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遗产挂在墙上:怎么把画挂在墙上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曼特奥拉:野狗围攻之旅      就在我们为周剑生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照片而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智慧时,周剑生却为美景的瞬间付出了许多,甚至许多次都在生死之间。在水城威尼斯,为了选择具有新意的拍摄角度,他连人带器材一起掉进了运河;在巴基斯坦,他曾误人白沙瓦核试验基地,在军官的盘问下装作回放拍摄内容,将拍到的场景洗掉,才侥幸脱身。
  让周剑生最后怕的一次是希腊之旅,他为拍摄曼特奥拉的“世遗”风景遭遇了野狗的围攻。希腊中部地区也就是曼特奥拉有一派奇特的景观,数十座20―400米高低不等的柱形垂直岩石群拔地而起,建造在陡峭岩石顶上的24座修道院仿佛悬浮在空中。虔诚的修道士们在此过着与世隔绝的戒律严格的修行生活。
  上山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可时逢星期天,摩托车出租店关门了。情急之下,周剑生拦下了一辆便车上山了,拍完照已是傍晚。“糟了”,周剑生此时才想到怎么回去的问题。两位修女给周剑生指了一条路,结果五分钟后周剑生却到了悬崖峭壁处。此时,山脚的灯也陆续亮丁起来,他索性心一横,反正朝着灯光走就行了。走了一半,突然扑上一个黑团,一人高,周剑生下意识地抡起三角架。一阵嚎叫,原来是狗。两只、三只,更多的狗扑了上来,是一狗群,后来周剑生才知道这些都是野狗。
  孤军奋战着,周剑生只有不停地舞动着三角架,人也转了起来,只为了不让狗靠近。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都没有意识了,只是靠着惯性在舞动着,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突然眼前一片雪白,此时我才知道了定睛的含义。那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马上要灵魂出窍了,看着人腾狗舞,自己在天空看自己的搏斗。就是靠着定睛,我慢慢缓过神来,而此时狗群也已散远。”原来来了两个开着货车的神父,获救的周剑生什么都没顾得上说,只是顺势两手合抱,作了个揖,连声说:谢谢上帝。
  
  马丘?比丘:独行侠的原动力
  
  1996年,周剑生到了马丘?比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来还愿的。追溯自己与马丘?比丘的渊源,周剑生自认是改变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周剑生于1950年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爷爷周运元曾是天津叱咤风云的商人,与其兄周运杓一起创造了“升大营造厂”。他的爸爸周刍是知名的反派演员,曾在电影《挺进中原》中演白崇禧;他的母亲林默予是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曾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被誉为“东方第一老太太”。周剑生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出生、成长,直到1988年下半年去日本留学。
  1988年的一天,周剑生行色匆匆地走在日本银座的路上,觉得眼前一亮,被惊住了。秘鲁的空中城市――马丘?比丘历史圣地的风景图片抓住了他所有的注意力。“太神秘了,连着印加帝国神秘的文明。”周剑生未来的行走生涯便在刹那间决定了。他默默地对自己说:今生一定要去这个地方,要用镜头记录下世界遗产这一人类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将世界遗产介绍到中国。那一年,周剑生38岁。
  “1994年,我开始了世界遗产之旅,但最初去的地方是法国。由于签证原因,如愿以偿拍到马丘?比丘还是两年后了。”亲眼看到马丘?比丘盛况时,比当时看到的巨幅照片还要震撼。与天无限地接近,谷中发出的是蓝光,神圣与静谧,四周的山谷高低相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啊,鬼斧神工,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那时我更感受到这两年来的行走确实没白费精力。”此刻,马丘?比丘这个地名无数次地萦绕在周剑生的脑际,他明白此后自己与世界遗产有了某种不可割断的联系,一种使命感不断地在召唤着他。
  如今,“世界遗产”已成为他的创作标志,北至北极圈,南达好望角,在许多常人难以涉足的天涯海角或洲际边缘,哪里有灿烂的世界遗产,哪里就有周剑生独特的视角。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最有创意的照片
  
  异国他乡,穷乡僻壤,寂寥的教堂,幽僻的废墟,在一次次与世界遗产的亲密接触中,周剑生惊叹的却是自然与文明的相融。镜头不止是拍下照片,更重要的是感受。由心而生的感动、震撼,再传达到镜头处,然后又由镜头传达给观者。十多年的行走生涯,让周剑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使命。
  为了履行这种使命,他一再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留住世界遗产最美的风景,也是它原真的风貌。为此,他还费尽心思,自己开创了不同的照法,由此也在摄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78年定为世界遗产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已经吸引了无数的摄影者用心与镜头朝圣。有人用航拍,展示了教堂顶部正十字的形状;有人用侧拍,表现出教堂的深度。但这一切都无法将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深邃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11座岩石教堂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当年为了修建它们就动用了两万人工,花了24年时间。教堂的独特还在于开凿在构成山体的凝灰岩里,处于地面以下。为了能将教堂的十字和深度同时表现出来,周剑生琢磨了很久,不能太低,但又不能是飞机拍到的,低角度最好,怎么才能将相机升高?他想了一个很原始但能解决问题的“土”办法,把相机固定在三根有一定高度的竹竿的顶端,用10米的快门线拍摄。“真是天遂我愿,《十字架》拍出来的效果确实很好。许多摄影界的人看了都称绝。”长期奋战在“前线”的周剑生,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没有千万家财也能实现梦想
  
  周剑生一直感激在日本留学期间享受的良好“待遇”,他说蹭了妻子公派留学的光,住在日本寸土寸金的东京,三年没有交过房租,这些“原始积累”让他有了梦想实现的第一桶金,其实也是少得可怜。
  自费拍摄世界遗产这样的大题目,必然要面临两个难题――时间和金钱。在这两方面,周剑生并不富有,甚至还远不及他人,应该说是勇气和努力成就了他。周剑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拍摄方法:每次出行至少要去六七个国家,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在每次临行前,周剑生都尽可能搜集资料和地图,据此制定拍摄的路线、方法、角度,一到目的地就按照计划拍摄,速战速决,拍完就走。
  周剑生认为金钱并不是行走的最大障碍,事实上,钱和旅行的关系不大。许多人想不到,在欧洲、美国,很多旅馆都是一个晚上十几美元,并不贵,很适合年轻人落脚。至于开销比较大的路线,也可以仔细规划。周剑生有次从俄罗斯搭飞机去非洲,往返机票只要5000元人民币。在他“行走”的过程中,住宿和交通费微乎其微,绝大部分的开销都在摄影设备和胶片上。
  周剑生认丸所谓行者,不是出去享受的,是自己去感受的,走穷的地方才叫行者。所以钱不是问题。
  此外,周剑生也有独门武器,那就是小卡片。从1994年开始,周剑生每年有3个月在外行走。每次出去之前,他都要用双倍的时间作准备。查资料、购书、找地图册,然后将资料整理后摘要记录在小卡片上,一张名片大小的纸张上就可以写下一次具体行程。这样,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迅速找到他所关注的东西。此外,他还随身携带四样宝贝:放大镜、望远镜、手电筒、口哨。
  在摄影器材上,周剑生从不吝啬,十几万元的镜头只要需要都会购买,不过他会把手上不需要的相机当掉,这样周转起来也方便,所以周剑生对自己到底用了多少相机很不清楚,他说自己是个人类相机发展历史的见证人。
  编辑/会心

相关热词搜索:挂在 世界遗产 墙上 把世界遗产挂在墙上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资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