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甩掉依赖的拐杖】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众所周知,拐杖的作用是支撑,替人分担一部分重量,助人行走或站立。登高、腿伤或年老体弱者常用它,是人类善用工具的智慧体现。这是生理上的拐杖。   人在旅途,常遇问题,常有坎坷,能善于调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即老师、同学、家人、同事等等,讨点儿主意,获得启发,借助这一臂之力,解决问题。这是心理上的拐杖。
  困难之时,受人一助,还会心理上有收获:被人支持的感觉真好,茫茫人海不孤独,心生温暖。小的时候,我们心智还弱,力量也不够,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帮助,令我们信赖,也让我们感到幸福。那时候,助人者、被助者、社会他人,都会视之为自然和正常,此时的母慈师教是雪中送炭,是爱的表达,令人赞赏。
  但是,如果人已经长大,却习惯性地过度依赖外界支持,大有紧紧抓住不放的势头,凡事没有主张,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人替自己拿主意,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你的心理成长还未完成,独立性不强,即人虽长大,但心理上还处于“哺乳期”。
  孩子为什么没能顺利“断奶”?
  我想,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就是在“心疼”、“爱护”的名义下包办代替,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长大的权利,不小心阻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或许是父母或者类似父母的重要他人,比较爱控制,只有将一切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才能心安。换言之,他们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却不知道耽误了孩子变成熟。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样说:“不行,我儿子没有我不行,我必须得去!”他是个正常的人,怎么知道没有你他就一定不行?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
  这种心理状况对自我非常不利。过度依赖“拐杖”者,内心会经常体验到无助、惶恐、焦虑,甚至有时为了获得帮助会委曲求全。此外,会殃及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他的这种依赖,在家人父母看来是责无旁贷,会无条件满足;可是出了家门,上了大学,进了职场,如果依旧没有主张,弄得身边的同事、同学都变成了自己的“拐杖”,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他人也会敬而远之。结果自己难免涌出被拒绝感:世界怎么了,他们怎么如此待我?接着陷入更深的无助感,甚至抓狂。也许还会透着怨气发问:不是经常被教育要与人为善,要帮助他人吗?怎么就那么冷了呢?
  不错,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帮助,这里面的关键是“互相”,即有来有往,而不是单向的,因为他人没有义务老是帮你分担本该你自己承担的责任。当遭遇他人不耐烦的眼神和话语时,或许会有尴尬气恼,然而,也正是这拒绝迫使你转向自我,虽然会有笨拙,会有出错,但到底还是迈出了自我解决的第一步,朝着人格独立又靠近了一些。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想想看:如果对方虽然内心不悦,但一直硬着头皮去应付,内心会越来越不平衡,其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说不定会突然爆发出更加伤害彼此感情的言行。因此,他人如实传递出心中感受,既忠实了他自己的心,客观上也给了依赖者一个成长的机会。当然,是否能成为成长的“机会”,还要看自己能否识别并抓住。
  也许我们会发现那个“整日手不离拐杖的人”,不也能安然度日吗?那不是挺好的吗?
  不错,那个过度依赖的人有可能过得很平静。但是,必然会有另一个心甘情愿做其拐杖的人出现,即彼人的依赖正中此人的强烈支配欲,即代他人做决定,此之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貌似天作之合。不过,“完美互补”得以持续的前提是,这双方中不能有一方成长,一旦某一方的心理起了成长性变化,便打破了这个特定的平衡状态,战争或者没有硝烟的战争将会接踵而至了,先是内心起波澜,而后逐步演变成狂涛不止。
  趋乐避苦,人之本性,有个“拐杖”令路变畅通;过度依赖,则“拐杖”变“拐障”。尝试扔掉拐杖,独立处理问题情境,才是挣脱“无助”泥潭的必由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拐杖 甩掉 依赖 甩掉依赖的拐杖 甩掉拐杖 何时才能甩掉拐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