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现象 [浅析网络传播下的审丑现象]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透过网络人们可以了解各种信息,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一些媚俗、炒作等丑陋现象也随之而来。本文针对现今存在的网络红人以及媒体的跟风审丑现象,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网络红人审丑网络传播
  
  一、网络“审丑”
  一名叫蓉荣的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布的帖子引起人们热议,内容是记录其高中同学小月月在游玩上海世博会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雷人事件,正是这篇帖子让一名新的网络红人浮出水面,小月月及其追捧者拜月神教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其实,通过发布自己丑态来吸引人们眼光,小月月并非首创。从“木子美”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性爱日记引来众人围观,到后来的芙蓉姐姐、凤姐,再到拜金女、伪娘、小月月的一系列惊人举动,他们出名的手段如出一辙,喜欢炫耀自己,却又丑态百出。这些网络红人和我们传统的审美观大相径庭。可是,他们的种种丑态,却成功地迎合了一些人浮躁、猎奇、无聊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更像是流行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效仿,“审丑”也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另一消遣,随着这些网络红人的蹿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网络上似乎已经开始了一个以丑为美的审丑时代。
  二、造成“审丑”泛滥的原因
  1、网民的看客心理是其生长的土壤。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而这其中学生群体占网民比重的近三成。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9.8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1小时,网民素质较低,将近九成人学历在大专及以下;收入上,有70.4%的网民收入低于2000元,网络使用进一步向低收入者覆盖。
  在网络传播中,网民的“看客”心理造成了对于诸如小月月、芙蓉姐姐等一系列网络红人的围观景象。鲁迅大师就曾在他的多篇著作里深刻地揭露了一些人的看客心理,他们并不在意被看者所处的真实环境及其真实身份,而仅仅是对某一事件进行围观,这就将现实生活直接转化为一个单纯审丑的过程,他们围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娱乐消费。但是,与现代网络中存在的审丑现象不同的是,鲁迅笔下的被看者们确实遭遇凄惨,只是他们沉醉在自己的悲惨“表演”中,并不知道自己只是充当了别人无聊生活的一点消遣;而现代的网络红人,则是为了出名等利益关系,自愿被围观。
  “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在现代社会,日益发达的媒体反而增加了受众的看客心理。因为人们在传媒建立的拟态环境中逐渐丧失了辨别真假的能力。对于一切现象的呈现不过是一场现场直播的节目罢了。”②舆论具有多样性,可是,对于此类网络红人,虽然早期还是有人欣赏他们的自信,但随着这些网络红人行为的愈加离谱和肆无忌惮,大众舆论逐渐趋向统一,是不是我们的社会有某种需要、某种东西透过这种人物典型跟对他的攻击、消费,得到宣泄和满足?而网络的多样性、丰富性也恰好的迎合了他们这种看客心态,事实上,他们仅仅是希望从对网络红人们的围观中,通过“欣赏”他们的种种丑态来是自己的心理获得快感,可也正是由于受众“看客们”的需求,网络红人们才有了欣赏他们的观众,获得了滋养他们生长的土壤。
  2、传统媒体的介入使“审丑”之风愈演愈烈。网络由于准入门槛较低,且其发布信息不像传统媒体那样由专业机构经过严格程序并有专门人士进行严格采写、把关,使网络炒作有机可乘。虽然网络普及率很高,可是其影响力特别是权威性还是弱于传统媒体的。其出现的热议也仅是昙花一现,人们很容易会忘却,并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转移视线。然而,一旦传统媒体也介入进来,其影响就大大扩展了。
  传统媒体的盲目跟风,并与网络炒作形成一种互动,二者共同作用下,促使人们“审丑”持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迎合受众这种窥奇心理;也正是由于传统媒体的介入,不断加深着人们的“审丑”印象,使得人们从开始的一笑了之,转向把他们当做一个新闻(或事件)来对待,并对此类人群存在的价值有了重新思考。从而,使这些网络红人彻底摆脱自己的尴尬身份,开始成为可以和那些超级明星一样可以登上报纸娱乐版头版的娱乐人物。从草根变成受人瞩目的“明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甚至效仿他们,使“审丑”和被审成为一种现象。而在这场利益追逐的过程中,媒体如果迷失方向,必将逐步走上牺牲其职业品格,最终导致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3、网络推手――网络红人的制造者。拜金女、芙蓉姐姐、小月月等各色人物,占据着网络及各类媒体的报道版面,以其各种雷人举动吸引大众眼球,而伴随这一现象一种新兴职业应运而生――网络推手,正是他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他们打破传统观念,肆无忌惮地表达其“个性”价值观。这些网络推手不属于传统意义的新闻从业人员,因此,他们不受新闻行业规则的制约,为了点击率,甚至不惜完全背弃主流价值观,制造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必然有他存在的原因,有网络推手称,推手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挑起争议,而是否跟进,还要看网民的反应。从这个层面出发,看客才是真正的推手。今天的“审丑”现象,不仅形成了某种畸形的赢利模式,而且也是对新闻娱乐化的最大讽刺,这是网络推手直接缔造的争议,然而,媒体与公众也难辞其咎。可以说,网络红人、网络推手、媒体和看客们共同掀起了这场 “审丑之风”。
