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目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感触颇深: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群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近期我们在深入田间、地头、车间,蹲点调研采访中,和农牧民们面对面的交谈,和工人师傅们促膝交流,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次次难忘的场面,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同时也留下深刻的思考。新闻记者只有“接地气”听民声,心怀感动,对基层饱含深情,才能“增灵气”,抓住“鲜活鱼”才能写出好作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心中的“彩虹”。感情有多深,落笔有多重,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绝不是取决于记者“妙笔生花”,而是取决于是否心系群众,是否同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我感触的概括为“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常听一些人说,如今的记者住宾馆,吃大餐,全身都是海鲜味,那里有泥土的芳香?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所以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因此,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联合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新闻界是一场及时雨,是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缺位,失位,不到位的有力鞭打,是新闻记者思想领域内的一次革命。
  基层是新闻记者的活水源头,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新闻资源,新闻工作者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浮想瞎编,唯有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去体验农牧民们和工人师傅们的火热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采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基层是锤炼新闻工作者意志的熔炉。在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我的采访来自了许多一线的凡人小事,虽然采访中耗时间,费力气,工作起来很辛苦,但让我经历、体验和实践了他们的生活,认识到他们长期对一项工作的坚守是多么的不易,正是这种吃苦耐劳,增强磨砺,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基层是新闻工作者增长知识的课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的桥梁,上情下达的通道,如果脱离基层,如果脱离群众,就造成对很多行业的实际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比来要躬行。”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对百姓生活有更加深自身体验和了解,才能补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才干,为新闻报道练就厚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有更新更好的创作突破。要着眼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改进作风,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用真心、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倾听群众意见、表达群众意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创作出对群众有情有义的作品,写出符合实际的好文章。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变成常态化,坚持不懈走下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崇尚的职业追求。
  走基层“接地气”俯下身子“抓活鱼”;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唯有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心声,新闻报道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博,与群众心灵共振,真正写出了百姓关心,群众爱看的新闻报道。
  深入基层,更多体验各行各业的工作生活,就像翻开了别人的生活大书,阅读着一个一个有关人生的厚重而丰满的故事,在体验他们的生活中感受着人生的简单、朴实,以及执着地干一件事情的快乐。新闻工作者只有铭记和恪守“用心走•用情转•用功改”的诺言,新闻报道就会永葆青春活力,才有旺盛的生命,新闻工作者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责任编辑:皇甫美鲜

相关热词搜索:彩虹 才有 眼中 眼中有“泪” 心中才有“彩虹”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眼中有泪心中便有彩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