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现状分析:创业素质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2007年安徽省进行了第一次全省范围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笔者介绍了本次调查的过程及特点,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了现状诊断。通过实证性的研判与广域对比,对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的优化与提升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 调查测评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一、前言
  
  我国共开展了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五次全国范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00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为1.98%①。就地方而言,上海市展开过四次调查,2005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地区科学素养水平为全国同期最高,达10.7%②。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2001》,2000年,在47个国家中,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第31位,其中,处于优势的指标均为基础数量指标,而反映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基本均为弱项,如文盲率第44位、公共教育经费支出GNP比例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排名第42位等③。开展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有助于了解公民的科学素质真实情况和变化趋势,找到影响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从而为提升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过程及特点分析
  
  作为省级区域独立进行的大样本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安徽省尚属首次。本次调查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实证研究项目的实证样本检测性调查,目的是为今后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支持。
  (一)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过程
  本次安徽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依托构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开展问卷调查,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包含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目标)、一级指标(三个维度)、二级指标、问卷四层结构。
  1、概念模型的确定
  在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科学素质或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后,设计了本次调查的概念模型,确定了组成公民科学素质的三个维度。(如图1-1)
  
  2、指标的解构
  依据概念模型的测评矩阵确定公民科学素质应由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构成,之后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的内涵、外延对应分化三个二级指标,剖析科学素质相关概念的外延,推演出概念的基本模块。见下表
  
  3、问卷的编制
  本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一共有63道题,整体结构由五大块组成,包括背景信息、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以及个体特征。问卷的题目来源涵盖四个渠道,分别是国际题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研究所题库、专家题库、以及新编题库。
  (二)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过程中的创新
  1、测评对象的扩展
   以往历次全国范围内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一般以18-69岁成年公民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为了解未成年人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将调查对象的年龄下限扩展到15岁。
  2、能力指标的创新
  本次测评指标体系中的科学能力维度是指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以科学精神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能力是过去我国历次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中较少出现的内容。
  
  三、安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现状与对策分析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全省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二比例抽取13000个样本,对象为15-69岁的公民。调查采用四阶段分层定比抽样方法,辅以入户式问卷调查完成本次测评。共抽取全省17个城市,57个县区,256个街道、乡镇,调查样本数达12909,最终有效样本量为12832,总数超过全省15-69周岁总人口的2‰,保证了抽样调查的覆盖率与精确度。
  (一)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现状水平
  
  由图1-2、1-3可知本次调查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的比例为2.38%,与2003年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1.98%)相比,有所提高。但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准。
  1、年龄差异产生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样本年龄结构与2003年全国调查有所不同,本次调查的样本年龄范围为15-69周岁,2003年全国调查为18-69周岁。由图1-4可知科学素质水平最高的年龄段发生在18-29岁,其次是18岁以下,15-17岁科学素质水平为3.3%,15-18岁科学素质水平略升一点,达到3.7%。
  从18-69岁年龄段看,两次调查各年龄段科学素质水平的分布结构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即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逐步降低。两次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50-59岁这个年龄段之外,本次调查其他年龄段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都略高于2003年全国调查对应的年龄段水平:18-29岁年龄段增长了0.5个百分点,30-39岁年龄段、40-49岁年龄段、60-69岁年龄段均增长了0.4个百分点。可见本省公民的各年龄段科学素质水平与全国现象吻合。
  2、学历层次差异带来的影响
  
  如图1.5所示,本次调查不同学历公民科学素质达标比例与2003年全国调查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次调查不同学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呈现的马太效应要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调查,具体体现为:2003年全国调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这两个学历的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标率为0,而本次调查上升;初中学历两次调查的结果不相上下,本次调查略低一些;而高中或中专、高职或大专、大学及以上这三个学历,本次调查的结果均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调查。这表明本省公民基础科学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学历最低的不识字群体科学素质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科学素质比例分布趋势前移,具备一定科学素质水平的局面。打破旧式不再局限于高学历群体,在低学历水平群体中出现平衡发展的趋势。但高学历阶段的民众整体水平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3、职业差别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影响
  
