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民日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人民日报》子报刊创办探源]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人民日报社目前已拥有25家社属报刊,是中国最大的党报子报刊群系。回顾人民日报社属报刊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一批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报刊相继问世。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人民日报》的子报刊创办进行探源和梳理。
  【关键词】子报刊 《战地增刊》 《新闻战线》 《讽刺与幽默》 《市场》报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民日报社已拥有《环球时报》《京华时报》《健康时报》《新闻战线》等25家社属报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党报子报刊群系。人民日报社在构建与《人民日报》相匹配的社属报刊格局中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已走出了一条从单纯纸媒到多媒体、从单一语种到中英文双语、从专注国内读者到拓展海外读者的社属报刊发展之路。
  回顾人民日报社属报刊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一批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影响力的报刊相继问世。《战地增刊》(后改名《大地》)创刊、《新闻战线》复刊、《讽刺与幽默》创刊、《市场》报创刊,人民日报社属报刊规模初显,掀开了报刊体系形成的序幕。
  《战地增刊》办刊的最初探索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报纸的篇幅有限,文艺期刊恢复和创刊的又少,许多文章都不易发表。同时整个文艺战线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任务也十分繁重。①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民日报》的副刊延伸杂志《战地增刊》(后改名《大地》)创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8月人民日报文艺部创办《战地增刊》,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登散文、革命回忆录、文艺评论、杂文、读书札记、知识小品,以及短小的诗歌、文艺评论和美术作品等。以《战地增刊》创刊号为例,当期就发表了《周恩来同志在长沙大火中》《忆郭老在东京的一次讲演》《朱自清诗选》《巴尔扎克谈〈幻灭〉》等回忆文章、诗歌、文学评论,还发表了李准、胡愈之、艾青、杨朔、季羡林等名家的文章,也刊发了美术家阿老、叶浅予、丁聪、苗地的作品。
  1981年1月《战地增刊》改名《大地》,“意味着这块小小版面孕含着广阔的天地”。②期号从第1期始,两个月出版一期,12月停刊,一共出版了6期。同年底,全国文艺期刊基本上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大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宣告停刊。采编人员集中精力办《人民日报》副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新闻战线》复刊
  成为人民日报社真正的子刊
  《新闻战线》是1957年12月创刊的,当时是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三家合办。虽编辑部在人民日报社,但还不是人民日报社独立主办的杂志。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月,由新闻战线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战线》正式复刊,它成为人民日报社真正意义上的子刊。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直接推动了历史转折的实现,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均得到了体现。《新闻战线》的复刊更是大背景下的产物。《新闻战线》在复刊第一期《复刊的话》中就提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以此)开展新闻理论和实践的讨论和研究。”
  《新闻战线》1978年12月复刊至1979年为双月刊,1980年改为月刊,由《新闻战线》杂志社编辑出版至今。经过数年的发展,《新闻战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确立了全国权威综合性新闻业务刊物的地位,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队伍的培养、新闻改革的探索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讽刺与幽默》创办
  开启漫画刊物新时期
  《人民日报》是在国内率先发表漫画作品的媒体,不少优秀的歌颂漫画和讽刺漫画深入人心,为各个时期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在文革时期漫画很少刊发,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为解决《人民日报》版面有限、批评性稿件不超过一定比例的矛盾,解决一些题材不适合发表的矛盾,决定创办漫画副刊。
  1979年1月5日,漫画增刊出版计划正式上报中宣部。1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胡耀邦、新闻局朱穆之批准了报告:“同意你们办这么一个副刊”。③1979年1月20日,《讽刺与幽默》创刊,以漫画增刊的形式出版。以“讽刺与幽默”五个字定为刊名,其用意是“讽刺”和“幽默”两者兼备才是好漫画的完整标准。自从《讽刺与幽默》出版以后,各地报纸刊物争相发表漫画稿件,许多漫画小报相继出现,开启了漫画刊物的新时期。
  如今刊物已成为中国历史上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漫画刊物④,深受读者喜爱,影响广泛。
  《市场》报的创办
  受到中央高度重视
  197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专门面向市场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张彩色胶印报。⑤《市场》报的创刊,在国外媒体眼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在中共新闻史上,《人民日报》创造了一张独树一帜的报纸。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提出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安岗感觉到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思想需更好地贯彻,于是有了创办《市场》报的打算和行动。另外,也考虑到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学生提供采访学习的机会,提供一个实战阵地。
  中央对《市场》报的创办非常重视,是中央领导胡耀邦亲自批办,薄一波、薛暮桥积极支持的。⑥197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报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胡耀邦,请示中写道:“《市场》报的版样送上请阅。这是新闻研究所为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进行采访实习和新闻业务学习而办的报纸,半月一期。公开发行。参加编辑者有新闻研究所新闻业务教研室、人民日报记者部和工商部,我们拟在十月一日发行。请批示”。胡耀邦当天即在文件上批示:“我赞成这个报。但不要赠送而要订阅。也可考虑外销。”据曾任《市场》报主编的于明记述:“(《市场》报)出版前把报纸试版和请示报告送给党中央,胡耀邦同志在三个小时内就批了回来。”
  《市场》报创办不到一年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中共中央认为《人民日报》出版《市场》报在国内外都受到欢迎,要求在全世界用外文出版发行。在1980年9月18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发给人民日报的《中央会议决定事项通知》(通字87号)中明确指示:“《人民日报》编辑出版的《市场》报,在国内外都受到欢迎,同意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做为对外介绍我国商品和市场情况的报纸,并翻译成各种外文,向全世界发行。请《人民日报》与有关部门商量后,提出方案,按有关规定报批后组织落实。”
  《市场》报创刊时定位于“为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服务”,仅一年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1981年1月8日《市场》报由半月刊改为旬刊,改刊后信息量大大增加。不到5个月的时间,《市场》报再由旬刊改为周刊。到1989年1月2日,《市场》报正式冠名《市场报》。《市场报》从创刊至2009年3月30日终刊,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语
  时代大背景促成了《人民日报》子报刊的诞生与复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人民日报社创办的子报刊在相关领域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均达到一定高度,均承担着特定历史阶段赋予的任务,具有开启时代先风、开创时代先河之特点。此时期的《人民日报》子报刊数量还不是很多,还未形成规模,涉及的领域还很有限,距形成报刊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为后期人民日报社属报刊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①本刊编者,《谢别读者》,《大地》,1981(6)
  ②田钟洛:《文艺宣传》,《人民日报各部宣传介绍――纪念人民日报创刊四十周年》(内部资料),1988:27
  ③④英韬:《〈讽刺与幽默〉诞生前后》,《人民日报回忆录》,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383
  ⑤林里:《他的新闻敏感》,《安岗新闻工作五十年》,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146
  ⑥于明:《于明同志谈安岗办〈市场报〉》,《安岗新闻工作60年》,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10
  (作者单位:健康时报社)
  实习编辑:张兴宇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日报 探源 报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人民日报》子报刊创办探源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