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嘉宾.主持人】 我要上春晚主持人嘉宾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广播电视访谈节目的兴起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运用最广泛的节目形态之一。谈话类节目题材多样,包括人物访谈、心理解析、专题讨论等等。广播电视谈话节目以其主持人的风格和谈话形式本身特有的温馨气氛而拥有众多受众。本文主要从谈话节目的话题、嘉宾、主持人三个重要元素切入,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试探讨谈话类节目的操作理念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广播电视 谈话节目 主持人 话题嘉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谈话节目在我国快速兴盛,成为主流节目类型之一。与此同时,谈话元素还快速渗透到新闻、文艺、体育、社教、生活服务、综艺娱乐甚至颁奖晚会等几乎所有的节目当中。部分优秀谈话节目的立意、旨趣、质量和效果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在坚持正确导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得可圈可点。特别是近两年来,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和弘扬爱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的谈话类节目保证了公民知情权,把握了话语权,很好地引领了社会舆论。活泼而富有情趣的各种人物访谈,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厚的励志色彩和人文关怀,各类风貌的人物形象跃然呈现,既为大众提供了人生故事的“独特样本”,又微言大义,寓教于乐,促进了社会和谐。
  总体而言,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为例,主持人与专家的访谈,主持人与事件亲历者的访谈及时而又有条不紊地为公众提供最新消息、背景资料、新闻解析与实时评论,内容丰富,来源可靠,跟进迅速,成为社会整体应急机制的一部分。这些节目的播出不但担保了公众的知情权,避免了社会恐慌,而且准确地把握了话语权,积极地引领舆论,建立了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和媒体形象。
  另外,在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之际,不少节目抓住契机、精心策划,推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系列特别节目,引领社会风气,取得可喜的效果。在民族传统节日期间,也有不少谈话节目从关注节日文化和民族精神出发,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播出了特别节目《清明》、《中国节端午》和《中国节重阳》,各方嘉宾用别具特色的方式阐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人生的意义,追思故人,缅怀先烈,弘扬传统。在2009世界读书日之际,《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了六集谈话节目《我们一起来读书》,以“名人谈读书”为主题,邀请来自各界的精英人物讲述自己的读书体会,推进全民阅读。
  纵观优秀的谈话节目,它们在话题的设计、嘉宾的选择以及主持人的素养风格等重要元素层面,都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优秀谈话节目的成功之道。
  
  话题: 重品味 巧设计
  
   一档成功的谈话节目首先要有较高品味的话题,且要讲究设计技巧。
  话题,也即谈话的题材,它是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命线。一个高品味的谈话题材,应体现文化层面的和谐,同时具备普遍性、贴近性、适宜性和思辩性。
  具体到新闻谈话节目,其选取的话题大都是当下大家所关注的新闻热点。针对同一新闻热点,从哪个角度去说,话题怎么设计,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及收视。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所关注的话题大都是新闻热点,在电视观众群中关注程度较高。例如它在关注贝?布托遇刺这一新闻事件的时候,不像其他节目围绕贝?布托为什么会遇刺、谁是幕后主谋等问题展开,而是从贝?布托“女要嫁对郎”的必要性说起,话题设计十分新颖,甚至大胆。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在话题设计上就得出奇制胜。《锵锵三人行》的成功至少有两点是值得借鉴的:一是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譬如多采用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像《女人没有野心和权力欲望?》、《“中国制造”产品为何“妖魔化”?》等,这些话题可以调动嘉宾和观众的发言欲望,使节目变得生动。在这一点上,内地和香港的新闻谈话节目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另一个就是深入挖掘内容,多角度审视。同样谈一件事情,为了不造成和其他节目的内容同质,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亮明自己独特的立场和观点。同样是关注“华南虎真假照”事件,《锵锵三人行》看到的是华南虎真假背后的社会焦虑症。应该说,其对新闻主题的开掘较其他同类节目更深入,更与众不同,不停留在就现象谈现象的层面,也就更有吸引力。
  
