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法律法规 一位人大代表与一部法律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09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3周年的日子。最近,笔者对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连续6年提交议案,呼吁并促成这部法律诞生的江苏省射阳县重度残疾人姜德明进行了独家采访。
  出生于1954年的姜德明,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他找出当年向全国人大提交的一份份有关建议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草稿,向笔者讲述了这部法律出台的前前后后。
  
  11年前,妻子吃了从菜市场买回的黄瓜中毒,促使他开始拄着双拐调查“毒蔬菜”的生产情况
  
  1989年,在射阳县盘湾镇担任副镇长的姜德明,不幸罹患骨癌,被截去了左腿。1994年6月,他又患了转移性肺癌,被切除了一个中肺叶。两次大病,花光了姜德明家的全部积蓄。尽管失去左腿,家中经济又十分拮据,可是大病初愈后的姜德明,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被调到县农技推广中心担任副主任,先后完成农业试验推广课题30项,荣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2项,发表“三农”方面的论文80余篇,出版农技专著3部。1997年5月14日,中组部、中宣部、农业部、江苏省委等6家单位,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姜德明事迹报告会”。1998年年初,姜德明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6月15日,姜德明中午下班回家,刚好碰上爱人嵇惠芳从菜市场回来,妻子拎着一篮黄瓜喜滋滋地告诉他:“你看这黄瓜有多鲜嫩,便宜哩,一篮子才两块钱!”接着,嵇惠芳把黄瓜放进水池浸泡后,随手拿起一根就吃。谁知,吃下去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出现了腹痛、恶心等症状。姜德明急忙把妻子送到医院救治,诊断结果是食物中毒。
  姜德明不由得愣住了,自己是农业专家,黄瓜通常用药不多,怎么会有毒呢?看着妻子痛苦的表情,他猛然醒悟:可能菜农使用了有机磷剧毒农药……
  为了摸清情况,姜德明随即拄着双拐到城郊调查。他来到一户菜农家,看到那个菜农正将新采的青豇豆放到盆里浸泡。“这青豇豆,为啥还要浸泡呢?”姜德明不解地问道。
  那个菜农说:“姜主任,你有所不知,刚采下来的青豇豆有虫子,卖相不好。我用农药浸泡一下,把虫子逼出来,就好卖多了。”
  姜德明目瞪口呆,非常担忧地问:“用农药一浸泡,农药渗透进去,吃菜的人岂不等于在吃农药?”
  菜农说:“那我也没办法,又不是我一家这样搞。我不搞的话,菜就卖不掉啊。”
  姜德明在调查其他菜农时,果然发现不少农户都往生长的蔬菜上喷洒高毒性农药。特别是夏秋季的叶菜类蔬菜,他们每隔几天就要喷洒一次农药,就连地下生长的马铃薯、花生,在播种时也使用剧毒的甲拌磷和呋喃丹防虫害。
  经过连续几天的走访,姜德明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没有相关执法部门出面干预、制止“毒蔬菜”的生产呢?
  1998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姜德明先后来到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执法部门,想请他们出面干预,给蔬菜戒戒毒。可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十分为难地摇摇头,说:“你的建议是不错,但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规定严禁生产、使用高毒农药。没有执法依据,我们没有办法禁止啊!”工商局的一位同志还对他说:“老姜,你是全国人大代表,要是建议全国人大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不光我们射阳的问题解决了,连全国的‘毒蔬菜’也能有效地制止了。”
  姜德明眼前一亮:对啊,自己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啊!后来,他便开始进一步深入调研,不但走遍了本县的各乡镇了解蔬菜生产情况,还时常拄着双拐赶往邻近的县市调研。
  一次,姜德明约好到一户菜农家了解情况。他刚出发就下起了大雨,途中连摔几跤,跌得鼻青脸肿。可是当他好不容易赶到菜农家,菜农得知他的真实来意后,直把他往外推:“我还以为你是来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我是普通农民,不懂立不立法的事,从古到今,还没听说有法律管农民怎么种地的……”
  这样的闭门羹,姜德明碰上好几回,但他毫不气馁。当然,多数菜农都很支持配合他的工作,并给他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1999年,姜德明第一次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议案;2001年,他又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姜德明搜集整理的资料达10多万字,光笔记本就用了10多本。
  在1999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姜德明提交了《关于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建议》,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对他的提案,也有一些人表示忧虑:“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建议很好,但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如果实施无害化生产,是否会影响农民利益?如果蔬菜产量低了,菜价就会上涨,势必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经济负担……”
