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关键词】媒介 人力资源 管理      现代传媒业已经进入到竞争时代,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做好媒体人力资源的管理。
  我国媒体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媒体对采编人员的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采编人员职业道德状况堪忧,采编人员跳槽现象普遍,流动性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出台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等等。基于采编人员对媒体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对采编人员的管理,仅仅依靠国家的相关规定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媒体做好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素质的采编队伍,将外部约束与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才能行之有效。
  
  一、重视采编人员的开发和管理,构建媒体的人力资本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是媒体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媒体维持持续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因此必须做好采编人员的开发和管理,在竞争中构建人力资本优势。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激活用人机制,合理配置采编人员,做到人尽其才。
  随着媒体产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媒体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配置,才能更好地满足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采编人员应进入市场自由选择职位,人尽其才,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媒体在采编人员的选择上要遵循能级应对原理。所谓能级应对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工作、岗位和职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就需要媒体在选拔采编人员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做到公平公正,摈弃官本位思想,杜绝“招聘私募”现象。
  其次,以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为两翼,规范采编人员的管理制度。
  “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工作态度受两种因素影响:一种是激励因素,另一种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那些能调动员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只能消除工作中不满情绪,而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因素。“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媒体。激励因素要满足采编人员对媒体工作本身的要求,这包括工作的成就感、是否得到赏识、晋升的机会等等。保健因素要满足采编人员对媒体工作条件的要求,这包括媒体内部的组织政策、为采编人员提供的报酬、媒体内部人员的关系等等。在实际生活中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又有所交叉,以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为两翼,平衡好二者,媒体才能建立自身的人力资本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二、在媒体内部形成自律机制:重塑媒体采编人员的职业精神,加强记者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
  
  目前我国媒体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时有发生,新闻炒作、新闻媚俗现象屡禁不止,记者编辑的职业操守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媒体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媒体将注意力集中在经营上,忽视了对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抓好思想导向与市场导向,从两种导向的结合点上组织和管理传媒生产,才能广泛地开发传媒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要想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单纯以市场为导向是不足以成功的,还要抓好媒体的思想导向,尤其是作为媒体发展基础的采编人员,其职业道德建设是把握好媒体思想导向的前提。重塑媒体采编人员的职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
  1、分工细化,采编与经营分开,采访与编辑分开。
  媒体的两大内部系统,即采编系统和经营系统应该是独立存在的,既有共同目标,又有各自不同的分工。采编人员是媒体内容产品的生产者,经营人员是媒体产品的推销者,应该各司其职。媒体要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应该依靠经营人员对媒体产品的经营,不能依靠采编人员制作“有偿新闻”。如果安排采编人员去拉广告,虽然可能看到眼前的收益,但损害的是媒体的长远利益。将采编与经营分开,有利于杜绝采编人员的失范行为,有利于媒体的良性发展。将采访与编辑分开,有利于记者和编辑专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可以发挥好编辑的把关作用,为媒体产品的质量把好关。
  2、定期培训采编人员,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提高专业化程度。
  采编人员是媒体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在媒体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是媒体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对采编人员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采编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媒体的专业化程度。伴随着媒体商业化的趋势,社会呼唤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新闻专业主义体现在采编人员身上,表现为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良好的职业操守的结合,因此,在提高采编人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媒体还要加强采编人员的职业操守建设。
  3、在媒体内部建立采编人员信用体系,加强对失范行为的监督。
  现代社会,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取得优势,离不开一定的媒体影响力的树立。媒体影响力的树立取决于媒体的信用程度,而媒体信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采编人员。近几年,媒体采编人员的失范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对采编人员行为的监督,在媒体内部建立采编人员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媒体内部的每一个采编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可以对采编人员施行良好的监督管理,规避采编人员的失范行为。
  
  三、将培养名记者、名编辑纳入媒体战略管理规划,打造名牌采编人员,延伸媒体整体品牌
  
  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多依靠的是新闻采编、传播形成的声誉和影响力来获得经济效益的。媒体声誉的形成,媒体影响力的塑造都离不开媒体品牌的建立。媒体品牌应该建立在高质量的媒体产品基础之上。高质量的媒体产品的生产离不开采编人员。培养名牌采编人员是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扩大媒体影响力、提高知名度的需要。因此媒体应该将培养名牌采编人员纳入品牌战略规划,推出品牌记者编辑,扩展延伸媒体品牌的影响力。
  媒体是否具有品牌延伸能力,要看是否有人才保障,打造名牌采编人员是延伸媒体品牌的一种方式。被誉为“中国品牌之父”的经济学家艾丰曾说过:培养知名记者编辑对新闻媒体来说非常重要。他说,知名的编辑、记者和知名的报刊一样,都具有品牌效应,是一个新闻单位的无形资产。媒体应该认识到培养优秀的采编人员对媒体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将此付诸实践。如报纸杂志可以设立专栏,为名牌采编人员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依靠名牌采编人员把专栏做大做强,同时媒体也能借专栏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知名度。
  打造名记者、名编辑的品牌战略实施得比较成功的当属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卫视的重要策略即“名人策略”。从最初的大力打造明星主持人到如今的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的“三名”策略,凤凰卫视一直重视突出有魅力的个人形象,通过塑造小品牌的知名媒体人员的形象来塑造媒体的大品牌。正如有人所说,你可能没看过凤凰卫视的节目,但你一定能说出一两个凤凰卫视名记者的名字。可以说,正是靠这些个性化的小品牌的支撑,凤凰卫视的大品牌才能一直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媒体品牌的建立,单纯为记者编辑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对名记者、名编辑的开发培养。开发培养高水准的知名采编人员,能够拓展延伸媒体的品牌,为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现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竞争时代,竞争是关系到媒体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采编人员是媒体业务发展的主力,管理好采编人员,对媒体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做好采编人员的管理,建立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采编队伍。■
  (作者单位:安庆日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人力资源管理 媒介 浅议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