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少数民族记者的职业观]我理想中的职业是做一名记者翻译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久喜佳 ,藏族 ,主任记者,现任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广播新闻中心主任,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20年来,我很少有面对风云人物举起采访话筒的经历,从来没有体验过攀登险峻高峰和穿越无人区的历险和刺激,也没有卧底黑帮的生死考验,在闪光灯和众多镜头前体验荣耀也只有一次。但是,我骄傲,我是一名记者。
  
  从记者站起步
  
  我出生于甘南草原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在基层做过数年的教师和机关干部。198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驻甘南记者站工作。正因为是半路出家,我对新闻这个行当看得很重,琢磨得很深―“这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选择新闻,就是选择了政治,事关大局,责任重大”。
  “出道”之初,我和大多数血气方刚的年轻记者一样,充满了关注普通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的强烈意识,先后采写了《别让政策偏差伤了牧民心》《牧区孩子上学咋这样难》等报道。
  1987年我采写了个人第一篇获奖作品―《在闹尔浪山那一边》,记录了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生王万青响应党的号召,毅然离开繁华都市,扎根草原,把自己的所学默默奉献给缺医少药的牧区而受到藏族群众爱戴的事迹。由于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作品主人公被树立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典型,并赴北京作专题报告。
  1988年调入台内从事党政口的新闻报道后,我系统学习领悟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研读新闻宣传理论。在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报道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时政活动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同时,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问题,采制出一系列重头稿件。连续报道《天水一合资企业手续一年未办好》揭露了一些部门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拖沓,严重阻碍改革开放进程的重大问题,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问题究竟在哪里》《阴差阳错法理何在》等反映了经济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而《英雄的群体时代的赞歌》则讴歌了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群体的精神风貌。
  “新闻记者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要忠实传达党和政府的意图;到新闻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土有责,自觉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我对新闻职业政治属性的认识,在十年时间里逐步深化。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成为不断进步的坚实基础。1994年我被任命为省电台新闻部副主任,1999年升任为主任。
  从个人跑新闻,到主持一个时政部门的运作,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整个广播节目的龙头,广播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同时注重抓典型,抓战役,抓重点。在此基础上,在找准既反映党和政府意志,又体现人民群众呼声的结合点上下大的气力,传播对广大干部群众可听、可信、有用的新闻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一名 少数民族 记者 一名少数民族记者的职业观 湖南民族职业观网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