山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这也与作者唐根的想法一致。要体现这些方面,唐根认为,要采访许多影响昆山发展的关键人物,探析他们的理念,通过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体现昆山的城市精神。针对作者的这个需求,昆山市政府设计了15天的采访行程,在普通人之外,采访对象涉及昆山的原市委书记、现任主要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昆山许多企业的负责人等二三十人。在短短15天内,除了参观许多昆山必去的地方,还要深入地完成这些采访,需要地方政府配合做许多工作。也正因有了这些深入完善的采访,唐根在书中非常真实地再现了他和每一位人物的对话,让内容更显真实客观,读者也更能理解昆山人的精神特质。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悠悠秦淮》有一个亮点,这就是讲述科举考生的故事。这个亮点是许多人共同打造的。在秦淮河畔采访的时候,鲍博为那里深厚的学术传统所震撼。南京,不仅是明朝前期的首都,也是当时的学术中心。当江南贡院建立,夫子庙成为文教中心后,科举制度进入了鼎盛时代。但是,鲍博一直迷惑于如何向读者更好地诠释秦淮河畔这种深厚的文化氛围。于是,南京市政府请来了地方志专家,在夫子庙前,大家围着站成一圈,各自说开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在这种讨论过程中,鲍博的灵感来了,因为,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他捕捉到了来这里赶考的科举考生学习、生活的各种片断。所以他决定,将大家讲述的关于古代考生的经历整合起来,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想象、描绘一个考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一个细腻、生动的关于来南京赶考的科举考生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而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惊叹作者奇妙的构思。但实际上,这个动人的故事,是许多人智慧碰撞的结果,尤其是了解秦淮河的地方志专家。  如今,关于南通、青岛、泰州、常州等城市的书籍正在策划制作之中,还有许多省、市、自治区正在进行出版的前期策划工作。对于这个系列,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伍德克(德)非常欣喜,他说:“中国机遇众多。鉴于中国的中等城市比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首都还要大,我希望新近出版的这套‘中国城记’系列丛书能够引起全球经济界的重视。”
  (作者系外文出版社编辑,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编:贺潇潇

相关热词搜索:人来 外国 记录 让外国人来记录 外国人入国记录 外国人聊天记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