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2010年的“?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讲了这样个故事“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   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存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一年之后,经?岸三地文化人的共同努力,“山水合壁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定于6月1日至9月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此次展览将重现黄公望旷世杰作的原貌,被视为?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宫春山居图》,何以截为?段、分藏?地?这是一段不可不知的传奇故事。
  
  “元季四家,以黄公望为冠”
  
  《寓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要说《富春山居图》,得先说黄公望其人。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平江(今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画家,与吴镇、倪瓒、王蒙齐名,合称“元四家”。关于他名字的来历,颇有趣味。传说他的父亲一直盼望生个儿子,黄公望出生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父亲为其所取作“公望”字子九。
  1279年,黄公望ll岁,南宋灭亡,因为年幼,他对元朝的异族统治并没有强烈的反叛心理,相反,因受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影响,有着热切的参政愿望。
  黄公望工书法,善诗词,散曲上也颇有成就。南于元朝当局轻视汉人,他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仕途,直到中5年经人推荐,才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间任用为书吏。张闾是一个贪官,后来被捕下狱。黄公望也牵连入狱,时年47岁。不久,元朝第一次开科取士,热衷于功名仕途的黄公望这时正身陷囹固,失去了机会,这对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3年后,黄公望从牢狱出来,深感世事难料,官场险恶,就皈依了道教。他有一段时间住在松江,以占h为生,后来在圣井蓬莱庵为道士,别号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井西道人。
  晚年黄公望酷爱富春山水,在富春江畔春明村筲箕泉(今富阳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完全断绝了仕途幻想的他,在退隐山林后,才拿起画笔,寄情山水。这时,他已经50岁了。
  由于彻底放弃了功名利禄,心无杂念,黄公望虽然学画较晚,但进步很快。他的山水作品以董源、巨然为基础,注重师法造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人丽,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意境深邃,既有浑厚之气势,又不失绢巧。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对他赞赏有加,称“元季四家。以黄公望为冠”。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黄公望传世的作品极少,不过十几幅,因而弥足珍贵。其中,又以《富春山居图》为倾其一生精力之杰作,空灵逸秀,气势沉雄,不但代表了他山水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把元代山水推向新的高峰。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山异水,天下独绝”,早为世人所推崇。黄公望晚年寓居富春山,常常“云游在外”,兴之所至,随意点画,他的山水丽,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富春山居图》就绘于这段时间。
  《富春山居图》始作于至正七年(1347年),黄公望时年78岁,是赠给朋友“无用师”和尚的。图末有作者的题款: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蛮直,布置如许,遂旋填刮,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
  一幅画,画了三四年还“未得完备”,可见黄公望用心之深。无用师似乎等不及了,他怕被人夺爱,便请黄公望先在画上题款,明确归属。所以就有了上面这一段题款,让后人得以知其本末。但这画最后何时完成,终不得而知。清代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是经营七年而成,据此看,黄公望画完不久就去世了。
  图绘富春江?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局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
  全图用墨淡雅,气度不凡,是黄公望最得意的作品,浓缩了画家的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无怪乎明代收藏家、大画家董其禺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匠五岳,都具是矣!”他在长安看这画时,“心脾俱畅”,“展之得三丈许”,有咫尺千里的感觉,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劫后余生《剩山图》
  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师,它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明代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著名书㈣家沈周手里。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请他题跋时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心生歹念,把而偷偷卖掉,还狡辩说面是被人偷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他硬是凭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历经樊舜、谈志伊之手,被董其昌收藏。董其吕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宜兴收叟藏家吴正志,到清朝顺治年间,传到了其孙子吴洪裕手里。
  吴洪裕对此图极为珍爱。恽南田《瓯香馆画跋》记载: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临死时,吴洪裕留下遗嘱,要烧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唐代智永的《千字文》,给自己殉葬。吴洪裕死后,家人先烧了《千字文》,次日再烧《富春山居图》。就在国宝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人群里猛地窜卅一个人,“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而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
  画虽得救了,中间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段,起首一段已烧去,幸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一段,纵31撂厘米,横51.4厘米,名为《剩山图》(现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后一段,纵33厘米,横636 9厘米,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而幅虽小,但比较完整;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今天我们已无法确知原卷的长度。
  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民间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
  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吴湖帆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十分珍惜,从此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丽,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乾隆不识《无用师卷》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花了二千?银子,买得《富春山居图》后半段《无用师卷》,竞闹出了一段收藏史上的笑话。
  此前一年(1745年),乾隆得到了一本《山居阿》,他写道:“偶得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的系真迹。”认为这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购得《无用师卷》后,乾隆就有了?幅一样的作品,他剪烛粗观,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旧为真,新为伪”,确认先买的《山居罔》是真的。《山居罔》(后世称为子明卷)其实是明末文人临摹《无用师卷》的摹本。
  乾隆毕竟是一个很好的鉴赏家,虽然断言《富春山居图》是假的,但因为这幅作品“有古香清韵”,“非近日俗工所能为”,也心存疑虑,一时难断,等待“他日之辨”。可悲的是,清廷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即使明知《山居图》是赝品,也不敢点破。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始得正名,洗去尘冤。
  不管乾隆帝的鉴定结论何等荒谬,真迹确实从此进入宫廷,在乾清宫里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包括《富春山居图》在内的万余箱珍贵文物,先运抵上海,再运至南京。1949年,又随国民党败退,辗转迁台。而今,这真伪?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摘编自《文史参考》杂志。)

相关热词搜索:兰亭 山居 画中 “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 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 画中兰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