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视觉传播的反思】 视觉记忆 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数码时代,新闻摄影在大众传播中获得空前的发展空间和史无前例的重要地位。正因为数码技术在传播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广泛运用,视觉传播为报纸这一诞生数百年的传统媒体引领出全新的生命力:大图片意识,视觉中心意识逐渐成为共识,图片编辑、美术编辑的功能甚至成为新闻报道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一片摄影的春天里,笔者却有三点反思。
  
  信息传播形象化并非以形式为目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强调以“图”为主的视觉元素运用,主要是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角度发端,主张在版面语言中要有视觉语言,并且发挥视觉语言特有的优势,丰富、活跃和美化版面。各种视觉元素―表意类视觉元素如图片、图表、图示等,与表形类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字型等,逐渐在版面上作为除传统文字要素之外新兴的要素得以运用和重视。“便于阅读”的形式问题第一次成为报纸编辑的必修课,专职图片编辑应运而生;美术编辑们的工作不再是画画栏头、配配色彩,“版式设计”才是他们真正的存在价值。
  但是,这些视觉元素虽然有专职专业人员处理,但版面呈现仍然以各行其是、各行其道为主―图片是图片、文字是文字、线条是线条、色彩是色彩,猛一看似乎很打眼、很热闹、很漂亮,但彼此之间互不搭界,徒有形式,并未以此构成一个严密的版面逻辑:稿件与稿件之间的主次、关联、阅读顺序、节奏等依然模糊。当然,在此基础之上的信息传播效果十分有限。
  笔者发现,一些美术编辑在设计版面时,是在让内容服从于形式:对图片进行不必要的异形裁剪来达到特殊效果;线条色块的指向虽然夺目,却混淆了不同稿件的分区;图片与相关文字稿脱节只为迁就版式;为制造冲击力而将并不重要的图片放大,或是给图片“喧宾夺主”地包粗框铺底色以求抢眼……
  视觉元素本身虽然是呈现形式,但是并不以形式为最后目标。它还是要以传播内容为目标,或者说,形式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
  而真正符合视觉传播规律的版面,我们并不是只看到设计本身,只看到形式的外衣,而是由这些设计和形式轻松愉快、方便准确地接受内容。
  1. 以一切可能手段将信息传播视觉化
  在这些版面上,有新闻图片、创意图片、彩色图画、图表、图示、三维立体图等多种形式,而各种形式之间还经常交叉配合。其制作之精美,花样之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一个版面上几乎有50%或以上的信息传播是由图片等形象化方式完成的。总之,是在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将每一个可以视觉化的信息以形象来表现。
  2. 追求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最有效的信息传播
  大量的图形、留白,常有人认为这是国外报纸版面多,因而每一个版面信息量不必很大才这么“慷慨”。其实,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将信息传播视觉化后的版面信息量非常大,一点也不少于那些密密麻麻的版面。实际上,这是对“寸土寸金”的版面经过深思熟虑“核算”之后采取的策略。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单位时间(阅读时间)、单位面积(版面大小)内最有效的信息传播。
  其常用手段有:
  其一,化繁为简:将复杂的内容以简洁的图示展现出来。许多三维立体图甚至可以将一个事件的全部过程重现。
  其二,化静为动:将凝固的版面以动感的图形活跃起来。比如,图片一定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而且,带有表情变化的特写照片占有主要分量。因为同类生动的脸,是吸引目光最有效的手段。
  其三,化曲为直:将隐含的观点以直观的图片表现出来。是谓一图胜千言。
  由此可以看到,设计是基于全部内容出发的一次旅行,最后一定回到整个版面的指向。没有一个部分是脱离于这个整体而存在,而且彼此呼应,互相依托,使阅读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视觉元素既可以独立地传情达意,也可以成为引导符号,串联起版面上所有的部分,并完成编辑者的意图。
  
  “看”是手段“读”是目的
  
  信息传播形象化是为了让报纸更“好看”、更吸引人。但是,这种吸引只是形式上的吸引,而不是内容上的吸引。
  读者出于对一份报纸形式的吸引买了这份报纸,并不意味着这份报纸真正拥有这个读者。只有这份报纸所表达的理念、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读者头脑和心灵,才意味着这份报纸拥有这个读者。
  无论是对于买报纸的人,还是卖报纸的人,“看”,都只是一种手段,或是一种方式;而“读”,才是最终目的。
  非阅读者(Non-Reader)或是“浏览者”(Scanner)在快速地翻着报纸,几分钟后还很有可能随手就把报纸扔进垃圾桶。这些动作并不是说他们对待报纸就是这么“薄情寡义”,浏览也意味着寻找,寻找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寻找那些打动自己的东西。“看”到这样的内容,非阅读者就会阅读,浏览者就会停下,由“看”到“读”,由扔弃到保留,由随意选择到固定购买。
  办报者最需要的是“从一而终”的读者,所以,“看”是手段,是“读”的手段,而“读”才是目的,是信息传播的最终目的。
  
  视觉传播者必须具备内在活力
  
  显然,视觉传播的外在活力成为报纸参与新闻竞争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一份报纸而言,版面资源的投入肯定是要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让视觉占有这些资源,前提是认为它能产生效益。
  然而,对于视觉传播的内在活力,即机制本身的建设仍然不尽如人意。虽然许多报社成立视觉中心,但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即使那些成立视觉中心并仍在运作的报纸,视觉中心也处于辅助地位―内容确立之后,视觉只是作为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再行介入―实际上,视觉传播更多是作为一种后期美化手段被使用。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都市报都参加全球报刊设计协会和一些媒体举办的视觉设计培训。从其后的反馈看,时尚、休闲、娱乐、体育版的效果明显大于时政、要闻、社会、民情版。而国外成熟的视觉设计部门,是拿到新闻内容后,比其他部门先行介入,对这个内容设计出一个最为适宜的形式后,再根据此组装内容。此时此刻,视觉中心是作为报纸的核心部门存在的,形式本身已成为内容。
  因此,视觉传播者必须重视建设内部的活力:
  视觉传播部门作为一个视觉团队,技术过硬的摄影记者是基础―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摄影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
  能够策划选题和全盘指挥的图片编辑是核心―除了出色的版面编辑能力之外,能从高度上把握全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图片编辑的这些素质使得最初的设想成为现实的版面;
  富有创意能充分领会新闻内容和报道意图的美术编辑是保障―形式的二度创造使内容以最佳面貌呈现,构成一个和谐的具有风格和个性的整体。当然,还有后期制作部门的精确技术,这对于视觉的最终呈现效果也有着重要作用。
  这几个方面的力量聚合成视觉团队,团队内部要有一致的理念、顺畅的沟通、积极的合作和顽强的战斗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这个视觉团队才是有实力、有竞争力、有战斗力的团队。同时,这个团队与报社其他部门才能保持和谐共处的关系。视觉团队落后于媒体发展,就满足不了报纸的要求,肯定是不行的;超前呢?坦率地说,也未见得都好。超前一点点,可以起到引导和带动的作用,也就是给链条“提速”。超前太多,好比链条的转速跟不上齿轮的转速,还是得断裂。其实每一个部门都需要视觉的支持,所以,视觉部门应该主动地将自己放在所有人的合作伙伴的位置上,而不是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而招致排斥。
  因此,视觉传播不应该是一种形式主义,也不可能包打天下。这是视觉传播工作者应该保持的清醒头脑。(作者单位:深圳特区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反思 视觉 传播 数码时代视觉传播的反思 网络视觉传播的批判与反思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