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借鉴故事的写作手法来报道新闻的写作方式,它通过细节的刻画、悬念的设置、平民化的视角、人物的对话以及线性结构的运用,把新闻事实当做一个故事叙述出来,凸显新闻中的人性与人情。
  【关键词】新闻写作 故事化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固有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新闻写作的新方法应运而生。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写新闻,正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采纳。
  一、新闻故事化的涵义
  对于“新闻故事化”,目前新闻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用故事式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①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②
  新闻故事化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就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新闻故事化”的要点在于以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新闻,即借鉴故事的写作手法来报道新闻的一种写作方式。讲故事的新闻一般都很注重人物的言行、事件的细节、环境的画面等,注意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情境,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优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故事化的叙述技巧
  (一)刻画细节
  “细节是金”,新闻的故事化写作不仅仅需要用Who、What、Where、When、Why这5个W,不仅仅需要记下引语和事实,还需要用记者对细节的捕捉力,通过对画面的描写,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如果把框架比作故事的筋骨,那么细节就是故事的血肉,它能使故事变得立体、丰满和鲜活。
  细节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出“故事”的地方。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好的故事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生动细节。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斗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事件的跌宕起伏也都是靠细节来完成的。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③
  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借助椅子止痛、棉袄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按着肝部、藤椅的大窟窿等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县委书记。正是这些细节描写,深深打动了读者,也更好地诠释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设置悬念
  一篇优秀的叙事新闻应该让故事慢慢展开,步步引诱,让读者不停地想要读下去。在故事化的新闻写作中,尤其是在特稿写作中,首先会使用一段描述性轶事。这样的写法比直接说理更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唤起人们的认同感,同时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人们通常是从具体的、自己所熟悉的人或事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去理解更为广大的社会生活。如《我也是一片树叶》的开头:
  本报北京5月5日电 5月4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2级研究生胡薇薇和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搜索最新的资料,为硕士转博士工作做准备。突然,安静的图书馆传来一阵欢呼,胡薇薇抬起头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她的眼帘。④
  像讲述故事一样,文章的开头波澜不惊,娓娓道来,不经意间设置了悬念:为何欢呼?这个熟悉的身影又是谁呢?通过悬念的设置,激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三)平民化视角
  新闻故事化为避免受众注意力倦怠,将人物作为报道关注的焦点,以个体的故事、经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引出重大的新闻事件,或揭示新出台的法规政策,或反映社会变迁。而通过平民化的视角把人物的故事有层次地叙述出来,成为故事化表述的惯用手段。
  平民化视角,一层含义是讲故事的新闻作品采写的多半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在全国好新闻和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里也不乏讲述普通人的普通故事的作品,如《“吹灯兵”的情怀》(1987)讲述的是某部勤务连排长张声林在5次恋爱告吹之后,终于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姑娘的故事;《下辈子,我们还当母子》(1996)讲述的是一位教师鼓励身患恶性淋巴瘤的儿子坚强、乐观的故事;《追你追到天边边》(2001)讲述的是军嫂不顾艰难,上山与官兵一同过年的故事。
  普通人的故事往往是普通人民群众生活的缩影,其社会意义可能比某个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更有价值,他们的故事是更贴近真相的社会现实。
  平民化视角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让领袖人物走下神坛,对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不是采取仰视,而是平视的视角。它首先要求人物行动本身的支持。仍以《我也是一片树叶》为例:
  ……
  惊讶中,温家宝总理来到了胡薇薇的面前。
  “总理好!”胡薇薇立刻站起来打招呼。
  “你坐着吧,在干什么呢?”总理问。
  “我在查阅一些资料。”胡薇薇回答。随后,她向温总理介绍了自己的专业和近期的学习计划。“他真的很亲切,好像我的父亲。”胡薇薇说。
  ……
  没多久,总理来到了他们中间。“今天和大家聊一会儿,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吧?”总理问。同学们用笑声做出回答。随后,总理在史浩宇对面坐了下来。
  有位同学问总理,我们上游泳课时,老师指着外边的大树说,当树叶从嫩绿转为浓绿时,“非典”也就过去了。如果把全国比作一棵大树,清华园只是其中的叶子。总理,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总理的回答让同学们动容。他说自己也是大树种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因为忧心“非典”,常常夜不能寐,思及“非典”时甚至泪流满面。⑤
  本文舍弃了一般的套路,有意选择了温总理亲民的许多细节,如总理一开始就要求胡薇薇坐下说话;后来又征求大家:“今天和大家聊一会儿,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吧?”;把自己定位为大树上的一片树叶等等。这些鲜活的细节,不但拉近了总理和大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受众和新闻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拉近了受众和总理的距离。
  (四)人物对话
  把对话穿插到新闻报道中,会揭示新闻或新闻人物的意义。掌握好新闻报道使用对话的窍门,能加深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如《我也是一片树叶》以总理与同学们的对话为主体,让读者看到了“平民总理”的风采。
  (五)紧凑的线性结构
  新闻故事化以人物作为报道焦点,是一种线性的、按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构。有学者将这种线性结构概括为:总括――场景――冲突――结局⑥。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往往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事件核心在冲突和悬念上,并且十分注意对人性和人情的体现。如《向劳模鞠一躬》等作品,由于把事实纳入故事的叙述框架,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人情味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对新闻故事化的认识
  (一)真实是新闻故事化的生命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是其基本特征。新闻报道有各种类型,故事化写作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类型、一种模式或一种因素而已。因而,即便故事化的新闻报道用尽了故事写作的各种技巧,但真实性仍是新闻故事化的生命。它“坚持报道社会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敏锐地追踪时代的发展趋向。追踪的是事实、事实、事实,获取的是第一手材料⑦”。
  新闻中的每一件事例、每一句话都要求是记者采集回来的,不允许丝毫的虚构与想象。有的记者为了弥补采访缺失或者采访不够深入,在新闻写作中进行想象,将新闻报道变成了文学创作,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己经失去作为新闻的意义了。
  (二)新闻故事化与新闻“低俗化”的联系不是必然的
  有学者认为,新闻故事化会使新闻“低俗化”。其实,新闻故事化只是新闻报道一种写作方式而已,遵从新闻报道规律来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因素,从而反映生活某些规律,这与新闻报道流于“低俗”和“肤浅”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有一味强调对新闻事件进行形式上的“故事化”才会带来新闻的低俗化。所以,我们提倡新闻报道中有益的故事写作,反对仅从形式着眼的肤浅的“新闻故事化”。
  总而言之,新闻故事化恢复了人们对新闻的兴趣,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一写作方式,能扩大并加深新闻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丰富新闻写作的内容及手段。
  
  参考文献
  ①戴振雯,《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写作》,《新闻世界》,2009(12)
  ②[美]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57
  ③刘海贵:《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3
  ④⑤刘海贵:《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范式与典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1、202
  ⑥黎明洁:《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3
  ⑦李希光:《畸变的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0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故事 新闻 浅议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 鲁化新闻故事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