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文酒店_香港小说:华文阅读新版图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书评人简介   橡杨,传播学博士,《晶报》深港书评主编。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了香港是文化沙漠以及文学沙漠的说法,这种论调犹如加在香港身上的一道魔咒,让外来者对香港有了一种先入之见,但也引起了香港本土文化人的反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构筑香港的文化及文学风景。
  3月29日,笔者在香港见到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公司(下简称“牛津中国”)学术及普及出版部总编辑林道群先生。他是一位值得致敬的出版人,18年前他加入这家以辞典和教材为主业、以英语为出版语言的世界顶级大学出版社,由于有他的力谏,牛津中国在全球破天荒地使用英文以外的文字――中文出版。令人难以想像的是,林道群负责的这个部门年均出书50本,竟只有他一个人,除了书的编辑,他甚至还要担负部分排版工作。这些年来,他一直默默地耕耘着,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社会里坚持着自己的出版理念和追求,经他之手已经出版了上千本学术及普及类中文书,牛津中国旗下也形成了一支包括董桥、李欧梵、章诒和等人在内的“牛津作者”队伍。
  牛津中国每年推出的中文书虽然数量不很大,但都非畅销书、实用书,而是清一色的人文社科及精致的文学书籍。在香港,带着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标志的中文书是人文精神的象征,是精致的文化产品。秉持大学出版社不出虚构作品的传统,牛津中国通常不出版小说,但是近期却有例外,一是章诒和的《刘氏女》,二是董桥的《橄榄香》。牛津中国之所以破例,至少有两个原因:一者,章诒和、董桥毕竟是最核心的“牛津作者”,章诒和此前已在牛津中国出版了《最后的贵族》、《一阵风,留下千古绝唱》等4本书,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利,而董桥与牛津中国的合作历史则更为长久;二来,这两本小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小说作品,也许可以视为“特型小说”。《橄榄香》是由董桥在报纸上所写的32篇“小说人生”专栏构成,连带序言合计33篇,每篇约2500字。以老派文人自居的董桥,对自己的写作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情节要淡,情味要浓;记忆要远,念忆要近,笔调不能太像小说,不写一株老树,只写树上几片绿叶,不写山中药草,只写云兴霞蔚。
  说到香港文学,绕不过的人物是董启章。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董启章是社会学家所谓的“第三代”香港人,生于香港长于香港,多年来竭力尝试用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书写自己的“香港经验”,已出版长篇小说《体育时期》、《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时间繁史?哑瓷之光》、《学习年代》(《物种源始?贝贝重生》上篇)等,曾获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以及香港红楼梦奖决审团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他也被知名学者李欧梵誉为香港惟一想超越当代写实主义框架的作家。《在世界中写作,为世界而写》是董启章出道20年来谈文学、论创作、说艺文、品大师之类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集中于一个主题:在香港作家为什么要写作,他们应如何写作,以及作家应当如何回应社会为作家设定的边缘位置。
  董启章的《在世界中写作,为世界而写》一书,同他近年来的大部分作品一样,仍由台湾出版。这也是很多实力作家的共同选择,第一本书也许会在香港出版,但真正有影响之后往往不在香港出版,譬如董启章、韩丽珠等。而对香港读者来说,要读文艺书籍,也会首选台版书。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台湾文学创作、出版、评奖所秉持的标准与传统。台湾的年度文选便是这种标准与传统的直接反映,由九歌出版社推出的2010年度的“小说选”、“散文选”、“童话选”,以及二鱼文化推出的《2010年台湾诗选》都在今年3月上市。
  台湾年度文选,被台湾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称为“台湾文学特产”。其理由是,台湾年度文选历史长久,第一本台湾年度文选出版于1968年,是该年度的小说选,当年的推手是台湾作家隐地先生,其后又从小说选扩及散文选、诗选到童话选,虽然出版方几番易手,40多年来却从未间断。更重要的是,选家的严谨认真,以及选本的上乘质量,都使得读者要了解台湾的年度文学状况,要了解华文文学的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不能不读年度文选。
  《99年小说选》序言题为“华文阅读的新版图”,主编郭强生称,本次入选的15篇作品,“在我心里篇篇都是难以取代或割舍的‘创新’之作。”他表示,“台湾社会的人情伦理给了这些故事独特的风味,内含的情感却又同时具普世性”,“今年的评选过程,让我对台湾小说站稳华文阅读的地图上,又再一次充满信心与期待。”

相关热词搜索:版图 香港 阅读 香港小说:华文阅读新版图 香港小说手机版阅读 阅读重生香港做土豪小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