  面对这些意见,姜德明反复深思:蔬菜的无害化生产,不光牵涉到广大农民,还牵涉到城市居民,必须顾及到各阶层的利益。那么,怎样才能兼顾城乡利益呢?这次“两会”之后,姜德明向射阳县农科所承租了15亩土地,进行绿色放心蔬菜生产的探索。他决心通过实践来解开这一难题。
  当时,姜德明是射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又身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主动种地当“农民”,一时成为当地的新鲜事。在种植绿色放心蔬菜时,他用豆饼、棉饼、猪粪、鸡粪等做肥料;用“罩网法”(用蚊帐防蚊叮人的原理)来防虫治虫。他专门到生产窗纱的工厂里定制了比窗纱还要密的防虫网,将田地分块罩了起来。这一招还真灵,基本没有什么虫害,也就不需要用农药。
  放心蔬菜种出来了,姜德明亲自到街头摆摊叫卖。这些菜不但口感好,而且食用安全放心,200多公斤蔬菜一早上就销售一空。一季蔬菜卖下来后,他细算了一笔账,每亩收入与别的农户差不多。从此,姜德明心里有了底,便积极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射阳县当年就建起了20多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在2001年的全国“两会”上,姜德明率先提出了《关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虽然全文只有8000多字,却是姜德明收集了上千个案例后整理形成的。议案不但列举了用甲醛之类潜在致癌物漂白增韧的面粉、用硫磺熏制增白的银耳、掺入工业用石膏粉制成的豆制品、用避孕药促肥的黄鳝、用甲醛浸泡显得新鲜光亮的海参和鱿鱼,而且针对“餐桌污染”开出了呵护全民健康的“处方”。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从而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8年不懈倾心努力,我国首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终于诞生,姜德明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为加速立法进程,姜德明进一步拓宽了调研的领域。他在调查中发现,农副产品使用农药不光对蔬菜带来副作用,而且还给江河带来严重污染。我国农药年均使用量在50万吨左右,其中30%直接被农作物吸收,70%流入江河,间接进入百姓的食物链……所见所闻,让他更觉得肩上担子的沉重。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姜德明征求了相关专家意见,对议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充实后,又一次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这一次,有41名代表在他的议案上签名。
  2002年3月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参加江苏代表团的讨论时,接见了姜德明,并在他的议案上作了重要批示。3月13日,姜德明接到了国务院法制办的明确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正式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3月19日,姜德明接到农业部办公厅的答复:由我部负责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和草拟工作,现正征求各方面意见,争取早日将送审稿报国务院。
  2004年2月24日,姜德明收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寄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同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以《燃烧的生命》为题播出了姜德明捍卫农产品安全、推动人大立法的感人事迹。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出台后,姜德明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修改,并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第6次将自己的修改意见提交给全国人大。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定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获此喜讯,姜德明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姜德明说:“过去,我一直以为国家立法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企及的。通过这次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体会到普通百姓同样可以参与立法。我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给了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姜德明在射阳农科所、盐都西区及盐城经管学校等园区,建立了150亩绿色放心蔬菜生产基地,并在盐城市场设立“绿色放心蔬菜直销窗口”10多个。他希望通过绿色放心蔬菜的示范、推广,将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火种,尽快播撒到千家万户。
  题头照片:当年,姜德明为了撰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议案,经常挑灯夜战。

相关热词搜索:人大代表 诞生 法律 一位人大代表与一部法律的诞生 人大代表法律地位 人大代表法律法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