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阴霾 中日军事关系走出阴霾?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8月29日,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乘坐的专机抵达日本东京。   “此访旨在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加强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交流与互信。”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了曹刚川出访的消息。
  自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之后,人们就格外关注中国军方领导人的日本之行。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国防部长第二次正式访问日本,距第一次访问有9年之久――1998年2月,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踏上了东瀛。对此,中国驻日本使馆武官徐京明坦言:“近年来,中日军方高层次交流陷于停顿状态。”
  为了这次访问,这段时间,他和使馆同事一直很忙碌。“5天后,曹刚川部长就要来日本了,我们做好充分准备,保证访问万无一失。”
  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35周年。“35年来,中日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最薄弱,发展得最慢。目前,双方努力在政治上推进中日关系全面回暖,而只有增强安全互信,才叫真正回暖。曹部长访日是回暖的一个开始,不是结果。”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
  
  冰冻时期的停顿
  
  1972年中日建交,转年1月、2月,日本驻华使馆和中国驻日使馆分别建成,随后互设武官处,这是中日军事交往的开端。
  两国军事高层互访始于1978年。当年11月,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访美途中顺访日本,推开高层军事往来大门。1989年,日本追随西方制裁中国,单方面中断同中国的军事交流。这一断就是6年。1995年,日本参联会主席西元彻访华,双方军事高层交往重启。4年后,国防部长实现互访。资料显示,1997年至2002年,中日副部级年度防务磋商举行了3次。
  但是,这种对话、交流在2002年突然中断。
  2002年3月,时值中日建交30周年,两国计划进行重要军事交流活动:一是日本防卫厅长官中谷元访华,与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举行1998年以来首次部长级军事会议;二是两国军舰进行首次互访,先由中国军舰出访日本,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第二年回访。然而,由于小泉纯一郎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两项交流活动均告流产。
  据中国驻日本使馆武官徐京明介绍,从那时起,中日两国军方高层的交流、访问停顿了,只保持着低层次的交往。
  “军事涉及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最能反映国家最高意志,也最敏感。当时,国家领导人都不见面了,军事交往从何谈起?”金熙德说。
  2003年9月,时任日本防卫厅长官的石破茂首次访华,并与曹刚川举行会谈,中日军事关系出现改善迹象。但当时日本以防范恐怖主义和朝鲜威胁为名不断加强军备,并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机会大举向海外派兵。
  幸好,中日低层次军事交流和军事专家的学术探讨活动仍在继续。但这些被称为“第二管道”的交流并不包括联合军演、派员观摩对方演习、互通演习信息等实质内容。
  
  以交流化解疑虑
  
  “人们总用‘政冷经热’来评价中日关系,其实,‘政冷’对军事交流的影响更严重。”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对记者说。
  2006年l0月,安倍晋三在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2天后来到了北京,标志着中日关系回暖的开始。11月,两国防卫部门事务磋商重新启动。次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更是将两国关系带到融冰时节。
  “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都提到了要加强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安全互信。曹刚川部长此次访日,就是落实两国领导达成的共识。”中国驻日本使馆武官徐京明说。
  黄大慧也强调了“互信”两字,“客观地讲,中日在军事安全方面互信度很低。”他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发展让日本很担忧。比如,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还指责中方“把日本援助用于军事领域”;对中国海军现代化,日本更是忧心忡忡,防卫白皮书和外交蓝皮书都提到“中国军事威胁”。
  “军事交流有助于化解日本对中国的军事疑虑,回应他们提出的所谓的透明度问题。从中方看日本,也是同样道理。冷战结束后,尤其到安倍时代,日本努力要成为‘普通大国’。而对日本而言,‘普通大国’就意味着‘军事大国’。对此中韩等亚洲国家都有疑虑,也担心日本发展军事可能造成威胁。高层次军事交流有助于中国了解日本的情况。”黄大慧说。
  
  军舰互访前景
  
  8月30日,国防部长曹刚川与日本新任防卫大臣高村正彦举行会谈。在日本政坛中,高村正彦被认为是一位对华友好的政治家。
  在日本问题专家金熙德看来,曹刚川与高村“过招”的最低目标就是防止中日安全形势不断恶化,防止发生冲突,“几年前,中日政治关系恶化,军事力量都在增强,又不能对话交流,很危险,甚至民间舆论都觉得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有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国防部门负责人进行高层对话,可能让互访定期化,能防止偶发性冲突。”
  关于此次访问,日本媒体还提及两国“军舰互访”和“创设防卫部门热线”之事。
  徐京明介绍说,中国军舰访日多年前就在计划中了,“具体日期将由双方领导人协商确定,这是加强军事交流的重要象征。”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军舰互访的前景感到担忧。“据我所知,军舰互访在民间和学界都有异议,是否为时尚早呢?”金熙德提出疑问,“悬挂着日本军旗的军舰来中国,在目前情况下,是否会对民众心理造成冲击?互访能缓和矛盾还是增加反感?谁都说不好,这个问题太微妙了。”
  
