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批谕旨》释雍正遗留之谜]雍正篡位之谜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器物对于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一个人一样珍贵,因为历史长河的记忆难以附着在人短暂的生命中,它的流传和延续,它想告诉后代的话语,都烙印在这些器物之上,通过它们,后人将看到其祖先的足迹。
  雍正可谓历史上最为勤勉的皇帝,为政13年亲手御批奏折4万多件,日均10件,件件一丝不苟。“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这是雍正的御笔朱批,好似为自己下的注解。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留存至今的雍正亲自批阅的奏折约有3万件,为了配合此次大展,台北故宫选展精彩的雍正朱批奏折尤为引人注目。此次展出的每折朱批中,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甚至千字,洋洋洒洒。奏折上,字里行间可见雍正的亲笔批示,可以说是前批,后批,中间批,让人叹为观止。从中可看到他惩治贪污,倡行廉政,赏罚分明。同时,这些朱批奏折诠释了雍正为何要对兄弟,大臣如此严苛,很多历史事件也在其中得以真实地呈现。
  证据不言,亦能解释历史。《?批谕旨》印证了雍正皇帝那一段风风雨雨的日子,许多朱批今日读来仍令人感佩。雍正生前死后受到猜疑最多,可当你面对这样的文物时,无法不去思考,无法不在脑海中再现一个朝乾夕惕,宵衣旰食的封建帝王。
  
  推行密奏制刊印《?批谕旨》
  
  雍正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在他即位的当月,谕令大学士、尚书、侍郎“政事中有应行应革能裨益国计民生者,尔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
  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雍正帝定立了一套保密制度。撰写人须亲自书写,一般不许他人代笔,写就不得外传,否则治罪。由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雍正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
  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奏折,康熙朝具折奏事的官员100多人,雍正朝则增加到1200多人。皇帝通过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而奏折运转处理程序,因“阁臣不得与闻”,而避开阁臣干预,特别是官员之间可互相告密互相监督。
  雍正的朱批虽因原奏而起,但并不受其制约,故而内容极其广泛,上至军国要务,下至身边琐事,几乎无所不包。雍正朝的许多重大政事,例如摊丁入亩政策,就是在雍正帝与黄炳、李维钧等疆吏、中央九卿间通过奏折反复筹商而最后定下来的。
  雍正对密折的朱批般都是顺手批来,所以非常口语化,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嬉笑怒骂,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甚至常常不避村俗俚语。透过朱批,彷佛看到雍正时而欣喜大笑,时而叹息落泪,时而天真,时而狡狯,有时展露专制君王之威严,有时又温婉如老妪。而捧读上谕的臣子则感激涕零誓死效忠,或倍感龙颜易怒,恩威难测。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介绍,雍正当年经常拿出以前的朱批奏折阅读,越看越喜欢,就亲自将这些批过的奏折进行选择,并加以润色,由武英殿出版了《?批谕旨》的双色套印本。
  雍正十年(1732),清世宗下令将外省臣工回缴的朱批奏折加以整理认为其中批谕,有训勉之词,有教人为善有戒人为非、或有助于整饬人心风俗的内容,加以编辑公布,希望让臣民知晓皇帝为政理念,勤奋图治的决心。当然,从中也可以清楚体会到雍正帝向人夸耀帝业的意味。
  此部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批谕旨》共112册,雍正帝(自序)指出,书中收录大臣奏折数量,不过是存量十分之二三,其余奏折,或因忌讳不便收录,或已编排待刻而尚未公布。本书刻印出版,如与原折比对,几乎每件收录的朱批奏折都经过删改修饰,其中尤以朱批部分更为明显,因为当时雍正帝顺笔书来,未加修辞。下以雍正四年(1726)十一月二十日浙江巡抚李卫《奏报浙省外海玉环山一处该如何募民垦殖,设官防守以抵御洋匪侵扰等事具奏请旨》为例,李卫原折朱批为:
  
