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次数,”激活全文:超过最大激活次数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数篇新闻报道中次数的妙用,认为从细节出发,从“次数”做文章,是写好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次数 新闻写作 新闻报道   
   在重大新闻现场,一个关键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往往也可以成为新闻。而当同样的话、同样的动作重复几次,就更加富有深意。记者如果能够捕捉到话语、动作出现的次数,从“次数”中做文章,经常可以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从“次数”捕捉新闻
  
  新闻人物随便谈到的一句话,不一定能作为新闻。但如果这句话重复了几次,往往是很好的新闻主题。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一个非洲海岛小国――毛里求斯。毛里求斯的自然条件和海南相似,曾培炎认为毛里求斯有许多方面值得海南学习。笔者后来注意到,曾培炎先后5次提到毛里求斯,于是以《曾培炎5次提到毛里求斯――这个岛国值得海南好好学习》为题写了一则消息。
  报道在导语中这样写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今天上午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先后5次提到毛里求斯。在他看来,这个自然条件和海南极为相似的非洲海岛小国,有许多方面值得海南好好学习。
  这一新闻素材如果以“曾培炎建议海南向毛里求斯学习”为主题,也可以写出报道。但相比之下,以“5次”为新闻由头引出全文,更具吸引力,也更能打动人。
  一个省领导在重大项目开工时强调质量,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但在2009年8月海南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开工时,省长罗保铭在离开前3次留步,强调要把好质量关。笔者一位同事注意到了这3个场景,写出了特写《罗保铭三次留步说质量》。
  报道这样写道:
  今天上午出席海口―屯昌高速公路开工奠基仪式的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在开工奠基仪式上只有一句话:“我宣布,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现在开工。”
  但不到20分钟的开工仪式结束后,炎炎烈日下,罗保铭在动身返海口前三次留步,反复叮嘱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真正做到阳光工程阳光建设,不负全省人民的信任。
  随后是3次留步、3次说质量的特写。“上午9时45分,刚刚结束培土奠基、准备返回海口的罗保铭停下脚步……”“走了一小段,罗保铭再次留步……”
  该报道巧妙地抓住了3次留步,和3次说质量这两个次数,使报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次数”激活全文
  
  以“次数”为线索行文,可以使一篇报道条理清晰,流畅自然。特别是在新闻特写中,“次数”往往可以激活全文。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发言。笔者注意到,周济发言时连续说了6次“感谢”,但这6次感谢分三个层面,于是决定以“三谢”为主题行文,写出特写《教育部长三谢海南》。
  报道开头这样写道:
  “全部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海南带了一个好头,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下午海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教育部长周济三次为海南发展教育所作的努力说“谢谢”,令海南团的代表们感到心中热乎乎的。
  报道随后巧妙地以三个层次的“感谢”贯穿全文,对周济讲话的合理取舍和灵活引用,使报道简明扼要,主题突出。
  代表们发言结束后,周济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发言。
  “虽然说这个省是个小省,也比较年轻,但广大的海南人民对教育有迫切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真正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济说,这次总理报告说到,今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全国农村1.5亿孩子受益,这就意味着国家把全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国家公共财政的范围,“是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提高全民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
  周济的第二个感谢也由此而生,“感谢海南省委、省政府,是你们带头在2005年就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一带头有着重要的意义。”周济说,“当时我们做了调研,给中央提出了建议,中央正考虑能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海南带头做了这个事情,效果非常好。最后中央才下了决心。”“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海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代表教育部对你们再次表示感谢。”
  周济的第三个感谢是对海南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的举措。“你们在2005年就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这个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也是我们要感谢的。”
  三番感谢过后,周济还作了非常真诚的表态……
  这一报道在海南日报见报后,在省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在教育系统传为佳话。一直到现在,海南教育届还经常说起教育部长的“三谢”,报道给了海南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激励和鼓舞。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国家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参加海南团审议时,李永喜代表向汪光焘连提三个意见。汪光焘不但虚心接受建议,还诚恳地向李永喜代表道歉。笔者同样以次数为线索,写出《李永喜三问建设部长》一文。
  报道这样写道:
  “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向你检讨,今后一定加大工作力度。”国家建设部长汪光焘,今天上午诚恳地向李永喜代表道歉。
  汪光焘的“检讨”源于海南团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永喜反映的三个问题。
  汪光焘今天上午来到海南团代表中间,听取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一向心直口快的李永喜代表一开口,就直奔主题:“今天建设部长在场,机会难得,我有三个意见要提。”
  报道接下来便交待李永喜的“三问”。“建筑材料的坑农现象很严重,假水泥假钢筋泛滥,严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李永喜反映这第一个问题就触动了汪光焘……”“李永喜的第二个问题,涉及的是垃圾处理或污水处理工程如何规范……”“李永喜反映第三个问题是……”
  三个问题很好地串起了全文,使全文简洁流畅,耐人寻味。
  