  安倍“大亚洲”概念的阴影
  
  就在中方积极准备曹刚川访日时,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身影出现在印度。在印度的一次演讲中,安倍晋三提出“大亚洲”概念,希望建立和加强日、美、澳、印四国联盟,以牵制中国。
  “这种说法非常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从这个问题来看,中日加强军事交流的必要性就更大了。”黄大慧说。
  在金熙德看来,中日军事交往前景不会一帆风顺。“安倍提出‘大亚洲’概念,包围中国的意图已跃然纸上,为中日政治军事交往投下阴影、设置了新障碍。”他认为,在日本视中国为潜在对手、美日同盟强化等因素影响下,中日安全合作和军事交流难有飞跃性的发展,只能是限定性的。
  他同时也指出,虽然阴影依然深重,但毕竟中日关系中阳光的一面还是主要的。“现在,日本外交政策走向还不确定,军事交往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发展取决于双方努力。正面交流,甚至是批评,总比不对话要好。”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32期)
  
  中日两国防务部门8月30日联合新闻公报部分内容
  曹刚川副主席邀请高村正彦防卫大臣于2008年双方方便的时候访华。双方一致同意,早日实现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互访。
  日方邀请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2007年访日。中方表示将于11月或12月访日,并邀请日本军舰在造访后适当的时候访问中国。
  继续开展两国防务部门间的防卫安全磋商。双方一致同意尽早在北京举行下一轮磋商。
  为建立中日防务部门海上联络机制,防止发生海上不测事态,维护东海的和平,双方一致同意,尽早就此进行专家组磋商。
  开展双方防务部门在军兵种、军事医学、军事学术、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
  加强人员培训合作,扩大包括青年军官在内的人员交流。
  中方邀请日方于2007年9月派员赴华观摩“勇士-2007”步兵师进攻战斗实兵实弹演习。
  逐步探讨在抵御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
   (9月6日《南方周末》)
  
  延伸阅读
  中日军事交流促建互信机制
  
  日本对中国的“不信”
  东京工学院,一位学生向西圆寺一晃教授提问:“《产经新闻》反复报道说,中国军费连续19年以两位数的幅度增加、军费开支不透明。老师如何看这个问题?”
  西圆寺说,“作为学者,我只希望国家保有最低限度的防御力量。”关于中国军费,西圆寺教授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过去几十年中,是日本的军费开支多,还是中国的多?军队需要守卫的国土,是中国的大,还是日本的大?军队应该保卫的人口是中国多,还是日本多?”
  据日本2007年出版的军事白皮书――《日本的防卫》公布的数据,日本2006年的军费开支为48139亿日元,中国为2807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年汇率,约合39300亿日元),只相当于日本的4/5。而中国的国土是日本的26倍,人口为10倍。
  “开句玩笑说,中国要达到日本现在的军事水平,军费要是现在日本军费的26倍,保卫国民安全,也应有10倍于日本的军费开支。”一位日本民间团体成员这样对笔者表达他的看法,“等中国军费超过了这个倍数,再谈中国军事威胁也不晚。”
  但大部分的媒体、学者、政治家并不是像西圆寺教授和那位日本民间团体的朋友那样看问题。这些年,他们喜欢谈中国军费“透明”问题,军费“透明”问题,是他们拿来表现对中国不信的常用词。
  而在中国,谈到日本军费开支之高、武器之先进、美日军事同盟的攻击性、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暧昧时,也往往让普通中国人满腹疑虑。战后60余年,尽管有媒体鼓吹日本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对立,公开为侵略战争翻案,但和平理念已渗入日本民心,日本战后并未在国外动过一刀一枪,日本已经不可能再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我们在对日本的军事意图的“不透明”表示怀疑时,应该确信无疑的一点是,日本国家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互间缺少信任,这是中日两国军事交流中的最大障碍。曹刚川部长访日所拆除的,正是这种不信任。
  然而,到真正地走向相互信任,这在中日之间、普通市民之间似乎还有不少距离。缩短军事上的距离,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建交35年以来交流最少的就是军队
  就在曹刚川访日前,在围绕中日关系的一个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感慨说:“从1972年至今,中日经济交流从几亿美元发展到超过2000亿美元,人员往来也从每年只有几千人发展到约500万人。但军事交流几乎没进展。”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35年,两国民众都非常关心彼此的国防,但所缺少的也正是这方面的交流。
  金熙德教授在日本看到了一个奇怪现象。在日本军事方面的教育研究机关,凡是有留学生前来学习或进修,该机关就会挂出一面留学生所在国的国旗。1998年,金教授去该机关访问,在数十面国旗中未找到中国五星红旗,到了2000年再去访问时才找到了。“中国军事方面的留学生去日本的只有一名,迄今为止只有一名。”金教授说。
  在同一个论坛上,原日本防卫大学校长西原正说:“我担任防卫大学校长的时候,学校里有六十多名亚洲学生。”但在是否把防卫大学的学生派到中国来学习,西原有些犹豫,“我感到担忧的是,政治与军事交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循环。”中日之间,西原正所期待的日常军事交流非常少,即使有交流,也会各自怀有半信半疑,远未到坦诚的地步。
  正是因为缺少军队间的直接交流,感情才停滞在62年前的阶段。那时,挂着同样军旗的日本军舰,是凶狠无情的侵略者。中国普通百姓中,还有很多人曾亲眼目睹那面军旗下的日本军队,在中国杀人放火;不从军队间一次次的交流做起,就更难以超越憎恨。
  