  三、解决之道
  1、媒体主动放弃炒作。对于大众传媒特别是传统媒体而言,应始终将公共利益摆到首位,切实起到传递信息、监督环境的作用。因此,媒体应树立反炒作意识。具体说来,包括两点要求:一是媒体自身强化反炒作意识,严格按照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行事,在从事新闻活动中,应始终秉持新闻的党性为第一性,在做好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新闻活动。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审丑”现象,首先做到不介入低俗话题,不盲目跟风,把好关,对于一些话题,采取不报道、不转载、不采访、不评论,不为炒作者所利用。在从事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始终用从业人员规范来要求自己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媒体权威力和影响力。此外,加强反炒作,也需要给新闻媒体施以外部压力。积极完善和规范相关新闻法律法规,在政策上使其有章可循,对于盲目炒作,宣言不良价值观的行为施以规章上的限制。同时,开展媒介批评也至关重要,针对新闻媒体特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传统媒体的跟风行为给予行业内部的评判。
  2、公众理性对待新闻炒作。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公众应学会理性的使用媒体。
  在一些“审丑”现象中,正是有了公众的欣赏才使这些网络红人们能够生存。公众借助媒体,获得了以往任何时代都不曾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然而,人们在获得这些权利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人们盲目跟风时,可能导致的是这些非理性因素掩盖住正面声音,使社会舆论转向非主流的一面。
  因此,受众应学会正确使用媒体,不做低俗行为的跟风者,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使媒体为己所用,不仅有利自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有鉴别事件真伪的能力,露丑行为实际上是少数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极端行为,如果公众不能很好的认识事件的本质,那么,公众舆论将很难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公众舆论所形成的巨大压力,终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公众应增强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学会理性对待这些露丑行为,不盲目跟风,更不以此做为个人情绪的宣泄点。③
  3、加强网络行为监管。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播达到了空前的迅速,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信息更加丰富和透明,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同时,任何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出声音,传播真正进入大众化时代。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给人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了许多便捷服务,但同时,也有其与生俱来的弊端。首先,新闻管理难度大大增加。这也使得一些网络推手们有机可乘,肆无忌惮地制造话题和争议人物。其次,人们利用网络发表个人意见,难免一些人会将网络当做个人情感宣泄的工具,在使用中夹杂个人不理性因素。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于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完善网络管理员的制度,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权限,使他们真正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做到删减一些包含敏感、不雅字眼的帖子这类表面文章上,将滥俗炒作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其出现机率。对网络推手们实行实名制管理,可以借鉴淘宝网的卖家管理制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那些恶意炒作甚至借助网络传播色情暴力的推手拉入黑名单,使他们的工作透明化而不是长期躲在幕后操控一切。
  媒体人常说一句话:“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以审丑吸引眼球的新闻选择标准,造成非理性炒作流行实属无聊的‘扒粪’之举,这对我们塑造主流社会价值观危害极大。”④如何从这场不正之风中走出来才是我们真正该反思的。
  
  参考文献
  ①http://tech.省略/special/
  00094IJ8/cnnic201007.html
  ②陆勇强,《看客心理的“文化理解”》,中青在线,2003.07.24
  ③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0-11
  ④卢文?,《迷失的媒体 被丑陋化的社会》,《青年记者》,2010(10)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网络传播 现象 浅析网络传播下的审丑现象 如何看待审丑现象 网络传播现象的物理学阐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