  嘉宾:有谈资 有谈品 有谈技
  
  古文《短歌行》中曾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提升谈话节目的质量,除了要注意话题的设计和切入,选择具有思辩性、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外,还要邀请有谈资、谈品和谈技的嘉宾。20世纪90年代,在层出不穷的谈话节目形态中,嘉宾成了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之一。“访谈对象永远是风,主持人只是操帆的水手。无风则帆落空,风挟帆而远行。”①从某种层面说,作为嘉宾的名人明星或普通百姓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嘉宾要有谈资。嘉宾本人的经历要有故事性,或者嘉宾对某一话题占有足够的资料并具有权威性或个性化的发言权。譬如,央视《对话》栏目的受邀嘉宾大多数是世界政要或行业领军人物等;《咏乐汇》栏目所邀请的嘉宾也大都是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成功人士,其所经历的人生起伏和沉淀的人生智慧对观众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次,嘉宾要有谈品。一个有谈品的嘉宾应注意与主持人和其他嘉宾之间的互动与协调,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个人,搞话语霸权。要通过内容互动、心理情感互动与传受者之间产生共鸣。
  最后,嘉宾要有谈技。一个有谈技的嘉宾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知道“我是谁”,明确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知道“说什么”,确保其话语与节目的基本定位及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三是知道“如何说”,要学会运用话语的层次性、冲突性、合适性及文化性,从而恰到好处地遣词造句,恰如其分地畅所欲言。另外,嘉宾还应把握话语的“时空”,注意说话的场合和时间,达到嘉宾话语与节目语境相得益彰、贴切自然。
  对于谈话节目而言,嘉宾的选择标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品味的高低。因此,建立科学的嘉宾选择程序,对于储备谈话节目的嘉宾资源,处理与嘉宾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譬如,央视的《艺术人生》栏目曾经将寻找嘉宾的标准细分为四条:人生故事(人生经历是否丰富,故事是否感人,是否有特殊的人生故事),占40%;艺术成就(主要作品,作品的影响力,业界的口碑),占20%;观众期待(大众知名度,近期新闻性和生活变故),占20%;表达能力(语言,讲故事能力,幽默程度),占20%。②最后描述对嘉宾的总印象并计算总分。这样可以帮助主持人进一步了解嘉宾,减少沟通难度。
  那么,如何尽快找到合适的嘉宾呢?有的谈话节目建立了一套专门寻找嘉宾的机制,除了定期通过网络等发布选题、通过有关机构寻找嘉宾外,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节目嘉宾资源库。《对话》栏目设有专门的策划人员,负责建立和丰富嘉宾资源库,了解各相关领域的资讯,不断发掘可能会被邀请的人物,及时把这些人的相关资料收集到嘉宾资源库。每过一段时间,策划人员就会对嘉宾资源库加以整理,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并列出每个嘉宾的特点。日积月累储备了大量的嘉宾资源,在寻找嘉宾时便可从中选择。
  
