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三部曲_纳西回忆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接上期      巧计拍传承      丽江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丽江城里的牧氏土司的官衙,我们在那里时,还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庭院,是大研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洞经乐队的教练场所,种了不少树木花草,景色挺好,现在已经是丽江著名的旅游景点了。
  在丽江你能处处感到身后的文化气息。这是几百年来纳西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兼容并蓄的体现。古洞经音乐,自明代传入丽江后,历经沧桑,现在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的幸运。现在丽江的白沙,铜鼓,宝山等地,都有很多民间的洞经乐队活跃在丽江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之中。
  乐队的老者很多已经是耄耋老人了,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参加了乐队,他们没有任何收入,只是凭着信仰和执着的追求,锲而不舍的在这大山之中,研读,保留,传承着古老的洞经音乐,他们深信,这音乐是人类和上天灵交的语言,如果遗失或改变,上天的神?就会听不懂他们的礼赞,也就不会降福于人间了。
  既然洞经音乐那么神秘,古老,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承下来的呢?
  摄制组为此联系了好几个乐队,他们都以不方便或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为由婉言拒绝了,但是这部分内容又都是打开洞经音乐神秘之门的关键问题。无奈,我们找到了当时的市委宣传部长何家修,何部长是纳西族,又是教师出身,写一手好书法,说话温文尔雅,有条有理,由于长期在丽江做文化宣传工作,对纳西音乐和东巴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和修养,和地方领导关系也很好,请他帮忙协调拍摄的事情,最合适不过了。
  何部长非常了解洞经队的情况,他说,其实也不是洞经乐队不愿意配合,他们是很想把洞经乐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洞经音乐。但是因为丽江大大小小有几十个洞经队,每个乐队都有自己传承下来的一些看家的演奏技巧,不愿意让外人知道,更不愿意让同行知道。再者就是,你们从北京来,拍摄洞经乐,在丽江这是头一次,万一拍的不理想,就会影响他们的声望。
  知道原因就好办了,我们和何部长,新闻科长张文银,还有大研镇洞经乐队很有声望艺术指导杨增烈一起,制定了三箭齐发的计策。一是由何部长以市委宣传部的名义,召开地区所有洞经乐队和当地宣传领导的会议,从正面说明白了这次拍摄洞经音乐的意义和重要性,这部影片对丽江和纳西族发展的影响。二是由张文银等人亲自到各乐队游说,分化瓦解,说很多乐队已经表面上不同意拍摄,实际上已经和电影厂的同志接触了,你们可要把握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呀!到时候拍了别人的,人家上北京露脸了,你们后悔可就晚了。这招还挺管用,那些乐队的头头,有好几个骑马赶过来了,这样我们就牛气起来了,就可以仔细挑选优秀的乐队和演员了。三是联络感情,到一些相中的乐队主要的头头家里拜访,聊天抽烟,套近乎。然后给他们照相,除了照全家福,还给那些小姑娘照,给村长照,给乐队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照。那时候在丽江,能照上相,也是挺吸引眼球的事情。结果那些乐队的头头也挺高兴的同意了。
  这招通过照相联络感情的办法,现在肯定是不灵了。
  去年我又到丽江办事,在云杉坪风景区看到有好几个丽江女孩,穿着漂亮的披星戴月的民族服装,在那里走动。我的朋友想和他们一起合影,留个纪念。可是刚一张口,那小姑娘麻利地说,可以呀,每张10元。朋友愣了,问,是我给你10元吗?小姑娘一撇嘴,你要是嫌贵,就去找那个女孩吧,她的牙长在外面,便宜,只要5元。你看我,可是漂亮的双眼皮呀!10块钱还多吗?说得我们哭笑不得。我实在是搞不清楚,是现在的小姑娘们变得聪明了,还是那时的人傻呢!
  过了几天,(这几天,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度日如年啊)张文银兴冲冲地推门进来说,徐导,联系好了,就在木氏土司衙门里拍摄。大家一片欢呼。
  张文银看到我还有些担心,就说,放心吧,徐导,我们这里的纳西族演员很讲信用,同意了的事情,就一定会配合好。但是我的心,还是不踏实。
  木氏土司坐落在狮子山下,门前古树葱郁,一阵阵抑扬顿挫的吟唱之声传出来。
  我们推开掩映在树荫下的大门,看到院中一排九个年轻纳西姑娘,穿着民族服装,在老乐师的指导下,在吟唱着一曲我们从没有听到过的乐曲。
  老乐师须眉白发,身着长衫,神情庄重,虔诚,透露出一派古朴之风,旁边有三个弟子,和一个吹笛子的小姑娘,分别使用胡琴,琵琶,还有一面古老的云锣。
  看到我们进来老乐师微微点头示意,轻轻摆了一下手,徒弟们就停了下来。
  张文银介绍说,这就是那天咱们雨中听到演唱的杨老师。我一惊,赶紧握住老人的手,充满敬意,说那天听了您的乐曲,就像在仙境一样,我们就是为了保留,宣传咱们洞经音乐来的,这音乐太好听了!