  两种不透明:军费开支不透明与对台态度不透明
  笔者拜访日本民主党副党首冈田克也时,也听到了关于中国军费开支不透明的讲法。翻开日本报章,提到中国军费问题,常在前面加上“不透明”这个定语――不透明成了日本论述中国军事问题时必用的词汇。
  对这些,金熙德教授的看法是:“我们要力所能及地提高我们国防的透明度。但最近几年,中日之间的关系是不互信,没有互信,中日在安全方面怎么能够提高透明度?”
  在很多学者看来,中日军队为争夺领土领海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唯一引发冲突的可能在台湾。一旦大陆不得不采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日美军事同盟是否会为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对台独明确宣布了不支持的态度,反而是日本的态度暧昧。日本对台持什么态度,或者说日本是不是在暗地支持煽动台湾独立,这是中国民众关心的问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研究室主任李秀石对笔者说:“日美同盟在2005年把台海问题作为13个共同战略目标之一,现在虽然把它删掉了,但在其他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明确表态说,日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预台海地区冲突,不干预中国内政问题。这一点是日本军事战略不透明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之间的战略互信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军事“互信”如何建立
  尽可能让中日军事方面的“不透明”向“透明”转换,在技术上增加透明度是可能的,但国际环境在变化,中日之间增加了透明度,也难以克服意识形态上的新的障碍,“互信”的建立依旧十分困难。
  日本防卫省新闻局局长上泷守对笔者说:“日本军人有思想的自由,但军人首先是国家公务员,按国家法律办事,不可能受某种特定思想的影响。”但日本不乏舆论为侵略战争叫好的舆论,日本国家的军事意图是什么,这很难让中国民众看清楚。
  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执行理事彭宏伟介绍,他过去和日本人交谈时,总有日本朋友谈到“日中不再战”,但是,“不知道为何,最近几年为什么不提这个口号了。”
  日本对中国军费增加、战斗能力提高的担心,并不容易抹消。用中谷议员的话来说,2007年的中国军费预算超过了日本,这已经让日本感受到非常的不安了。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战机或者是军舰能力也超过了日本,那时日本对中国的不信将更有增加。
  在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少将看来,目前中日两国关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易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其中就包括两国间的军事关系问题。军事关系是国家间关系中最敏感的领域,它可以成为影响双边关系最大的障碍,也可以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杨毅认为,中日两国目前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缺失比较严重,这不但制约着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深入发展,还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略猜疑、误判,甚至导致危机和冲突。
  在缺乏互信的时候,越发地需要从基层的交流做起。曹刚川国防部长与日本防卫省高村正彦大臣决定在今年11月或12月派遣中国军舰访问日本,日本军舰在明年回访,中日国防机构之间架设热线,是互信的基础的铺垫。双方提高透明度,减少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互信机制的建立就有了很大的可能。(陈言)
  (9月6日《南方周末》,作者为该报特约撰稿。标题有改动)
  
  专家点评
  曹刚川访日:军事交流“破冰”之旅
  
  中日关系“回暖”促军事交流大门打开
  曹刚川此次日本之行是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访日“融冰”之旅时,以《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的形式确定的。这次访问是在中日关系出现暖化转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如果没有去年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和今年温总理的“融冰”之旅,中日军事高层交流的大门不会打开得这么快。
  中日军事高层交流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掀起一个小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上半年。但自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后,不顾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执意连续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中日高层领导互访中断,军事高层互访也被迫取消。
  直到2006年9月日本首相更替,中日关系才开始出现转机。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后,把中国作为出访的第一站,实现了“破冰”之旅,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打破了持续多年的僵局。今年4月,温总理应邀访问日本,成功地完成了中日关系“融冰”之旅。4月11日,中日双方在东京发表主题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公报”确定,中国国防部长应邀于今年秋季访日。可以说,中日双方领导人的“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为曹刚川的此次访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日表态恪守“一中”
  在与日本新防卫相高村正彦的会谈中,曹刚川强调,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方希望日方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个中国承诺,不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往来,更不要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的信号。对此高村表示,日方坚持在三个政治文件中表达的立场,不支持“台独”。
  在与安倍的会谈中,曹刚川指出,台湾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言行。安倍表示,日方坚持在《日中联合声明》中就台湾问题表明的立场,不支持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言行。
  在东京演讲时,曹刚川谈到,中国发展军力归因于台湾当局朝向独立的动作愈来愈大,对台海和平造成很大威胁,中国为了捍卫主权与领土,有必要将部分财力和物资投注于国防现代化。
  
