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刘文西创作为人民】 中国画家刘文西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简介:   刘文西,1933年出生在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有老师王琦先生等,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老师的直接教导,1958年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他是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副市长等职。2003年荣获全国高教首届百位“名师”称号。
  现任中国美协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省文联顾问、省美协名誉主席、省国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等。近五十年来,他一直从事繁重的教育、创作和美院的领导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认真深入生活,曾八十多次去陕北,以陕北为生活基地,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生活中画了二万张以上的速写,不断的艰辛创作,创作了大量的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作品。许多动人的作品使他以独创的面貌和风采以西安美院为主体,在中国画坛上创立了“黄土画派”影响全国。
  
  在中国画坛,没有人不知道刘文西。因为,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面,他的艺术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53年来,刘文西的画只以陕北为题材,陕北人和毛主席是他笔下最具特色的人物。
  他的一幅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是他同中国其他画家相比最特别的地方:第五版人民币上毛主席肖像的画稿,出自他手,是他在1997年“两会”期间完成的。
  在祖国61华诞之际,本刊有幸采访到了这位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
  
  热情的陕北征服了他
  
  当代画家中,刘文西到过陕北的次数最多,著名画家李琦曾这样评价:“如果说战争年代美术界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代表人物是古元的话,那么解放六十多年来坚持走这条路的就是刘文西。”
  刘文西是以画陕北而成为大家的,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他也塑造了陕北。人民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祖孙四代》带给人们的震撼。在这幅永载史册的作品中,刘文西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他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从《更喜岷山千里雪》到《黄土地的主人》,从《书记和老农》到《沟里人》,他每幅作品的诞生都带来一片赞叹之声。
  1957年,生在江南水乡的刘文西第一次见识陕北。
  1958年,他如愿来到了西安美院,成为美术教师。视野里一出现陕北的黄土地,刘文西的创作激情就被马上点燃。来到陕北工作的第一个冬天,他就带上学生到延安二十里铺村深入生活。自此之后的每一年,他都会来陕北,如今,早已走遍了陕北26个县的山川土地,结交了数百位农民朋友,画了两万多张速写。
  
  深入生活不断创作
  
  在当代画坛,刘文西的素描功力,很少有人能够企及。“我画的人物你们说像,是因为我熟悉我画的那些人,特别是我多次到陕北,对陕北人的生存状态、脾气性格很了解”,刘文西说:“只有和老乡长期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喜怒哀乐,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群体,画出的人物才能像生活中的他们那样真实、生动。”“艺术家只有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得到人民的认可,才能被历史承认,才能有所成就。”刘文西时常以此勉励自己、教育学生。
  总体而言,刘文西的艺术不仅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更是他作品中塑造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真实性占据统领一切的地位,他心连陕北人民,他情系黄土高坡,当今画坛有哪位画家能像他那样,足迹遍布陕北的乡乡镇镇,画了几千个农民肖像和上万张速写?基于此,他的一腔真情实感才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形式的探索是重要的,它是通过形式、语言、技巧等手段的表现,达到不断强化形象内在意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刘文西应该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在当代频繁兴起的各种艺术潮流中,刘文西以其大家风范,表现出一种岿然不动的气度。他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仍然寄托在陕北的那片黄土地上,赞颂那里的人民是他作品的灵魂。他坚信那些深深感动过他的美一定会感动别人。他没有停止过他的创作脚步。
  近年来,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以极大的热情沿着黄河故流,又开始了他的黄河系列创作。其中2004年创作的《黄河子孙》、《黄河汉子》已相继问世。画中人物真真切切、朴朴素素、实实在在、自自然然,在朴拙亲切中揭示了中国农民的人性美,不失为具有思想含量、艺术质量和历史价值的经典之作。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他以前是一致的。他在不断探索创新,在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感动的题材,进行典型化的思考和提炼,并最大限度地用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去刻画人物和处理作品诸要素的协调和整合,力求达到思想深刻和艺术高度的完美统一。在当今时代,刘文西的这种生产精品力作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规律,尤其显得可贵。
  然而,刘文西并非固守传统而不化。他主张“创新”,并认为“创新要从深入生活开始,从观念的扩展开始,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觉、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脑子和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要有区别于历史、区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
  为此,本刊特选了几幅刘文西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创作的精品,充分展现了他的“独特之处”。纵观当今中国画坛,不少名家高手往往为格套所缚,或取材于古人,或取意于古人,或拜倒在西方传统的脚下,或因袭现代流派的手法,不是重复前人,就是重复他人,刘文西却不是这样,他曾“一手伸向传统”,也曾“一手伸向生活”,半个多世纪的金戈铁马,数十载的变幻风云,在滋养着刘文西,也在冶炼着刘文西。刘文西没有因此罢休,当世界浓缩为一个地球村的时候,他则为自己所创立的“黄土画派”制定了一个更高的艺术生命目标,这就是还必须“一手伸向世界”。他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实践他艺术更大的超越。
  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坚持深入生活,坚持不断创作。刘文西的作品提示我们:今日世界的丰富性和画家个性的丰富性,正在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之中。刘文西走的是一条突破传统之路,他使传统的中国画别开生面而重新绽放出青春的光华。
  
  为人民而创作
  
  刘文西说:“为人民而创作就要逐年建立起于人民血肉相依的情感,逐年到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去激情创作,逐年不断地积累经验去提高创作。创作是艰辛的,当一个好画家更是千辛万苦的,只有画家长期融入生活和人民相处以后,才能懂得为什么人画画、怎样画画。只有把生活和人民放在心里的画家才能画出人民欢迎的作品;只有为人民画出丰厚的优秀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欢迎。作品是画家的生命,精品是生命的生命。画家靠画来说话,画是献给人民的也是献给历史的,作品的优劣只有人民和历史才能给其定位,因为人民和历史总是最公正的。作为画家也应该是最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人,应该是最有思想的人,应该是最勤劳、最勇敢、最吃苦的人。我们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就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直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
  画家要一辈子把心思放在画上,放在人民身上。”
  

相关热词搜索:为人民 中国 创作 中国刘文西创作为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为人民服务创作背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