  
  
  
  好事、好事,此等是览而不嘉悦者,除非是呆皇帝也。好的,好的,如此方不愧封疆之任。你居心原不凡,勉之。但闻你累得失血,此又大错矣。向后不可,遵旨量力为之,不然即为负朕也。
  《?批谕旨》选录了此折,折中朱批日
  兴自然之利,美事也;安无籍之民,善政也。能如是方不愧封疆之寄。汝之秉心立行,原属不凡,勉之!第闻汝因过劳吐血,此则大谬。嗣后慎勿复尔,诸凡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若不谨遵谕旨,即为违负朕恩。
  两相对照,《?批谕旨》中经过修饰的朱批,已失去雍正原批所呈现的率真与朴实。
  
  通宵达旦批览奏章留下大量朱批谕旨
  
  雍正帝勤于政事,自云年富力强,可以“代理”“大学士所应为之事”,要把皇帝和内阁两重职务都兼起来。他即位以来,自诩“以勤先天下”,自朝至暮,少有停息,日间引见廷臣百官,夜间挑灯批谕内外大臣具呈奏折,常至深夜仍未倦怠,十多载如一日。他亲笔朱批,从未假手于他人,亦无一人从旁赞襄,悉属君臣间的秘密,外人无由得知。他在繁忙中又特别认真,臣下题本的错字,重复汇报的内容,都在他精细审视下检示出来。因为勤政,加上一套有效的行政办法,所以雍正办事迅速果断,这正是他刚毅性格的表现。
  
  《奏谢恩赐貂冠等物折》云南总督鄂尔泰奏
  本折原是云南总督鄂尔泰(1677-1745)谢恩折,雍正朱批则谈到自己深夜灯下批折心境,说明即位后的帝王生活。
  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贵改土归流的成功,使得他深获雍正的倚重与宠信。雍正五年(1727),赏赐了鄂尔泰貂冠,四团龙补服等礼物。鄂尔泰在奏折中充分表达于圣恩的感戴,期盼雍正“少就暇豫,勿过于任劳”。尤其是鄂尔泰注意到雍正朱谕是夜间灯下所写,因而感动到“气咽涕垂,无以目处”。如此君臣相惜的对话,至今读来令人动容。
  从朱批内容可知雍正批折作息,他说:“朕立志以勤先天下,白日在宫中批谕奏折,外人亦不信,况廷臣之面奏折奏者,亦烦心绪,亦不静,不如灯下甚好。大概外来奏折,晚批者十居八九。此折亦系灯下,朕从幼夜间精神更好,非出勉强也。”由此可知,雍正喜好灯下工作时的宁静,因而常在夜间批覆奏折。
  
  不忘父皇“戒急用忍”的训诫
  
  雍正帝具有刚毅的性格,他教导臣下“世间事,要当审择一是处,力行之,其余利害是非,概弗左盼右顾,一切扰乱阻挠,不为纤毫动摇,操此坚忍不拔之志以往,庶几有成。”
  他倡言要树立坚忍不拔之志,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他强烈反对优柔寡断的性格和作风,主张办事不十自艰难,不怕阻挠,认准了就干。然雍正帝的刚毅果断同急躁毛病连在一起。康熙帝批评他幼年“喜怒不定”,他自以为到成年改正了,其实并不彻底。康熙帝又以“戒急用忍”训诫他。雍正登基为帝仍不忘制做“戒急用忍”挂屏悬之于室,作为座右铭,用以警示。
  
