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态建设研究内容_安徽省学术生态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本文分析了安徽学术生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学术生态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良好的学术生态是繁荣学术的基础,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意灵感、推进自主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安徽 学术生态 建设
  
  学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研人员、学术与学术环境一起共生共荣、相互作用形成学术生态。良好的学术生态是繁荣学术的基础,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意灵感、推进自主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安徽科学技术整体力量居全国前列,省会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战略规划区域皖江城市带正逐步形成,一个新兴的经济版图正在崛起,我省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要求。
  一、学术生态与学术研究
  1999年杨移贻便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学术生态由学术――科研人员――环境三大生态因子构成,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耗散结构系统。”①张启强则定义为“由学术主体、学术客体以及软硬件环境等元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学术系统。”②学术人员之间、学术人员与非学术人员、学术活动与其他学术活动之间都具有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运动中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在学术生态系统中,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构成其基本的生态主体,围绕科研活动、为科研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外部因素构成生态环境,二者互为影响。所以学术生态就是将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看作主体,学术环境看作客体,研究该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二、我省学术生态建设的现状
  1、学术生态的主体――人才队伍建设已有成效
  我省一贯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十五”期间,我省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高、中、初级不同层次人才相结合、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截至2007年,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7.4年。全省人才总数达到230.4万人,年均递增5%,并预测人才总量将达360万人”。③
  2、我省具备较强的科研基地和研究队伍
  截至2009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6.8万人。科研机构153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2万人。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有国家实验室(含筹备)2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77个,部属(含院属)实验室35个;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2家。④我省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迅速提升,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2009年我省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8项,获资助经费15426万元⑤。这些优秀的科研队伍和科研基础力量,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以安徽省社科院为例,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500多篇,研究报告350余篇,著作60余部。
  3、在学术成果的应用上注重产学研结合
  我省制定了《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需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的支撑,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合作模式”。⑥企业根据技术发展需求,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研发机构,部分机构甚至企业本身就建在高校、院所内,如我省有名的动漫企业安徽樱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依托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动漫专业,建在建工学院校内的,是边培养边产出的模式进行动漫制作的典型代表。
  4、积极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立学术委员会评定制度
  我省专门于2009年出台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鉴定结项管理办法》,条例共30条,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实施统一的结项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质量和鉴定工作效率,使成果鉴定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在高校学术管理上,安徽省教育厅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严肃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此外,省属高校及在皖高校中已经普遍施行了学术委员会的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功能。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均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并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以安徽师范学院为例,章程中明确提出学术委员会的职责,“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等学术评定和审核活动。
  三、我省学术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术主体总量相对不足
  安徽省作为位处中部地区的省份,在经济发展实力、区位、政治影响力等各方面都不是全国的中心,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吸引人才的态势,也容易导致已有学术主体的流失。学术主体结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总量偏少、机制建设上也不够灵活健全,而且人才市场化建设发展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作为中部地区的学术大省,却出现某些领域人才短缺的现象。这种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的最突出表现是,“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0%……”⑦这种总量上的不足,更加加剧了某些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人才外流倾向仍然存在。
  2、现有的某些学术机制不完善
  一些学术主管部门对学术环境的建设重视度不够,诸如对现有学术研究的鼓励机制不完善;引才用才渠道、机制不完善;学术环境、非学术中心等原因导致人才外流现象;学术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畅通等。在各类社科评奖、精品文章审定、职称评定、业务考核中,多数单位都用文章发表载体的行政级别作为衡量论文、著作学术水平和价值的标准,不看作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在成果评价上,目前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以及职称评审都是由本省的行政体系完成,难免存在人情因素。
  3、量化学术与学术行政化现象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量化学术和学术评价行政化是我省学术行政化的突出表现。有些管理者还有意扩大和延伸量化管理的适用范围。主要因为,这些管理者,特别是院校学术直管部门和学术科研单位,长于量化管理而短于学术评估,但体制性因素却又使他们掌握着学术评估的大权,量化学术这种特殊形态就破茧而出了。以大学为例,学校的职能部门和行政领导在学术研究方向、课程编制、课题选择与立项等纯学术问题上握有“生杀大权”,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学术个体则掌握较少的话语权。体制的不科学不仅引发了学术腐败,制造了学术泡沫,还污染了学术生态。
  4、学术论文造假时有发生
  学术规范作为学术生态的重要构成,在我省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实际操作较为滞后。2005年度安徽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评委会发现某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申报材料有论文造假嫌疑。经核查,这所学校自2003年至2005年共有12名教师被评副教授,均通过中间人花钱买论文造假。安徽省教育厅立即就此事在全省高校通报批评,对已评上职称的当事人一律取消资格,对当事人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
  四、我省学术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后发外生型的中国的学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社会变革时期的学术生态状况堪忧。面对这种情况,我省应积极利用以下方式营造和谐学术生态:
  1、建立有效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
  着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安徽需要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改进和完善学术交流制度,使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符合科技人才规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科学研究、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体系。同时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人员使用与项目、课题相结合的制度。除涉密岗位外,推行关键岗位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制度。
  2、引入第三方参与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完善科技体制
  在国际上,为保证评审独立进行,各国都有与本国科技体制相对应的制度。其评估系统大多十分强调事前评估的作用,而进行事后评估则多是为了检查执行的效果,或者是作为考察机构科研能力的一项指标。我们应当借鉴国际学术界科技评价通行的“同行认可、社团认可”评价标准,遏制学术腐败等现象的发生。在科研成果评价中,学术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学术科研机制的职责,建立健全学术科研考核审定的机制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学术科研资源均等化。改变直接管理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3、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
  改革和完善省级科技奖励制度,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和完善科技信用制度,对承担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和从事相关管理的人员、机构进行信用监督。按照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要求,改革和规范科研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学术权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是以学术自由为标准和界限的,学术权力的正当行使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学术环境的自由和学术制度的宽容。
  4、科研人员的自律和外在环境的他律有效结合
  学术个体的生态要素主要有:学术权威、学术资格、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学术自律即学术个体的自我约束力,即靠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学问。学术他律即通过学术规章、团体惩戒、社会监督来规范学术行为,其中学术规范是他律的主体。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对于繁荣与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从本职工作做起,进一步抓好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和谐的学术生态,重在学术自律和他律的有效结合。既需要对科研活动和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也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严格自律。■
  【本文为安徽省社科联2009年课题】
  
  参考文献
  ①杨移贻,《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生态》,《未来与发展》,2000(3)
  ②张启强,《学术生态与学术可持续发展》,《科技管理研究》,2007(4)
  ③《安徽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④⑤《2009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ah.省略/system/2010/02/11/
  002651769.shtml
  ⑥http://www.yzinfo.省略/
  news/news.asp?news_id=2688
  ⑦《安徽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安徽省人事编制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执笔:胡凤)
  责编:周蕾 实习编辑:张庆荣

相关热词搜索:安徽省 生态建设 学术 安徽省学术生态建设研究 安徽生态餐厅建设 安徽生态农业建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