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_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大学生诚信度降低、人际交往边缘化等,更有甚者还出现网瘾综合症、网络自闭症等。综合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互联网自身的属性使然互联网本身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等特点,网络这些固有的特点给大学生倾诉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使大学生网民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任意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思想,甚至于过分地、报复性的为所欲为,在网络世界里说不道德的话,做不道德的事,而不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社会化过程中会大大降低了对在现实社会中良好品德的认同感。同时,网络交往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现实诚信度,使得他们不在轻易地相信现实中的诚信,同时也没有了自己的诚信,直接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世界中的情感交流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存在很大差异,虚拟世界中的沟通和交流缺少感性的联系,是非正面的,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这个身份不明的社区增强依赖性,造成同学之间人际情感的淡化,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实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下降,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消沉等心理问题。
  2.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使然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自身具有自主性、自我性、敏感性、多极性等特点,他们精力充沛、感情丰富,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比较强,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强烈、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由于人生阅历浅,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在现实世界中,心理需求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虚拟世界里,在网络环境中,他们的各种交往和行为都是在虚拟状态下进行的,对于情感和体验的敏感需求在这里得到了释放,所有现实世界里不能实现的欲望在这里也都得到了暂时的满足。通过上网玩游戏或聊天,获得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久而久之,上网成瘾,沉醉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学业荒废,身心受损。
  3.外来社会因素的冲击造成这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起来的,他们生活在网络时代,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但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理环境也在日渐多样化,社会生活激烈的竞争性、莫测的风险性、快速的节奏感和巨大的压力感,带给人们的是终日的奔波忙碌与疲惫不堪。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社会价值的失落、斑驳陆离的诱惑,已叫他们心神不安,再加上家庭原因、学业压力、就业前景等诸多因素,让他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负荷。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时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带来了新的机遇
  1.丰富了教育资源,搭建了教育平台。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海量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辅导信息,丰富了我们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互联网的充分运用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
  2.更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传统模式。网络世界具有便捷性、新奇性、多样性等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更新了工作的方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卑尊之分,没有角色的区别, 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异,传者与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双向交流是无障碍的,这种工作方法非常符合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心理特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3.打破了传统模式,增强了教育功效。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的偏见以及自身心理发展的闭锁,让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咨询部门中因害怕自己的隐私暴露而不愿或不敢完全敞开心扉,不能直接而真实地表述自己的心理问题。这种状况容易使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掌握产生模糊和滞后。但在网络世界里,学生的真实身份得以隐藏,他们觉得更安全,故可以摘掉面具,畅所欲言。这对于心理健康工作者来说,可以通过网络更为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真实状况,及时追踪他们真实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际功效。
  二、网络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1.大学生成长环境复杂化。网络时代,伴随着信息爆炸和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日益复杂化。互联网中的资讯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网络言论随处可见,除了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外,一些低俗的、反动的、色情的、带有煽动性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可以说内容五花八门、良莠并存。大学时期,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多元化的和分散性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教育者调控能力弱化。过去,学生接触信息的主渠道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正面的、积极地内容直接传递给学生。但现在,除了教育者的传播,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而在网络世界中,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宗教信仰,都穿梭其中,信息无法控制和过滤。网络上那些渲染暴力、色情、金钱、变态的格调低下的信息,毒害着大学生的心灵,扭曲着他们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与学生沟通的效力被大大削弱,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形成其健康人格的能力也在弱化。
  3.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样化。概括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学习管理方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下滑,有严重者甚至失去自我约束能力。他们的自律意识被大大削弱,对现实的感受能力也不再敏感,心理问题随之而来。第二,人际交往沟通方面。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大学生通过与师长和朋辈之间的交流,学会尊重和宽容,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而网络交往是在虚拟情景下进行的,并非面对面的交往,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导致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第三,人格性格发展方面。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日渐增强,当他们从虚拟世界获得比现实世界更多快乐体验时,就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入网络交往。网络掩盖了真实生活,扩大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社会”之间的差距,他们在网络上寻求到了完美的人生,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一败涂地。其自我系统中的“现实的我”与“网络的我”产生冲突,严重的可导致双重人格问题的出现,即人格分裂症。第四,求职择业需求方面。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预期往往过高,理想往往与现实差距过大,当在现实生活面前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首先想到从网络中寻求安慰,通过网络游戏或扮演现实中不可能扮演的角色等方式取得成就感,消极地对待或逃避现实世界,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与对策
  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多元化 网络时代,信息环境瞬息万变,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时刻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以此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对大学生的潜在要求。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普及心理知识、调适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问题干预等等。网络环境下,还应该包括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自律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等内容。通过增加多元化的心理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健康、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使他们适应自身变化和社会时代变化带来的心理环境的变迁。
  2.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需要多样化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维活跃、追求个性、标新立意的群体,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也不够生动, 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需要进一步的多样化。第一,利用网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查和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及时掌握和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有效预防心理障碍的形成。第二,加强校园主流文化建设,确立和强化主导价值标准,引导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正确方向,通过教育者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网络讨论,引导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网上自我教育的质量。第三,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开展丰富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网站,实现学校之间或地区之间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和资源共享。通过开展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举办网上心理健康征文等活动,直接让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运用心理知识调节自己心理问题的积极性。
  3.心理健康教育者素质需要全面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者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现代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者应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网络,通过普及心理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开发潜能、张扬个性等方式,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状态。
  (作者刘春玲、初磊均为青岛农业大学 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 网络时代 健康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