  《为恭缴朱批奏折并谢恩命调任甘肃折》
  提督贵州总兵官马会伯奏
  雍正四年八月十九日   奏折中雍正说明不忘皇父康熙皇帝“戒急用忍”的训诫。
  马会伯是雍正拔擢的爱将。雍正即位之初,曾颁“有儒将风”匾。雍正四年(1726)三月,转任甘肃甘州提督。本展件是马会伯恭缴朱批,并谢恩调任甘肃的奏折。朱批中雍正励马会伯称:“只保得自己无愧即好,其弟兄子侄亲友不必谆谆留心也。成人者自成人,自弃者亦不可强,如此方能公而不私。”朱批内容勉励勿因亲族涉不法而内疚。
  在朱批中,雍正又劝马会伯性戒急快,称“急快二字,圣祖皇考当日常训朕戒此二字,朕现今将‘戒急用忍’四字,悬诸座前,时自警惕,凡性情之病,人苦不自知,若一觉,大有益身心者,留意!”这种策励修养心性,又以庭训和爱将分享的君臣之情,实在少见。
  
  《戒急用忍挂屏》清雍正木雕嵌珐琅片
  长36.4公分宽27.9公分高1.3公分
  清《活计文件>多次记录制作“戒急用忍”挂屏,雍正元年制作铜胎珐琅吊牌、木作流云吊屏,雍正十年制作彩漆流云挂屏,珐琅流云挂屏,悬挂生活起居所在,做为座右铭。
  这件挂屏以木为胎,表面满刻云纹,挂屏最上缘栓如意形挂环,四角嵌画珐琅云纹片,主要的三片画珐琅片位于上方及中央,在云纹上分别书写两个蓝色的篆字,合而为“恩谕戒急用忍”六字,“恩谕”两个字所在的云纹珐琅片向上隆起成一三角形,配合下方向上涌起如山峰般云纹的呼应,使原本平常的造型,掀起一股动势,不仅强调出圣祖的地位,同时营造出尊贵非凡的气势。篆字的结体紧凑,书风工整,方中带圆,用笔于细微处起变化。珐琅片以白色为地,红,黄,蓝绿彩的云纹为饰,对珐琅颜料的控制技术纯熟。彩云多层卷绕,状似灵芝,并排时又成如意形。看似平淡的挂屏,却蕴含无限的灵动,细腻与圆浑等特色,视之令人低回荡漾,玩味不已。
  
  宗室骨肉相残为君难 知人用人为君更难
  雍正帝虽在激烈的皇位斗争中脱颖而出,但继位初期仍受到两股势力挑战一是延续康熙后期以皇八子允稷、皇九子允搪、皇十四子允褪等兄弟所聚集的宗室集团;一是以隆科多,年羹尧等人因拱卫有功逐渐恃宠揽权,骄纵不法的权臣势力。
  储位之争长达十几年,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程度,预示它不会随着胤稹的继位而彻底结束,胤稹还必须把这一斗争进行到底,这自然会影响到雍正年间的政治。
  尽管年羹尧在奏折上报告青海战役,说自己有11夜没睡觉,雍正马上在奏折上批了“好心疼,好心疼”;但日后年羹尧恃宠而骄,雍正最后将他处死。
  因此,对雍正帝来说,任何试图侵犯或凌驾皇权的力量必须铲除灭绝,选展的 尧抵西宁后,自雍正元年(1723)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七日间的奏报。
  年羹尧在折中说明抵达西宁后陆续平叛的情况。最初叛军进围南川、西川和北川,并进逼西宁十余里处。年羹尧于十月二十一日派兵救南川,于南川沈中堡役、西川镇海堡役和救援北川之役三战皆捷,奠定平定青海的基础。
  从奏折上的朱批,可以感觉到雍正帝对青海战况十分急切,读到年羹尧奏称救援北川得胜,雍正批日:“朕为北川尚未得信,意甚悬悬,今始安矣。”朱批中也显示出雍正对年羹尧的关爱:年羹尧奏称“臣之未能就枕者,已十一夜矣”。雍正随即批日:“好心疼心疼,真正社稷之臣。”年羹尧又奏:“身面微瘦,精神照常。”雍正则朱批:“好汉子,铁丈夫,朕少放宽矣。你一身之系如泰山之重,惟有虔诚对佛天佑你平安如意之外,亦无他暇他及也。”此折说明雍正即位之初对年羹尧的关爱。
  