  主持人:善倾听巧引导机智发问
  
  一档谈话节目,除了话题的设计、嘉宾的选择两大关键要素之外,好的主持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着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有鲜明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风趣的语言、突出的个性、丰富的阅历、广博的文化学识等方面。
  我国谈话节目发展较晚,虽然有一些在谈话节目中表现突出的主持人,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特别在访谈的直播过程中,话题的切入、对嘉宾的引导与发问有时是不可控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完全看主持人即兴的现场把控,这也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因此,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中应该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话题切入、耐心倾听、巧妙引导、机智发问等。
  首先是话题切入。在新闻谈话节目中,找到话题的切入口和兴奋点很关键,这是打开话匣子的第一步。嘉宾和观众可能会因为暂时的紧张情绪等原因而缺乏说话的欲望,主持人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调动他们说话的欲望。《锵锵三人行》某期的谈话主题是“大学生都有自杀倾向?”,邀请的两位嘉宾分别是童话作家郑渊洁和年轻演员关凌。一开始,主持人窦文涛并没有急于切入主题,而是说“今天郑渊洁带来一个我喜欢的人――关凌,我们一块演过戏。”然后,三个人简单地开了几句玩笑,顺着话题,窦文涛说:“你看关凌,永远都长不大,现在还12岁,怎么看怎么也不像会自杀的人。”接着开始引入大学生自杀的话题。当然,这种话题的切入技巧和主持人的社会阅历、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等个性因素及即兴发挥能力有很大关系。那么,究竟该如何切入话题?可以说没有固定的程式。主持人可以从被采访对象的某个细节入手,如被采访者的爱好、年龄、喜欢吃的东西、值得骄傲的事情等,或者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时尚、最有影响的新闻,这些都是切入主题前必要的铺垫,是为活跃谈话气氛。要避免谈话直来直去、缺乏弹性与共识。
  其次是善于倾听。在新闻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一个指挥调度者,他(她)要控制谈话的节奏与氛围,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这也是给嘉宾适当发挥的前提。倾听既是一种态度,是对谈话参与者的尊重和鼓励,也是谈话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主持人善于倾听,将自己融入与嘉宾的交流中,让嘉宾感觉到对话者的真诚,才能为节目挖掘出更多亮点。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栏目时,多数情况下,他只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嘉宾和观众。他自己的发言并不多,但对节目而言,却起着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传情达意上说,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嘉宾,都应该是平等的态度,当被采访者直抒胸臆时,主持人应该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就很好地把握了“倾听”的分寸。她在主持中,总是静静地倾听,偶尔插上几句话,她用温柔的“倾听”来“指挥”节目的进程。又如美国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她的“绝活”就是“满怀兴趣和同情地倾听”。传记记者、美国评论家乔治?麦尔这样评价她:“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只是提出问题,却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
  说到倾听的好处,笔者在工作中也深有体会。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牵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作为能源之都的淮南也有幸入选了途经城市。笔者策划并主持了一档有关本土奥运火炬手的访谈节目――《超级星播――奥运进行时》,希望通过对每位火炬手的访谈来激励更多的人。其中的一期名叫《张开隐形的翅膀》让笔者记忆犹新。这一期的嘉宾――赵志文,是位残疾火炬手。见面之后他既不愿意向我们提供书面个人信息材料,也拒绝接受我们的访谈要求。虽然最终他勉强答应了,但由于事前没有掌握嘉宾的资料,触发笔者在直播过程中比平时更倾注精力地去听,同时也即兴把握了一些契机,使得整组节目赢得了嘉宾和受众的共鸣。最终,该节目喜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专家组的肯定也让笔者更加感到作为一名访谈节目主持人应该用心去听、去交流,然后利用谈话的契机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
  第三是巧妙引导。谈话节目,现场感强,真实性高,要求主持人在访谈中要强化现场把控意识。在访谈的过程中,主持人既要尊重嘉宾、信任嘉宾,又要主动引导、积极配合,让嘉宾充分发挥主动性。主持人既不可因为嘉宾是领导或某方面的专家、知名人士而显得紧张,也不可因为嘉宾是平民而态度傲慢,应该平等对待、洒脱自如,这样在节目的运作过程中方能主宾配合默契,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笔者在主持《政风行风热线》时,访谈的对象基本都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或部分市领导。在访谈中,当涉及到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时,需要主持人以刨根问底的精神,引导嘉宾说出具体的措施。如有期节目是与市容局领导的访谈,聊到了某学校周边小摊小贩的“三无食品”问题,笔者问嘉宾:“这个群众反映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解决好?”这位领导的回答是“尽快”、“不久”等字眼,笔者马上追问,“尽快”是多久?市容局领导沉吟了一下:“一个月内,开学之前保证解决好。”一个月后,市容局嘉宾再次走进直播间作了回访反馈,确实没有食言。从这期节目中,百姓看到了这位局长言出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也从侧面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风尚。同样,作为《政风行风热线》的姊妹篇――《阳光热线》也是一档“为百姓说话、替政府分忧”的民生服务类栏目,今年,该栏目喜获了安徽省“十佳栏目”。在一期节目中,有位王女士非常焦虑地向我们反映她的十几万元沉陷区征地拆迁补偿款七年多了还没有拿到手。节目中,我们联系了当地相关镇长,下了节目之后,我们陪同王女士一起来到了该镇长办公室,镇长对王女士的情况非常重视,并答应尽快解决,王女士对这种处理方式也表示满意。对于服务民生的新闻访谈类节目,在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持人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要有在直播中善于巧妙引导嘉宾的意识,要把握好度,不卑不亢。
  最后是主持人要善于机智发问。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在新闻谈话类节目中,谈话一般都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对谈话的分寸和谈话的张力主持人要善于调控。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的机智发问会让节目现场气氛活跃起来。例如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会客厅》曾做过一次“中国慈善十年”的节目,主持人沈冰采访中华慈善总会的第三任会长范宝俊。谈话过程中,沈冰请范宝俊现场演示一下他平时如何进行工作,并把自己假设为范宝俊试图劝说为慈善事业捐款的企业家。这样的角色假设,使得主持人和被访谈者一下子拉近了距离,现场的气氛被调动起来,设置了悬念。观众想看看范宝俊辉会怎样说服眼前这位“企业家”。与其说这是主持人给范宝俊故意设置的小难题,倒不如说这是个机智引导。机智地发问可以调动嘉宾和受众的兴趣,使谈话充满起伏,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
  
  结语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为不同观点、多种声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公平话语平台。纵观我国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相对于国外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占到其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总量的40%,我国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竞争必定会更加激烈,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和制作者们必须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与时俱进、科学决策、果敢行动,把此种节目类型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①王嘉钰、沈萌萌 主编:《曹可凡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②雷蔚真、邓力:《电视品牌的策划与创建――透析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85
  ③【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媒介研究的进路》,新华出版社,2004
  ④Opening Skinner’s Box:Great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Lauren Slater 2007(05)
  ⑤【美】约翰?菲斯克等 著,李彬 译注:《关键概念:传播文化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
  (作者:淮南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主持人)
  责编:姚少

相关热词搜索:嘉宾 主持人 话题 话题 嘉宾 主持人 超级话题主持人申请词 超级话题主持人申请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