  老人微微一笑,说:“就是呀,洞经音乐传承几百年了,现在我们老了,还要有接班人呀,这是我小孙女,刚上中学,每天和我来演练,你看她能不能上你们的电影啊?”
  我这才明白,这个小姑娘,原来就是老人的孙女杨雪云,那天听到的就是她唱的歌,我不由得仔细端详――小姑娘长得很清秀,梳着刘海,脸上一笑,露出两个酒窝。
  “能,能,太能了”我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时,张文银已经开始在院子里寻找机位,李明忙着整理机器,录音赵德旺也在调整录音机,我和张文银就上前和老人寒暄,这是我们定下的计策,来个先入为主。
  老人看到大家在忙活,转身说:“不忙不忙,我知道你们来丽江拍电影,这是为我们纳西族办好事,何部长已经对我们说了,我们高兴的很,今天我们是特地都穿了过节的衣服来的就是为了你们拍电影用的。”一席话说的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杨老师从一个老旧的箱子里,恭恭敬敬地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是一个发黄的纸卷,慢慢打开,整卷上是一排排看不懂的符号,我看不懂,但是我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传承洞经音乐的古老文物。
  老人指着书卷对我说,“这就是工尺谱,是清初传下来的,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采访时,就听说过工尺谱,心中一阵激动。
  公尺谱就像一个个方形古怪的符号,看它就如同看天书,摄制组的人一听是工尺谱,也凑过来看,看完,都是满头雾水。
  工尺谱:合 四 乙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一 人上
  简谱:567123# 4567 (这是高音1)
  这是我当时抄下来的工尺谱,根据老人唱的音阶,我配上的简谱,估计一般人都看不懂。
  那些弟子们,看了一遍曲牌的名称,就知道唱什么了,因为,那些曲牌都记在心里了。
  演奏好几遍,我们也听了好几遍,基本上掌握了规律,拍摄就比较顺利了。
  老人拿起笛子,吹奏了一小段乐曲,我知道那是调音曲,也就是开始演奏的序曲,在这里就是开始上课的意思。
  那些徒弟看着工尺谱,熟练的演唱起来。
  老人一句一句的教,徒弟一句一句的学,有韵有律,有板有眼。既没有教材,也没有课本,有的只是对音乐的虔诚。
  就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摄制组的同志们拍摄着,后来,每个人都会哼几句洞经音乐的曲子了。
  
  圣坛惊魂
  
  在丽江流传的洞经称为《玉清无极总真文昌达洞仙经》,如今,古洞经音乐在它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已经是十分鲜见的“广陵绝响”,然而,它却在这偏僻的古城中流传,历经沧桑,依然保持了谈演洞经时缜密、严谨、庄重的礼仪,没有增删改变。洞经音乐中的许多唐宋元时期的词牌和明清时的文人雅乐,也都完整的保存下来。
  为了影片能完好的保留和再现谈演洞经的仪式,我们决定拍摄一场真实的洞经谈演仪式,这也是丽江地委宣传部多年来的夙愿。
  这个场面拍摄很不容易,最难的还是能否达到屏幕的声画合一的效果。因为那时的设备和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比,且不说没有摄影录音的同步设备,就是低噪音马达也没有。如果同期录音,那台阿莱2的马达声,肯定就进去了,尤其是拍演唱和演奏的特写和近景的时候,那就不用听音乐了,全是马达声了。总不能画面永远是远景和全景吧?按常规这样的音乐片都是后期配音乐,那意味着几十口子老老小小来北京进录音棚,那是根本不能考虑的事情。
  我们要拍的是一套非常严谨连贯的谈演仪式,也不可能像拍“刀与火”那样,拍一段录一段,因为拍摄和录音中途经常要停下来。
  这真是孙悟空照镜子――难死猴了。
  关键时刻,老将出马。录音师赵德旺这次已经是三到丽江了,录过不少纳西族的音乐,也录过洞经音乐,虽然没有这次的规模大,但是还是有经验可循的。老赵出了几个主意,一是用土八路的办法,让张文银帮助找几条棉被,包裹摄影机减少噪音,二是事先分段录音,在录音带中多做记号,同事剪接师王淑华按记号做镜头场记,后来我看到老赵的录音带上,相隔几尺就是一个纸条,密密麻麻。三是请擅长执事杨增烈事前录音,控制时间,正式拍摄诵经时和录音时间相同,力求口形一致。四是拍摄时主要的镜头拍的长一些,连贯一些,对这个要求,我咬牙同意了,马达哗哗的响,我也心疼呀。五是由于这些演员都不是职业的,聚到一起不容易,所以要事先拍小型乐队,拍个人演奏,将来再接到影片中。
  摄制组和乐队的领导,文化局领导不知在一起多少回,研究,演示,安排,协调,终于有了确定方案。
  试拍了几次,都挺理想的,就决定按计划执行。