  《奏报跪读朱批敬谨遵守折》署陕西凉州总兵宋可进奏
  雍正三年七月十五日
  本折说明雍正与隆科多、年羹尧的关系日渐恶化。
  这件奏折是署陕西凉州总兵宋可进奏谢雍正赐朱批渝旨。
  雍正三年(1725)初,雍正逐渐察党隆科多的罪行,于是差发他前往凉州查量地亩,由于凉州总兵宋可进是隆科多的旧部,雍正因此训令宋可进对隆科多“一点不要采他,敬他”,用冷落的方式使隆科多知愧知悔。从此折可以了解雍正三年七月以后,雍正对旧日宠信隆科多年羹尧二人的恩义已荡然无存。
  
  【朱批释文】
  知道了。用心做好官,操守要紧,不要仗着功劳,放纵如隆科多也。如年羹尧一般,贪诈负朕,负朕深恩,揽权柄,作威福,不堪的人。今朕差他来查量地亩,你向日曾做过他属官,此等负国诳上、背主不法的小人,一点不要采他,敬他。你等内外臣如果能实心遵奉朕谕而行,此等奸险不法的臣子,教他知愧、知悔方好。尔等若仍瞻顾小节,阳奉阴违,则将来人仍思权要有益,谁肯改畏也?勉励遵旨行,方与你自己有益。
  
  《奏请候选县丞张钟来直隶办理赈务摺》署直隶总督蔡廷奏
  雍正年间
  本折说明雍正皇帝必诛年羹尧。
  蔡廷原奏内容只是为了奏请拔擢张钟辨理赈务,然雍正朱批的重点,则是向年羹尧的政敌蔡廷说明处置年氏的心路历程和最后决定。
  蔡廷云贵总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羹尧授川陕总督,以蔡廷代理四川巡抚。雍正二年(1724),蔡廷与年羹尧因探铅矿事不合而获罪,此时雍正着手处理年羹尧恃宠揽权、骄纵不法等问题。为了不使朝臣以为杀蔡廷是因为畏于年羹尧权势,雍正非但特免蔡廷罪,授左都御史,兼正白旗汉军都统,寻晋兵部尚书,署直隶总督,并令蔡廷查抄年羹尧隐匿的家产。说明了雍正工于心计,懂得利用政敌来铲除权臣的手段。
  雍正在蔡廷的奏折批示中说到一件往事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初三日,齐化门(即朝阳门)外有一虎夜半直奔八年羹尧家,蹲踞屋上,阿齐图等人以鸟枪射击,虎始跳下避入年羹尧父年遐龄的花园中,被新满洲等用枪扎死。
  相传年羹尧出生时有白虎之兆,故他是白虎托生,现虎死年家,显然是天意令年死。雍正联想此虎为与年羹尧有关的凶兆,以此认定年羹尧之必诛,批下:“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借此明示蔡廷处置年羹尧的决心。生杀大权本系于皇帝的意志和权柄,以预兆假托天意作为生杀予夺的借口,着实牵强。
  
  《清世宗示文武大臣怡亲王逝世后内心之悲悼谕》
  雍正八年五月二十日
  通篇谕示,流露出雍正与允祥的手足之情及君臣之义。
  允祥(1686-1730),康熙第十三子,原名胤祥,因避世宗名讳而作允祥。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封和硕怡亲王。雍正帝即位后,重用怡亲王允祥,先后委以管理会考府事务、户部事务,总管圆明园八旗兵丁、四译馆事务、议政大臣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办理西北两路军需事务等要职。允祥对皇兄忠敬诚直,动慎廉明,克尽为臣之道,兄弟二人成了密迩无间的君臣。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允祥病逝。五月二十日,雍正帝于诸王满汉文武大臣齐集请安之际,当众谕示怡亲王逝世,令自己痛失贤弟,国家痛失贤王。
  雍正在悲戚之余,不忘告诫众人,自己绝不会因哀痛过度而伤身,致令亲者所痛、仇者所快,既使允祥在天之灵担忧靡宁,且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雍正于文末追思怡亲王在世时功在社稷,纵然其寿已尽,但却名垂不朽,彰耀史册。雍正为此转悲为喜,庆幸上天降生此不世出的贤王,为我邦家之光。通篇谕示,流露出雍正与允祥的手足之情及君臣之义。
  
