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洪水 [动员起来,战胜洪水!]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近期,我国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其实每年夏季,长江淮河流域的汛情都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但是,在每一次灾难面前,中国人民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将洪水击退。
  1954年的夏天,我国发生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特大洪水。江淮流域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梅雨,虽经当时江淮流域上中游修建的水库、行蓄洪工程拦蓄调节和对两岸堤防的大力抢护,但因洪水过大,当年7月下旬,淮河左岸的淮北大堤凤台县禹山坝和五河县毛滩两处先后决口,致使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
  1954年9月号的《新华月报》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当时本刊转载了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评《动员起来,战胜洪水!》一文,并配发了大量当时抗洪救灾的图片。那篇文章这样写道:“今年春夏两季,来自我国南方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和同时从北部大陆南下的冷气流都很强烈,它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开始交锋,以致长江中下游的雨量特别集中。长江、淮河的干流和支流的水位普遍上涨,长江武汉关水位七月三十日涨至28.82公尺,超过历年最高水位。淮河流域自七月起,已先后发生了四次巨大洪峰,水量也超过了1931年和1950年的大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两岸的广大人民,开展了战胜洪水的英勇斗争。武汉市组成了二十多万人的防洪大队,在城乡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协助下,及时完成了全市一百多公里长的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在这巨大的行列和艰苦的斗争中,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湖北江陵县县长李大汉,用身体堵住了荆江大堤的漏洞;黄石市建筑公司职工,在‘不堵死漏洞不收兵’的口号下,日夜战斗,抢救了江堤。他们英雄般的事迹,鼓舞了一切向洪水作斗争的人们。”
  从报道来看,1954年淮河的防汛指挥、组织和抢险工作显然是比较成功的。各省的主要领导都亲自主持并深入第一线指挥。大批农民、工人、军队、学生等积极投身到防汛前线。在最紧张的时候,宿县专区一夜之间就动员了8万人,从远离险段数百里的地方,以火车运输一昼夜全部赶到工地。在风大浪猛、堤段出险时,往往是千百人牵臂并肩以胸阻浪,坚持数十小时至连续数日,日夜不息的几乎到处都有。大批的防汛器材,包括粮草、木棒、铅丝、细麻、席片,以至门板、农具、家具,农田里正在生长的禾苗,只要是防护急需,都能立即办到,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繁重的防汛物资器材的供应和运输工作,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面对洪水时,灾区人民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容应对。这些情况在本刊转载的、由新华社记者所著的《和洪水搏斗中的武汉一日》一文中有详细记载。文章写道:“捍卫武汉三镇的一百多公里的大堤已经高得像城墙,防汛的劳动大军正在把一个个装土的麻包继续加上去,堤外的洪水早已不声不响地把前些日子加上去的麻包淹没了。堤内地面已低于水面两公尺左右, 然而人们沉着地劳动者,机警地守卫着、巡逻着。堤上的扩音器不停地向这些汗流浃背的人们播送着慰问的声音。在紧张的防汛斗争中的武汉市人民,一天的生活又照常开始了。”
  同时,《新华月报》配发的大量军民共同抗击洪水的珍贵历史图片,真实再现了当时万众一心,共同与洪水抗争的壮观场面。 面对着那一张张照片,不禁让人再次感叹中国人民在面对天灾人祸时的智慧和勇气。
  
  图注
  
  图一:汉口北郊张公堤上三百多部抽水机正把堤内积水排泄出去。新华社记者 刘嘉振摄
  
  图二:淮河中游的佛子岭水库巨大的连拱坝发挥效能,拦蓄了三亿六千万立方公尺的洪水,消除了渭河两岸的洪水灾害。这是佛子岭水库连拱坝拦蓄后的洪水,正有节制地从泄洪管内放出,流向下游。新华社稿 孙震摄
  
  图三:在淮河防汛的最紧张阶段,人民解放军派飞机参加赶运防汛器材的工作,保证了堤坝的安全。 图为人民空军正把防汛用的麻袋装上飞机,准备空投。新华社稿 厉福昆摄
  
  图四:武汉市人民自六月开始就和洪水展开顽强的斗争,目前武汉关长江水位虽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但堤防依然屹立未动。这是为减轻风浪对堤防的冲击,在张公堤外筑起的一道规模巨大的防浪木排。新华社记者 刘嘉振摄

相关热词搜索:洪水 动员 战胜 动员起来,战胜洪水! 战胜自己坚强起来 战胜自己的名言佳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