  我们挑选了全丽江演奏水平最高的洞经乐队和演员,共有一百多人,组成了宏大的谈演洞经的乐队,参加谈演仪式的拍摄,这在丽江历史上是头一次。事后,何部长还有地区文化局的同志说,这可能是丽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组成这么庞大的演出仪式了。事实也是如此,后来,丽江的洞经乐队虽然发展很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已是各自为战,进行商业运作了,谁也没有力量和经历来组织这样的仪式了。
  正式开拍那天,黑龙潭公园挤满了人,大家都想看到真正的谈演洞经音乐的场面,因为即使是丽江的老人,也没有看到过这么隆重,这么宏大的洞经乐队的谈演仪式场面。
  古洞经音乐充满了浓郁宗教色彩。
  正式谈经前的仪式叫“开坛”。意思就是先将洞经会所崇拜的神?,佛祖,圣贤请到坛上来。
  鸣锣四响,会友依次就坐。他们须眉皆白,身着古装,手操胡琴,怀抱琵琶,缓扣木鱼,清震铜铃,就像一群仙翁,飘然入境。
  三通鼓后,会友在帝君位前按长幼跪拜。德高望重的会长通经善乐的擅长在《山坡羊》的开坛序曲中三上香。
  经坛会友凝神入境,演奏洞经音乐。在经腔《全八卦》的音乐声中,按《易经》乾,元,亨,利贞的顺序,咏赞《大洞仙经》。
  随后,乐队演奏经曲《五声圣号》气氛更加庄严,会友们怀着虔诚信奉的心情,肃然诵经。
  这种仪式充满了道家所崇高的虚无、祥和的宗教情绪和神秘感,体现了一种原始朴素的审美情趣。最后以纪念文昌帝君转世十七次而命名的词牌《十七世》做为开坛仪式的结束。
  拍完了开坛礼,摄制组一片忙碌,但是井井有条,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每个人心中有数,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做了应对方案。
  经过了“开坛”礼,众神被请到了经坛,进行对神?虔诚供对的“十供养”礼仪。会长及长老们在曲牌“十供养”的乐声中呈现上鲜花,丹果,信香,金蕊果,仙良神水,灵符,金灯法酒,财宝,供奉文昌帝君及众神灵。
  谈演洞经音乐的过程始终贯穿着音乐,没有音乐,就无以谈演洞经。整个仪式就是在讲法,诵经,奏乐,礼拜中交替进行,那真是天音妙曲,袅袅绕梁,使人身心俱净,飘飘然欲羽化登仙。
  拍摄顺利进行,谈经仪式就要结束,善长执事高声颂德,每说一句,就要用手中的大铜铙撞击一下,声音十分亮脆。
  击铙一共是十二响,当到第十响时,突然,门外一道黑影倏然而入,越过人们的头顶,直奔供坛而去。当时会友们半眯着眼,已是入境状态,摄制组也都在紧张忙碌,谁都没注意到,只有我在摄影后面指挥,看得清清楚楚。
  我几乎惊叫了起来,虽然心里早有了出现意外情况的准备,但是这个情况实在太意外了,怎么也不会有这种思想准备。
  善长执事的位置在供坛旁边,我想他也一定看到了。原来是大殿看门人养的一只猴子,不知怎么挣开了链子,跑到拍摄现场抢夺供果了。
  我的脑子在飞转,怎么办,是停下来,还是接着拍,反正怎么处理,都会有很大麻烦。
  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只见善长执事神色镇定,一边高声颂德,一边悄悄不动声色的向经坛移动,仿佛就是仪式所需,要踱步颂德。就在靠近猴子的一瞬间,敲响了最后一铙,比前十一声都响亮,那猴子一惊,倏然而逝,仪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石火的瞬间。
  随着铜铙的最后一响,室内的仪式结束了,摄影师扶着后腰站起来,长长舒了一口气。
  猴子跑了,可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要是猴子进了画面,那麻烦可就大了。
  我悄悄的问张文田,“你看到猴子了吗?”
  我紧张的看着张文田,生怕他说出了那句话“看见了,”那时候他就是我的上帝啊!
  张文田一愣,问:“什么猴子?”,一听他的话茬,估计没有看到,我心就放下了一半。就把当时猴子上台子拿供果的事情说了。文田一听也乐了,操着一口山东话说,放心“利军,没事!”他的这句话,对我来说,那可是比什么音乐都好听啊。
  我们在丽江拍摄了共一个月的时间,深深感到了纳西族的人们聪明智慧,朴实热情的性格和民族情感,我们和那些演员、工作人员、宣传部门的同志,都成了朋友,至今还有联系。
  后来,我们拍摄的两部电影《纳西丽江风情》和《丽江古乐撷英》,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被云南定为民族文化教育的教材,在云南各地放映,丽江地区几乎妇孺皆知。在丽江申遗的时候,在会上放映,获得好评,对丽江申遗成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纳西 回忆 纳西回忆 纳西 纳西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