  兴利除弊 整顿吏治以利民生
  
  在雍正元年(1723)元旦,给地方各级文武官员分别发布的上谕中,讲古代纯臣,皆“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号召。
  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观念中,兴利除弊是其核心内容。他认为“有治人无治法”,以为好的君主和官吏就可以把政治办好,这是他施政的基本观念;他主张“为政务实”,即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这是他施政的基本思想;他主张施政严猛,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这是他施政的基本策略。他企图通过整顿吏治,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
  
  《奏报河南省耗羡银两划补亏空盈余收贮司库折》
  河南巡抚石文焯奏
  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二日
  耗羡,又称火耗,是明代中叶后实施一条鞭法,国家赋税开始征收白银后所出现的一种附加税收。地方官员从人民手中收取的税银,因其数量零碎、成色与重量不一,必须依照户部规定,重新熔铸成单位相同成色一致的银锭,以便解送中央。但白银熔铸过程中必然产生耗损,成色越低,耗损越重,官员当不甘愿也无力负担火耗亏损,因此在税额以外另征耗羡,作为弥补耗损的费用,久之遂形成地方税收的一项陋规。
  清沿明制,税收用银,耗羡的征收,公然成为官员私下的重要财源。清代官员薪俸低薄,为了满足日常庞大的开支与应付官场间的层层需索,州县重耗滥征与侵蚀钱粮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造成纳税人沉重的负担。康熙帝晚年为政宽仁,更加恶化贪污风气与吏治废弛的现象。雍正帝登基之始将追补钱粮与整顿吏治视为首要目标。
  本展件即是河南巡抚石文焯针对河南一省地方州县亏空国课已成严重积弊情况,向雍正帝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奏折。据石文焯查得,通省钱粮亏欠高达七万二千三百余两,建议将地方每年征收所得的耗羡银两四十余万,部分给予官员作为养廉、部分作为地方杂项公用支出,所余拨出逐年垫补钱粮亏空之数。如此既可杜绝官员苛索贪婪之风,国课钱粮得以弥补,民力百姓亦得以免致重耗之累。
  当雍正帝看到石文焯的建议,直称“妙不可言”,并在折后朱批道此一奏缱落实了,非泛泛浮华之词也。封疆大臣原当如此通盘打算、如何 留用,如何补苴,如何养廉,属员如何那移公用,还朕一个行得通、作得去、人心服、事不误,朕自然说是的。含糊朦笼,只讲个钱粮要紧,不管人情事理,说得好,行不来的事,朕前使不得。尔等非一真字,凡事据实,再不能邀朕见重也。人为你不来,要自为好,不要专务作好人,属员看破,善软遗害于地方不浅。进贤,退不肖,乃行政之大本,除此外无他政也。有治人无治法,即依你此奏,何尝不是不好,若不能辨别属员以明去就,即此奏保管你行不来。慈软二字,治民之人忌,较酷刻误事尤甚,着实留心。
  雍正帝为政务实,地方钱粮,振刷吏治,刻不容缓,然而如何落实?如何情理兼顾?用人,知人才是根本因素。官员问瞻顾情面,仁慈心软,沽名钓誉,其遗害地方民生,较之酷吏更为严重。
  