  以“次数”渲染感情
  
  在一些场合,当事人短时间内几次同样的动作,往往体现出当事人一种特别的感情。记者如果能抓住“次数”做文章,便可以很好地渲染感情,从而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2009年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作了主题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会发言。当时海南正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张维庆的发言令海南全省上下为之欢欣鼓舞。巧合的是,张维庆此后不久担任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四巡回检查组组长,所负责检查的省份就包括海南。9天后,海南省召开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大会,张维庆出席大会并讲话。
  笔者曾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张维庆的大会发言,并作了详细的报道。在张维庆出席海南省的动员大会时,笔者便想到可能会有好的新闻素材,于是特别注意张维庆的一言一行,细心观察现场的反应。果然,当介绍到张维庆时,现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随后张维庆在发言时,再次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鼓与呼。笔者注意到,张维庆在谈国际旅游岛的3分钟讲话中,赢得了3次掌声。于是,便决定以《3分钟讲话赢得3次掌声》为题行文。
  报道写道:
  今天上午,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大会上,当中央第四巡回检查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被介绍时,现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发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鼓与呼的,就是张维庆主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特别指出。
  主持会议的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紧接着说:“张维庆主任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了一个大广告,在大会期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海南人民不会忘记,9天前,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张维庆作了主题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会发言,海南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令当天参加会议的省和市县领导干部深受感动的是,张维庆在随后的讲话中,再一次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鼓劲。
  虽然他涉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讲话只有3分钟,但就这短短的3分钟内,所有与会人员为他的热情所感染,报以了3次热烈的掌声。
  报道随后表述张维庆的讲话内容,并穿插3次掌声的特写。“与会人员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顿时,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现场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报道从“3次掌声”着笔,既体现了张维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注,又突出了海南的干部群众对张维庆的感激之情。“3次掌声”很好地渲染了感情,升华了主题。
  2008年7月16日,海南省重点支援四川省宝兴县灾后重建签字仪式上,笔者一位同事的报道《六分钟讲话三次鞠躬――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深情谢海南》,有异曲同工之妙。
  报道写道:
  6分钟的讲话,3次鞠躬,在今天下午的海南省重点支援四川省宝兴县灾后重建签字仪式上,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难抑感恩之情。
  开始讲话前,张作哈就鞠了一躬……
  得悉今天签约仪式现场就有海南紧急救援队的同志,张作哈又鞠了一躬。
  ……
  简短的讲话完毕,张作哈再次鞠躬。
  报道以张作哈的3次鞠躬引领全文,很好地凸显了“感恩”这一主题,使报道富含感情,感染力强。
  上述报道均被报社评为特稿,有的还在全省、全国获得新闻奖。从上面这些例子可看出,在新闻现场注意“数”次数,可以“数”出不少妙文。■
  
  (作者单位:海南日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巧用 激活 次数 巧用“次数 ”激活全文 激活请求次数过多 steam激活次数过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