  仍须防日本“两面下注”
  曹刚川此次“破冰”之旅意义重大。
  其一,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中国威胁论”,传递了和平的信息,播撒了友谊的种子,成为中日关系继续解冻的重要一环。
  其二,重启中日军事交流的大门,使中日军事交流朝着多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增进双方在安全领域的互信与了解,促进两国发展战略互惠关系。
  其三,震慑“台独”势力。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行越远之际,曹刚川严正重申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敦促日本做出恪守“一中”,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不仅给日本敲了警钟,同时给企图拉拢日本的“台独”势力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其四,稳定东海局势,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日军舰互访、建立防务热线等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预防军事冲突,缓解东海紧张局势,也将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本政府正在大力推行“价值观外交”,推动美、日、澳、印四国联盟,建立基于民主价值观的所谓“大亚洲”,其围堵中国的意图不言自明。对于日本对中国“两面下注”的策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次军事高访并不可能化解所有疑虑和军事防范,中日军事交流与合作仍将任重而道远。(江新凤)
  (9月7日《新民晚报》,作者为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亚太研究室研究员)
  
  日防卫相挑灯夜读备会谈
  
  有人说,安倍把防卫相职位交给了最称职的人。
  8月30日一早,曹刚川就将和刚刚上任的新防卫相高村正彦举行正式会谈。那么从顺应中日军事交流升温的大趋势来说,这个新人事安排是否“称职”呢?
  
  “知华派”担任防卫相
  8月27日,安倍冥思苦想后组建了新内阁。内阁成立仪式上,站在安倍右手边的正是新防卫相高村正彦。当天公布的安倍首相临时代理名单中,他排名第二位,紧随官房长官与谢野馨之后,足见安倍对高村的信任。
  “我觉得可以说是‘知华派’担任防卫相。”日本前防卫厅长官中谷元对记者解释说,高村正彦对中国有着很深的了解,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军事交流都有积极的作用。
  高村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众议员时就曾访问过中国。在担任外务大臣、法务大臣期间,他也曾对中国进行过多次访问。此外,高村还出任日本最大议员联盟――中日友好议员联盟的会长,并且积极参与了“支持北京奥运”议员联盟、“支持上海世博”议员联盟。
  安排这样一位中国通担任防卫相,似乎能看出安倍对中日关系的重视。
  
  熟悉中国事务
  和曹刚川会见,高村只有两天准备时间。对于他来说,够吗?虽然高村是外交的一把好手,但防务大臣要对国防发展的整体方向和具体事务做出清晰的判断和把握,这方面,高村能做到吗?
  “刚刚上任,我估计他手下的人正拿着如山资料对他进行‘说教’呢。他自己肯定也在挑灯夜读吧。”前防卫大学校长西原正告诉记者。
  和高村有个人交往的中谷元对此并不担心。中谷认为,熟悉中国事务的高村曾做过防卫政务次官,“应该没有问题”。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吴怀中认为,在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的人事安排划分并不像中国那样明显,常常是搞外交的也懂安保,所以高村正彦对军事绝非完全生疏。
  
  比前任更重视中国作用
  “他是个做事非常稳健,很直率的人。这次他接任新防卫相,我很放心,他是防卫相的合适人选。”中谷元说。
  高村在担任外相期间,曾在众议院会议上发表演说,“为了使(日美同盟)更加牢不可破,必须进一步提高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可靠性。为了进一步健全环绕日本的稳定环境,需加强同俄罗斯、中国、韩国等邻国的关系。”
  其实,在日本历史上,“知华派”担任防卫相,高村不是第一人,但高村的确有自己的见解。高村一直认为过去小泉纯一郎提出的“只要日美关系稳定了,日本和亚洲的关系也能稳定”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只有中日关系稳定了,日本和亚洲的关系才能稳定。
  日本一直把巩固日美军事同盟作为核心战略利益,而舆论分析认为,这次任命高村,也许是日本迈向平衡日美防卫与日亚防卫关系的一个信号。(郭一娜)
   (8月30日《国际先驱导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阴霾 中日 走出 中日军事关系走出阴霾? 中日军事关系最新局势 中日关系论文3000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