  《奏陈总督岳锺琪任用亲旧请分其势折》四川布政使佛喜奏
  雍正五年正月十二日
  本折原是四川布政使佛喜奏参上司川陕总督岳锺琪(16861754)结党势力坐大的奏折,雍正朱批则说明处死年羹尧的主因是肃贪。四川布政使佛喜依据雍正三年(1725)颁布的《御制朋党论》,并以年羹尧为例指出:岳锺琪之亲戚故旧和长随等人,势力庞大,建议雍正应予分散,以免岳锺琪势力扩大。然雍正对岳锺琪十分信任,以事实驳斥佛喜参劾不实,批谕日“汝所举数人,朕皆悉知,内中无一人因岳锺琪保荐而用者。”其实,佛喜此时已涉入夔州知府程如丝贩卖私盐案中,与法敏,程如丝、乔铎等人勾结,因怕上司岳锺琪参劾,因而先发制人。雍正洞察其弊,严厉斥责佛喜“此奏奸险,甚属可恶,慎之!”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针对佛喜借年羹尧为例奏陈需防备岳锺琪势力坐大,也提出反驳,严词说明正法年羹尧的原因:“年羹尧因深负朕恩,擅作成福,开贿赂之门,奔竞之路,因种种败露,不得已执法,以为人臣负恩官上者戒;非为其权重势大,疑惧而处治也。”可见肃贪是雍正处死年羹尧的主因。
  
  清雍正澄泥瓦式砚
  由砚面刻铭知此为雍正帝赐俞存仁之砚。俞存仁,大兴籍山阴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督抚司主事,康熙五十七年(1718)任琼州知府,雍正五年(1727)任台湾府知府,雍正八年(1730)任宝庆府知府。雍正五年七月初八日浙闽总督高其倬的奏折,分析台湾各级官员的能力及个性时,描述俞氏’人甚谨慎,且老成历练,雍正皇帝的朱批评其为“上好之员”。雍正皇帝十分重视用人,曾言“治道之要莫大于用人”不论中央或地方,不论品级高低,均需任用有才守之人。
  此砚以澄泥为材,仿覆瓦的造形,作功讲究,朴直中蕴含优雅。澄泥砚的作法是将泥沙仔细淘洗、过滤,再制作而成的砚台。唐代河南虢州和宋代山西绛州等地,都是知名产地。晚明时唐虢州澄泥砚已非常罕见,乾隆四十年(1775)欲在绛州寻觅澄泥砚匠人时,“其烧制之法久失其传”,虽然康熙帝六十大寿时,官员曾进贡澄泥砚,相较之下雍正时期的这方澄泥砚就显得十分稀有
  
  雍正“和衷”为本关切宝岛台湾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著文指出,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并不长,却是中国古代最关切宝岛台湾的君主之一。他曾多次面谕:台应以”和衷”为本。所谓“和衷”即和睦同心。在“和衷”思想指导之下,雍正皇帝将台湾视为要紧的海疆重地,不断强化台湾的军政管理机构,相继增设了彰化县淡水厅,升澎湖巡检司为澎湖厅,改台厦道为台湾道,将台湾总兵升为挂印总兵,在原住民聚集区设巡检衙门。他选拔大陆出色的官员经略台湾,对台湾各级官吏赏赐颇丰,劝勉尤多。
  在文治方面,他强调以儒学为宗,建立了台湾学政,添设了督导文教事宜的各级官员,掌理府县各学事务,开设了六所书院,将大陆文教体制移植到了台湾,令赴台子弟的风化教育得到了延续。雍正皇帝对台湾原住民更是施恩布教,维护其耕猎之地不受侵扰。
  自雍正三年(1725)起,清政府和福建泉州、漳州等地每年包销大量台湾稻米,以平抑大陆沿海粮价、缓解台湾粮食滞销。雍正五年(1727),他删改禁令,谕准垦荒的大陆民众可以携眷过台,令宝岛人丁兴旺,粮果丰登。经过数代人的奋力,台湾成为清代“康乾盛世―下的一片乐土。雍正皇帝”和衷”思想指导下的诸多德政,对于当年台湾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自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清雍正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
  雍正元年至五年间,纸本彩绘长卷,纵62,5厘米横663,5十95厘米
  本图卷上东下西,左北右南,分绘台湾及澎湖群岛。台湾图右起于沙马矶头,左止于花峙屿,凡山脉、河流、湖泊、港湾、岛屿等自然景观以及原住民聚居部落”社“,汉人聚居地“庄,厝街”等、县城,衙署、军事措施等皆一一标明。澎湖群岛图四周标记东、北,西、南,视图方位随南半,北半诸岛变换。按本图已见彰化县,诸罗县,凤山县有土城,台湾县不画城围,台厦道未改成台湾道,以及澎湖巡检司未改为澎湖海防同知等,图绘时限当是雍正元年到五年间,极可能是绘于雍正元年。
  