  如图1-6所示,从职业划分来看,除了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科学素质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明显高于2003年全国调查、家务劳动者本次结果略高于2003年,以及商业、服务业人员两次结果持平之外,本次调查各职业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调查,且不少职业两次调查结果的落差较大。落差幅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及待升学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此外,本次调查自主创业的个体工商户的科学素质水平仅次于学生和升学人员、专业技术人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等,表现出良好的科学素质水准。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表明,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科学素质水平为1.1%,虽然在同期比例中水准相较偏低,但已超出2003年全国调查的0.8个比例,可见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生产力中坚力量的群体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科学素质偏低的情况已得到了改善。
  (二)总体水平与调查结果反思
  2007年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与2003年全国水平相比高出0.4个百分点。公众已经能正确面对科学与迷信的观点,我省近年来不断坚持推动的基础科普宣传教育获得了成效,在作为农业大省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7年的科学术语、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的达标率均高于2003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本次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从数据中可以了解我省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现状,同时我们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1、平衡各年龄阶段群体获取科普教育服务的力度
  
  如图所示,以18-29岁为分界线,从中年人开始的高龄化群体科普素质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成递减状态,尤其是50-59岁中年群体居然出现科学素质水平下滑现象。
  2、科普教育服务渠道的拓展
  在我省公众科学素质调查中发现,在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来源和渠道中,电视为第一位,占70%以上;其次为报纸约35%-36%;因特网的比例为10%-12%。可见,大众媒体的科学知识传播占公众获取科普教育渠道的最大份额。考虑本省实际国情,科普教育服务的渠道目前大部分停留在传统媒介中,但新媒体的出现已加快了科普教育服务的拓展开发,应鼓励建设公众科技信息类专业服务网络,加大科技信息的流动量,利用科技信息网络,强化科普信息服务,为公众提供多渠道的科普教育服务机会,有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整体水平。
  3、科普服务类型的丰富开展
  在本次调查中,公众最常去的科技文化场所是书店,高达38.8%。其次是图书馆和阅览室,仅有约6%的被调查者去过博物馆和美术馆;将近40%的被调查者没有去过任何一种科学文化场所。可见,对于承载科普教育服务场所的主流:科技馆、博物馆公众的利用率并不高。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位于全国中游位置,这是我省省情的客观反映。我省应充分根据自身特性,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加快科普服务基地产业化的进程,逐步增加城乡两类群体可接触新型科普服务的渠道,最终提升公众对于科普活动的主动性需求,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提高我省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2006DCYJ11-A)
  
  注释
  ①数据来源:《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国科技奖励第3期,2005年
  ②数据来源:《各省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综述》,中国科技论坛第5期2007年5月
  ③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介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中国人大出版社,2001版
  参考文献
  【1】李大光,“公众理解科学”进入中国15年回顾与思考[J],科普研究、2006,(1),24-32
  【2】佟贺丰,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J],科普研究、2007,(4),34-38
  【3】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J],中国科技奖励、2005,(3),29-30
  【4】袁汝兵、吴循,各省(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7,(5),98-100
  【5】何薇,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回顾[J],民主与科学、2004,(5),10-13
  【6】金士尧、叶超群、吴集、黄红兵,湖南省公众科学素养趋势预测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10),54-59
  【7】邓艺、刘建中,云南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状况比较分析[J],云南科技管理,2002,(3),18-20
  【8】陈果,2005年湖北省青年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35-37
  【9】宋悦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理论与改革、2007,(3),125-127
  【10】洪耀明,欧洲科学商店及其启示[J],科普研究、2007,(2),27-31
  【11】黄华新,科学传播与公众素养,中国传媒报告、2003,(1)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安徽省 公民 现状分析 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现状分析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