  《奏报台湾府城建筑木棚情形折》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禅济布奏
  雍正三年三月十六日
  清代初期,清廷秉持“为防台而治台”的消极政策,禁止台湾各地建筑城垣,避免聚众起事的台民据城自固,官兵不易讨伐。由于康熙末年朱一贵(1690-1722)率众起事后全台俱陷,促使清廷开始正视台湾府县无城可守的缺陷。
  雍正三年(1725)三月十六日,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禅济布奏报台湾府治建筑木栅情形,奏中指陈当时治台官员基于筑城以御地方的必要性,复考虑到建城所需工料浩繁,如在当地垒土为城则沙浮易陷,于是因地制宜,拟规划在府治环边树以木栅,并干各要)中处所设置炮位,派兵轮值守望,以强化其防御功能,筑城构想确定之后,文武官员遂积极筹措经费,地方绅民亦发动捐输。雍正据奏后在朱批中嘉许这项规划,命将折内有名官弁予以奖励,可见其对台湾府治筑城一事的认可。
  
  【朱批释文】
  两年来,台湾文武官弁与禅济布等皆实心任事,即此建筑木栅一事,筹划甚属妥当,深为可嘉。着将折内有名官弁,该部议叙具奏。
  
  《奏报彰化县内山生番归化情由折》福建巡抚黄国材奏
  雍正三年三月初一日
  清初台湾进入大清版图不久,除了台湾县(今台南市区)因明郑拓垦于前以致于“内地化”较深之外,南路凤山,北路诸罗(彰化)两县辖境多为原住民活动的区域。清朝统治者根据原住民服从的态度或汉化的程度,将其划分为“热番”,“化番”“生番”等三种身分。“生番”概指尚未向政府输饷归化的原住民,多居住于丛山峻岭之间,他们的存在成为治台官员有待收编的对象。雍正三年(1725)三月初一日,福建巡抚黄国材奏报彰化县内山生番归化情由,奏中指陈是年二月初彰化县内山有巴薯远社,麻着社,狮仔头社,狮仔社等“生番”部落共八百余人输诚归化,从此被纳入官府的行政组织与赋税体制。地方官照例核明户口清册并给予赏赐,同时也不忘将“生番”归化的盛事,归功于当今皇上“恩周四海,泽及万方”的感化所致。雍正在朱批中嘉勉地方文武官弁缉安得法,促成“生番”接踵归化之事,并期许治台官吏实心任事,施仁布德,令台地原住民心悦向慕而无更变,俾能长治久安。由此可见雍正对于台湾原住民事务的审慎态度。
  
  【朱批释文】
  今日之踵归化固可喜,又在地方文武官弁缉安得法也。不然,亦当防异日背判(叛)逃亡之可愧方好。尔等封疆大吏,不可不预为筹划,严饬属员,施仁布德,令野人心悦诚服,永永向慕,而无更变,方可谓久安长治之道也。总之,勉励属员,以实心任事,无有不能办理者也。

相关热词搜索:雍正 谕旨 之谜 清《?批谕旨》释雍正遗留之谜 清雍正朱批谕旨内府本 雍正朱批谕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